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室温(25±1)℃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8瓶,分别用注射用水溶解后转注入5%果糖注射液250 mL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25±1)℃下考察6 h内配伍液的色泽、澄清度、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总皂苷变化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苷及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同时考察皂苷及木脂素的指纹图谱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25±1)℃下,0~6 h配伍液的色泽、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皂苷及木脂素指纹图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5±1)℃下6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室温(25±1)℃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 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8瓶, 分别用注射用水溶解后转注入5%果糖注射液250 mL中, 混合均匀后, 在室温(25±1)℃下考察6 h内配伍液的色泽、澄清度、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总皂苷变化情况,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苷及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同时考察皂苷及木脂素的指纹图谱变化情况。[结果] 在室温(25±1)℃下, 0~6 h配伍液的色泽、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皂苷及木脂素指纹图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 在室温(25±1)℃下6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3.
吕芳  叶正良  李德坤  周大铮 《陕西中医》2012,(10):1414-1416
目的:考察加热时间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中不同成分的影响。方法: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加热不同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人参皂苷Rg1、Rf、Rb1、Rb2、Re、Rd、Rc、Rg2、Rb3、Rg3、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糖和皂苷的指纹图谱,紫外全波长扫描以及用色差计检测溶液颜色。结果: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果糖含量不断降低,葡萄糖含量略有升高,溶液在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呈上升趋势,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在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进行检测时,糖含量检测、紫外扫描及溶液颜色的检测应尽量避免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4.
郑林  熊荻菲菲  曹旭  黄勇  李勇军  王爱民 《中成药》2014,(11):2290-2294
目的研究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测定室温下6 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色泽、pH值、不溶性微粒,以及异荭草素、荭草素和野黄芩苷的含有量及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在室温条件下,6 h内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检查项目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在室温条件下6 h内可与上述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在5%葡萄糖和0.9%氯化钠两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和野黄芩苷在输液中含量及指纹图谱,同时观察输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结果注射用辛芍(冻于粉针)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10 h内,其色泽、pH值、不溶性微粒、芍药苷和野黄芩苷含量、指纹图谱稳定.结论在室温条件下10 h内,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可与上述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临床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各注射剂临床使用剂量,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考察配伍后溶液的理化指标及酚酸类成分含有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碳酸氢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颜色和p H值发生明显变化;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立刻产生沉淀,紫外图谱和指纹图谱发生明显变化;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立刻产生沉淀,紫外图谱发生明显改变;氨茶碱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不溶性微粒书超标和指纹图谱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与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可能会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隐患,应予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常用27种中药注射剂配伍木糖醇注射液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常规使用剂量及说明书要求,将中药注射剂分别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分别于0、1、2、3、4、6、8、24 h等不同时间点考察配伍液的性状(颜色、澄清度)、不溶微粒、可见异物、p H值、紫外吸光度变化情况。结果:27种中药注射剂与木糖醇变注射液配伍4 h内,溶液外观性状、不溶性微粒数目、pH值、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均符合规定,个别药品6 h出现稳定性下降;结论:木糖醇注射液与27种中药注射液配伍未见明显配伍禁忌、稳定性好,是非常理想的糖代品。  相似文献   

8.
王永香  刘涛  王振中  张静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90-2993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的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药液的稳定性。方法:将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按5∶250,10∶250,20∶250,30∶250,40∶250,50∶250,62.5∶250的比例配伍后,考察配伍后0~6 h内药液的色泽、澄明度、pH、不溶性微粒、主要成分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配伍药液色泽、澄明度、pH、主要成分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在配伍后的0~6 h内没有显著差异,不溶性微粒有显著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 h内稳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建议配伍使用控制在2 h内,与5%GS或0.9%NS配伍时,热毒宁注射液用量不宜大于50 mL。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药材精制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及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级气阴两虚证。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物质基础、药效、网络药理、药动学及药性等方面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人参皂苷Rb1、Rg1、Rf、Rh1、Rc、Rb2、Ro、Rg3及麦冬皂苷C、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果糖、五味子醇甲13个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基于质量标志物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进行质控方法研究,可以为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毒宁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放置几小时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变化,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液相指纹图谱检测。[结果]配伍药液色泽、澄明度、pH值、主要成分含量、液相指纹图谱在配伍后4h内没有显著差异,不溶性微粒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成分在配伍药液中含量相对稳定,但是不溶性微粒数远远超过标准,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不建议配伍后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是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与5%葡萄糖配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为棕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氧氟沙星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群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丹参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此我们进行以下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丹参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瓶250ml,批号023037;氧氟沙星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股…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庆  常风云  刘楠 《陕西中医》2003,24(8):688-68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85例 I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1 .3 5 ,P<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且以治疗组为优。两组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组 )治疗 ICV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最佳方式。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注射232次)、对照组51例(注射245次),对照组采用注射进针前针头内保留苄星青霉素溶液进行注射,观察组采用进针前针头内保留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注射,比较2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度。结果:一次注射成功率观察组为96.98%,对照组为6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溶液诱导下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针头无堵塞,一次注射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注射液(紫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505-505
紫杉醇注射液(紫素)(PaclitaxelInjection)紫杉醇是紫杉醇注射液(紫素)的主要成分,其系亲脂性化合物,不溶水,而溶于无水乙醇和聚氧乙基代蓖麻油(Cremophor,EL)混合溶液中。化学名为5β,20-环氧-1,2-α,4,7β,1...  相似文献   

15.
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心绞痛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对照组52例常规采用阿司匹林,静滴含镁极化液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54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变、心率和血压变化指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能更好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异同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参、麦冬为中医一组著名的传统药对.近年来,采用参、麦药对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常简称为"大生脉"、"小参麦".据笔者所见,大多数临床医生对二者的差异认识不清,常混为一谈.本文试讨论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之异同,以期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药对,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交叉试验,两组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采用质谱法检测人参皂苷类成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后,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和人参皂苷Rc的达峰血药浓度参麦组均高于生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 1 的半衰期,人参皂苷Rc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人参皂苷Rd达峰时间两组间亦均有差异(P≤0.05);而其他药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患者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用药应对患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Nova-PakC_(18)柱(4μm,3.9×150mm),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nm,外掠法定量。结果:在37℃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形状、pH值和含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实验证明,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两者可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