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浓度与急性脑梗死(ACI)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与ACI复发的关系。方法将131例ACI患者根据病史及CT或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为首发组(73例)和复发组(58例),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作健康对照组(41例),检测其血浆LpPLA2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 LD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PLA2与ACI首发组与复发组的关系。结果 ACI两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复发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首发组(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年龄、高血压、TC、TG、non-HDL、hs-CRP、UA不相关;与性别、sd LDL、HCY、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pPLA2、non-HDL、sd LDL、hs-CRP和HCY是ACI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Lp-PLA2、HCY、sd LDL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P=0.000),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Lp-PLA2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P=0.000)。结论血浆Lp-PLA2升高是ACI首发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Lp-PLA2水平对ACI复发有很高的预测价值;Lp-PLA2、sd LDL和HCY水平与ACI复发密切相关,Lp-PLA2、sd LDL和HCY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心肌损伤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52例,收集基线资料,于PCI术前和术后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常规、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根据病人PCI术前和术后cTNT水平分为术后cTNT正常组,术后cTNT≤正常上限5倍,术后cTNT≥正常上限5倍。结果 3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既往PCI史、他汀服用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肌酐、NT-pro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p-PLA2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CI围术期cTNT升高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手术时长、病变支数、Lp-PLA2为PCI围术期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0,95%CI 1.000~1.124,P0.05;OR=5.391,95%CI 1.483~19.588,P0.05;OR=1.032,95%CI 1.018~1.045,P0.05)。结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及手术时间延长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治疗出现心肌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新型炎症因子Lp-PLA2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OCP)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传统的心肌受损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变化及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低,探讨H-FABP在老年AOCP心肌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老年AOCP患者为观察组,另选8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位患者的静脉血,取血清进行H-FABP、Myo、CK-MB及c Tn I的检测,随后对两组H-FABP、Myo、CK-MB及c Tn I四项指标情况、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AOCP患者血清中HFABP、Myo、CK-MB以及c Tn I四项指标的水平在不同时间段(3 h,3~8 h,8且≤12 h及12 h以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老年AOCP患者在中毒后的早期(3 h和3~8 h),H-FABP和Myo对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均高于CK-MB和c Tn I(P0.05),H-FABP对老年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略高于Myo(P0.05)。H-FABP和c Tn I对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高于CK-MB和Myo(P0.05)。结论 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3、0.735,P0.05);D-二聚体与hs-CRP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4、0.772,P0.05);hs-CR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2、0.694、0.705,P0.05)。结论 Lp-PLA2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hs-CRP与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快速、准确地诊断ACS尤为重要。现有的ACS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近年发现的新型心肌标记物如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心脏相关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且有利于危险分层,并能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该文主要介绍新型ACS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的cTnI,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TnI和CK-MB(P0.01)。联合检测cTnI,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或IMA(P0.05)。联合检测cTnI,H-FABP和IMA的特异度为100%,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因急性胸痛住院的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检测各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比较3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发作≤6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病例最终确诊为AMI 62例,非AMI 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3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1%、45.8%;特异性分别为83.3%、91.6%、91.6%;3~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1%、54.5%、63.6%;特异性分别为94.4%、88.9%、93.7%;>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3.7%、75.0%;特异性分别为83.3%、94.4%、100%;3种检测指标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4%,cTnI与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87.5%.结论:H-FABP水平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传统指标CK-MB、cTnI,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K-MB、cTnI相当.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优于传统的cTnI与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h内就诊患者122例,即刻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AMI发病6h内,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ABP是目前早期(0~6h)诊断AMI比较敏感和准确的心脏生化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心脏内科接受封堵器介入治疗的120例CHD患儿资料。根据CHD缺损类型分为室间隔缺损(VSD)组52例,房间隔缺损(ASD)组3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30例,比较患儿手术治疗前后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FABP与cTnI、CK-MB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介入治疗后H-FABP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5 min~12 h,各组H-FABP、cTnI和CK-MB水平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H-FABP均于术后4 h达到峰值水平,cTnI和CK-MB于术后12 h达到峰值水平。H-FABP与cTnI和CK-MB峰值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0、0.707,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14 kg/m2、病理类型为非ASD、封堵器直径≥10 mm、封堵器释放次数≥3次、手术时间≥60 min、对比剂总量≥2 ml/kg均是CHD患儿介入治疗后H-FA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H-FABP升高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长于H-FABP正常组(均P<0.001),H-FABP预测机械通气时间>48 h、ICU停留时间>3 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3 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17和0.768(均P<0.001)。结论H-FABP在儿童CH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显著升高,对患儿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较传统心肌标志物更具有早期应用价值。其水平升高受到患儿BMI、病理类型、封堵器直径、封堵器释放次数、手术时间和对比剂总量的影响,动态监测H-FABP的水平对于协助判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等早期预后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8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2例(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UA组),另选取同期我院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2例(SAP组)。测定患者血浆hs-CRP水平。结果 3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STE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P组(P0.05)。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两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破裂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破裂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 hs-CRP可评价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3种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的含量,探讨其对检测AMI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医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急诊心内科收治并确诊的3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30例疑似AMI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并对比其自入院后24h内不同时刻血清CTn-Ⅰ、CK-MB、Mb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早期急性AMI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段内3种心肌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含量变化。30例AMI早期患者的CTn-Ⅰ、CK-MB、MB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CTn-Ⅰ、CK-MB、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AMI,从而能够准确地分析病情,及早对患者做出治疗,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的122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 h内、3~h、6~12 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 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 h、6~12 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 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入住本院心内科行PCI的病人180例。根据基线Lp-PLA2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各90例。两组病人于术前检查生化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cTNT)、Lp-PLA2、C反应蛋白(CRP),并在造影机下进行PCI术,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家族史、既往PCI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他汀药物服用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单支病变、多支病变、支架总长度、最大干预直径、预扩压力、后扩比例等。检测病人术前术后Lp-PLA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病人PCI术后心肌损伤指标的差别,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1年支架失败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家族史、PCI术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他汀药物服用史、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升高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水平正常组(P 0.05),两组在单支病变、支架总长度、最大干预直径、预扩压力、后扩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心肌损伤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水平升高组cTNT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水平正常组(P 0.05)。术前Lp-PLA2与术后cTNT最高值呈正相关(r=0.012,P 0.05),即术前Lp-PLA2水平越高、术后cTNT数值越大。水平正常组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88%(8/90)及1年支架失败发生率3.33%(3/90),明显低于水平升高组的20.00%(18/90)和13.33%(12/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呈现出术前Lp-PLA2越高,PCI术后cTNT数值越高的趋势,但因样本量仍较小,Lp-PLA2在各分组中呈非正态分布,非参数检验统计结果仅提供趋势反映。  相似文献   

14.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质,心肌细胞受损时其可迅速释放至胞外,因此通过胶体金法、免疫比浊法等检测的血液H-FABP水平可能作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通过与临床常用AMI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对比,综述了H-FABP及其与上述临床常用AMI标志物联合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探讨H-FABP作为早期AMI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的STEMI合并T2DM需行PCI治疗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PCI术前通过冠脉推注替罗非班,观察组进入急诊室即通过外周血管静脉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心肌灌注情况;术前、术后3 h、6 h、24 h、72 h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Ⅰ)、肌红蛋白(MYO)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记录术后30 d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ST段完全回落率(37.3%vs.44.1%)、出血率(10.2%vs.15.3%)和MACE发生率(16.9%vs.11.9%)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TIMI分级较优,心肌灌注速度、心肌血流量也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3 h、6 h、24 h、72 h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Ⅰ、MYO、H-FAB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且可加强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及术后测定CRP、CK-MB、TnI水平,并随访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明显减低了CRP水平(P<0.05);未影响CK-MB、TnI水平(P>0.05);未增加出血事件(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对NSTE-ACS患者在PCI术后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没有影响血清CK-MB、TnI水平;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血浆Hcy、血清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等尚不明确。目的分析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血浆Hcy、血清LP-PLA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2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分为A组58例(杓形血压)、B组130例(非杓形血压)、C组64例(反杓形血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血浆Hcy水平、血清Lp-PLA2水平}、Gensini积分;血浆Hcy、血清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Hcy、血清Lp-PLA2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HbA1c、hs-CRP、TC、TG、HDL-C、LDL-C、ApoA、ApoB、Lp(a)、血浆Hcy水平、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A、B组(P0.05)。(2)血浆Hcy水平、血压昼夜节律未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rs=0.26)、Gensini积分(r=0.03)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β=0.001)、Gensini积分(β=0.001)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反杓形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伴有非杓形、杓形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直线相关关系,而血压昼夜节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也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即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急诊胸痛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急诊胸痛病人2h及4h后各定性检测一次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TnI阳性42例,MYO阳性48例,CK-MB阳性51例。其中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稳定心绞痛7例。胸痛4h后三者诊断心肌梗死敏感性分别为100%、83.87%、54.83%,特异性分别为81.67%、71.67%、66.67%。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阳性应收住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罪犯血管TIMI分级为闭塞病变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探索CAMI-NSTEMI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罪犯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211例,分为罪犯血管闭塞组(TIMI≤1)和非闭塞组(TIMI≥2),分析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罪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长和CAMI-NSTEMI评分为标准,分为早期组(≤24 h)、延迟组(24 h)和低危(≤79)、中危(80~101)、高危(≥102)3组,分析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部位和狭窄程度。结果:NSTEMI患者的既往PCI史、肌钙蛋白峰值、脑钠肽(BNP)是罪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期PCI和延迟PCI两组的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I-NSTEMI评分低、中、高3组的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I-NSTEMI评分中、高危组罪犯血管的狭窄程度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高危组间罪犯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PCI史、肌钙蛋白、BNP均为NSTEMI患者罪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子。CAMI-NSTEMI评分可以帮助临床早期对NSTEMI患者罪犯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Lp-PLA2与不同类型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得149例健康受试者和360例经心内科确诊的CHD患者进行血样分析。检测受试者血浆Lp-PLA2的浓度并测定TC、HDL-C、LDL-C、TG、Apo-A1、Apo-B、Lp(a)及hs-CRP的水平。分析不同患者血浆Lp-PLA2浓度在冠心病亚组及与多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浆Lp-PLA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LpPLA2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AMI组血浆LP-PLA2浓度显著高于UAP组(P<0.05);Lp-PLA2的浓度与hs-CRP正相关(r=0.495,P<0.05),与TC、TG、Apo-A1,Apo-B、HDL-C、LDLC、Lp(a)无明显相关;ROC曲线分析,Lp-PLA2对ACS的特异性高于hs-CRP。结论:Lp-PLA2与CHD及其临床类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可能是Lp-PLA2与hs-CRP协同作用的结果,且Lp-PLA2对ACS诊断的特异性高于hs-CRP,因此,Lp-PLA2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成为冠心病诊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