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等位基因特异PCR及多重PCR的基础上建立了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MASPCR),对中国人常见的-28A→G,CD17→0,CD41-42(-4bp)和CD71-72(+A)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应用该技术对21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或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2例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诊断,诊断结果与PCR/ASO探针点杂交或DNA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证实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可靠和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丝绸之路沿线西北三省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析结果,讨论突变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DNA扩增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ASO)技术。结果对85例β地中海贫血先证者进行了基因分析,从5个民族中共确定12种基因突变型,除中国人常见的类型外,还首次从该地区检出了CD8(-AA)、CDs8-9(+G)、CDs27-28(+C)杂合子和[-28(A→G)。CD17(A→T)/N]双重杂合子,其中[-28(A→G)、CD17(A→T)/N]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极为罕见。结论丝绸之路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显著的民族特点,是我国一个较为特殊的地贫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民族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探针点杂交技术,对现居新疆的一个布依族家系的β地贫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其中两名成员为-28(A→G)和CD17(A→T)的双重杂合体。结合家系调查表明,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突变,文献中未见报道。这种基因的携带者表现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从而为认识β地盆高度的异质性、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β地贫的基因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临床对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快速基因诊断方法,应用PCR反向点杂交(reversedotblot,RDB)技术,对广东地区35例重型β地贫患儿及其双亲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重型β地贫基因突变可见7种类型:CD41-42(-TCTT),IVS2nt654(C→T)。TATAbox-28(A→G),CD17(A→T),βE(26)(G→A),CD71-72(+A)及CD14-15(+G),其结构比依次为:40%,28.6%,11.4%,7.1%,7.1%,7.1%,4.3%及1.4%,和13种基因组合形式;(2)基因突变类型不同致临床表型不同,β°纯合子临床多表现重症,发病早(3~6个月),靠输血维持生命;β°/β-(E或-28)双重杂合子多表现中间型或重型,发病年龄较晚,贫血较轻,输血较少,PCR-RDB技术不需依赖同位素、操作简便、快速,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民族β地中海盆血(β地贫)的基因突变,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探针点杂交技术,对现居新疆的一个布依族家系的β地贫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其中两名成员为-28(A→G)和CD17(A→T)的双重杂合体。结合家系调查表明,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突变,文献中未见报道。这种基因的携带者表现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从而为认识β地贫高度的异质性、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β地贫的基因背景,积累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遗传病,其基因背景正不断被揭示,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检测患及其携带的水平正确正不断提高。随着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α-地贫的基因诊断日臻完善,本就α-地贫的基因检测检测的gap-PCR,M-PCR,PCR-ASO,ARMS,ACRS,DGGE,RDB,PCR-SSCP等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β地贫的突变类型及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种族特征。近年来,由于β地贫分子病理的阐明及PCR扩增技术结合各种先进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使β地贫的产前基因诊断已逐步走向临床。目前,在应用于这种高度异质性遗传病的各种分子诊断方法中,快速简便的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喀什市进行地中海贫血调查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的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在4例无亲缘关系的维吾尔族学生中检出β地中海贫血CD8(-AA)杂合子。这种突变型在我国人中系首次发现,而在维吾尔族中的频率较高。现报告先证者的临床血液学资料和基因分析结果,并对它的分布特点和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应用MOEA技术快速诊断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我国南方诸省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由于目前对β-地贫尚缺乏有效的疗法,故开展产前诊断杜绝重型患儿的出生,是预防该病、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斑点杂交技术是...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喀仁市进行地中海贫血调查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的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在4例无亲缘关系的维吾尔族学生中检出β地中海贫血CD8(-AA)杂合子,这种突变型在我国人中系首次发现,而在维吾尔族中的频率较高。现报告先证者的临床血液学资料和基因分析结果,并对它的分布特点和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基因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四川人群中的5种突变热点(CD41-42,CD17,nt-28,nt-29,IVS-Ⅱ 654),对29个家系中的β-地中海贫血贫血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检测,共89例,其中羊水产前诊断6例。结果 异常染色单体数99条,其中未知突变15条,可诊断率84.7%。产前基因诊断中11例为单个突变的杂合子,4例双重杂合子,1例胎儿基因型为CD17/N或CD17/U。结论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可用于四川地区临床β-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临床对β地中海贫血的快速基因诊断方法,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广东地区35例重型β地贫患儿及其双亲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重型β地贫基因突变可见7种类型:CD41-42,IVS2nt654,TATQA bos-28,CD17,βE^26,CD71-72及CD14-15,其结构比依次为:40%,28.6%,11.4%,7.1%,7.1%,7.1%,4.3%及1.4%,  相似文献   

13.
先确定和比较HLA纯合细胞DPAI和DPBI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然后分析了20对无血缘关系个体单链DNA及其两两混合状态下的构象多态性变化,在分子水平测定异体间DP匹配性,并和已有的DP基因分型(PCR-RFLP)格局相比较,结果表明,RFLP不同的个体其SSCP必定不同;而RFLP相同的个体,SSCP一般相同,但有例外。从例外个体异常的SSCP格局中发现了新DP等位基因。本研究证实PCR-SSCP在检测等位基因之间微小差异方面十分敏感,并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对移植中的DP交叉配型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对4种常见的β地贫进行基因诊断,成功地对2例β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和1例β地贫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表明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人有简便、快速、准确和经济等优点,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早期诊断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鼻咽癌(NPC)早期诊断方法。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的、经纯化的EB病毒(Epstein-Barvirus,EBV)早期抗原(EA)成分EA-D和EA-R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30例NPC病人及49例正常人血清中的EA/IgA抗体。结果用ELISA检测抗体较用细胞涂片免疫酶方法(IE)敏感。ELISA检测NPC病人血清中EA/lgA抗体,阳性率为100%,EA/lgA抗体效价均≥1∶100。而用IE法,平行检测30例NPC病人血清中EA/lgA抗体效价,结果6例为阴性(<1∶10),抗体阳性率为70%。ELISA明显地提高了NPC的检出率。以p138(EA-R)和p54(EA-D)分别或混合包被,检测对EBV特异的EA-D和EA-R的抗体。结论表明在NPC病人血清中存在对EA两种抗原的抗体,对EA-D的抗体滴度高于对EA-R的抗体。因此,以两种抗原混合包被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为NPC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敏感、特异和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H)方法,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汉族人群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关系,对50例SLE患者和67例健康人对照血样本分析,表明SLE患者具有显著高的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OR=46.04,P<0.001,可能是一易感等位基因,而DQA1*0501在病例与对照中呈相反结果,OR=0.042,P=0。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我国汉族人群HLA-DRB1*04等位基因亚型频率,并与白种人群进行比较。利用5′端公用引物与3′端8个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可准确分辨出11个DRB1*04等位基因,耗时4小时,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85份随机样本的分型结果显示,我国汉族人群DRB1*04基因亚型的频率与白种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PCR/SSP结合PCR/SSCP分析湖南汉族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阐明湖南汉族群体HLA-DQA1遗传多态性,采用PCR/SSP方法,并联合应用可同时区分HLA-DQA1*0101~0601等位基因的银染PCR/SSCP技术对60例随机选择的湖南汉族健康者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湖南汉族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探讨中国湖北汉族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联。利用PCR/SSP和PCR-RFLP技术对湖北地区91例MG患者进行HLA-Ⅱ类(HLA-DRB1、DQB1和DPB1)基因型别分析,民168例正常个体比较。结果:患者组(1):HLA-DRB1*0901、DQB1*0303和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值分别为4.12、3.04和3.01,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