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2±7.92)min vs.(55.45±10.36)min,(30.16±4.87)mL vs.(73.09±10.58)mL](P<0.05);②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5±2.54)d vs.(15.37±2.82)d,(33.36±7.15)d vs.(40.54±7.83)d](P<0.05);③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0%vs.82.0%)(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4.0%vs.16.0%)(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愈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DHS内固定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DHS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PFNA内固定组优于DHS内固定组(P0.05)。PFNA内固定组患者治疗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DHS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采用PFNA治疗的疗效更好,早期功能恢复更快,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为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B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卧床时间[(1.68±0.34)cm、(178.47±15.28)mL、(243.16±21.48)mL、(13.76±2.15)d]均高于A组[(1.13±0.24)cm、(151.42±16.47)mL、(176.42±22.19)mL、(10.45±2.34)d)](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B组为22.86%(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阮希圣  韦宝堂  易志强 《西部医学》2013,25(8):1178-1180
目的评价动力髋(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方案组(44例),PFNA方案组(6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未出现患者因并发症而发生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与PFN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钉板系统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DHS内固定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PFNA内固定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术后3 h、12 h、24 h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5.30±0.48)cm vs(13.80±0.70)cm]、手术时间[(72.65±11.05)min vs(89.42±9.43)min]、透视次数[(8.62±2.03)次vs(3.67±1.04)次]、透视时间[(6.42±1.05)min vs(3.97±1.32)min]、术中出血量([379.80±63.00)mL vs(294.00±47.00)mL]、术后引流量[(130.50±10.00)mL vs(220.00±19.40)mL]和愈合时间[(9.60±1.50)周vs(13.70±2.3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12 h、24 h CK和My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较DHS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助于促进快速骨折愈合、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廖家成  连银川 《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HS组20例,PFNA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三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其他两组少,且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上,PFNA组要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冯浩 《中外医疗》2011,30(2):66-67
目的分析比较PFNA、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分别采用PFNA固定和DHS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均较DHS组小,但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的差异。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按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项(创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评分).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DHS组(P<0.05或<0.01),且创口小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 (4/53),DH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Harri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内固定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两种内固定装置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FNA、DHS两种方法固定,采用PFNA固定为治疗组,DHS固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6.7%,对照组优良率77.4%,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固定操作简便,出血较少,固定牢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 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 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3.8)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 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 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 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FHR组)。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121.8±11.3)mL、手术时间最短(52.1±13.6)min,分别与DHS组、F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快(12.4±3.2)d、住院时间最短(7.2±1.5)d,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明显高于PFNA组、DHS组(χ^2=6.341、5.873,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6.7%),明显低于DHS组、FHR组(χ^2=11.653、8.325,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郝丰刚 《中外医疗》2016,(17):32-33
目的:分析比较DHS、PFNA、InterTan三种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这90例患者分为3组,DHS组、PFNA组和InterTan组,3组各30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DH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4.6±6.4)min以及术中出血量(371.4±6.8)mL均明显的高于PFNA组(61.9±5.7)min、(132.5±4.9) mL和InterTan组(65.3±7.1)min、(140.7±5.3)mL;PFNA组和InterTa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10.00%)明显的低于DH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InterTan内固定术更加适用于病情不稳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PFNA、InterTan内固定术的抗旋转能力强以及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住院费用及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Harris近期评分等方面优于DHS组(P<0.05)。住院费用和Harris远期评分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下地负重早等优点,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红蓝签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方便选取的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DHS组(n=40例)和PFNA组(n=40例),前者使用DHS治疗方案,而后者使用PFNA治疗方案,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PFNA与DH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PFNA组平均引流量(42.52±18.32)mL、手术时间(42.16±10.18)min、术中出血量(82.13±20.46)mL、切口长度(8.25±0.67)cm均低于DHS组(P<0.05);PFNA组、DHS组稳定型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1.67%、92.8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治疗不稳定型患者的优良率96.43%显著高于DHS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DHS组2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将DHS、PFNA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相当,而对于不稳定患者而言,可优先选择PFNA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关节置换3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分别选择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各30例,分别接受DHS、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结果: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较长,3组住院时间、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满意,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更适合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吴宏  王璐 《中外医疗》2013,(25):54-56
目的探讨PFNA与Gamma-Ⅲ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7例患者采用Gamma-Ⅲ钉治疗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PFNA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7.2±13.5)min、术中出血量(118.3±29.2)mL、骨折愈合时间(12.8±2.5)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80.4±16.7)min、(154.6±31.5)mL、(14.9±2.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9±4.6)d小于对照组(23.0±5.1)d,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97.2%)高于对照组(9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Gamma-Ⅲ钉均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1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0.6min;手术中出血量平均100ml;骨折愈合率为99.1%,平均3.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0例,良12...  相似文献   

19.
郑燕山 《医学综述》2014,(11):2064-2066
目的探究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北京密云县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各50例,跟踪随访91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DHS组,术后开始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组早;PFNA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运动范围及综合评分手术前后的增加值均高于DHS组,而髋关节畸形评分增加值则较低。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DHS组的26%(P<0.01)。结论 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优于DHS,具有更大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的首选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