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37-14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免疫抑制疗法和雄性激素治疗。中医的临床治疗多以补肾为主,并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活血祛瘀"、"清肝"、"解毒"、"祛湿"等治法。目前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法可明显提高疗效。本文主要从"瘀"的方面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介绍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以期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中医补肾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调查我院登记的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我科自1962~1964年间,收治9例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符合1964年全国血液病会议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其中5例由内科或小儿科治疗无效转中医治疗,4例由我科直接收治。均为男性,年龄最小5岁,最大52岁,30岁以下者7例。发病时间最短一年,最长五年,二年以内者6例,占2/3。9例均用中西医(包括手术)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根据1964年全国血液病会议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珊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80-80
目的:观察以中医补肾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调查我院登记的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之一,涉及造血干细胞损伤、免疫紊乱以及造血微环境改变等发病因素。近年来,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霭祥教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霭祥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和科研工作40余年,对血液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倡导的以肾为主认识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经验,不但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认证,也得到了中西医血液界的认同。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临床难治性血液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在治疗中,病情迁延难愈,且易复发。现从中医思路,依从中医古籍并结合现代中医医家的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郁伏热、髓海瘀阻、热毒入髓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李万卿张国庆常素花郑州矿务局总医院(45237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较常见的贫血疾病,治疗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陈英坤 《医学综述》2012,18(5):758-76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造血组织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属血液系统的难治性疾病。关于本病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多,西医主要使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中医则多采用补肾中药辨证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从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报道加以汇总比较,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总结与传承中医血液病学领域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已对周霭祥等15位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本文由传承弟子对柯微君、戴锡孟、陈安民、麻柔、李建华、蒋红玉6位教授的临床诊疗经验与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其中,柯微君教授衷中参西治疗血液病,强调辨明邪正关系,掌握病证演变规律;戴锡孟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以肾虚为核心确立治则,率先应用六神丸治疗白血病;陈安民教授提出血液病治疗的“四维生血”“六合共治”理论;麻柔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辨治血液病,率先应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李建华教授提出再障“酶损伤在先的发病机制”新假说,构建了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蒋红玉教授提出再障中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兼证论治相结合的“三辨论治”及防发变复三级预防治疗新模式。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经验传承与创新的共荣体,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传承与创新体系,培养和提高中医血液病学后备人才的综合诊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赓莉  王兵 《河北医学》2005,11(11):1054-105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血液病比较常见的疾病,现就本人自1993年至2001年治疗的41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世林生于1933年,是我国军内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目前在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任主任、并兼任部队某中医血液病专科研究所所长。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4年,主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贫血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许多血液病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一些非血液病如慢性炎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在病程中也可出现贫血,称之为继发性贫血。当上述疾病以贫血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时,易被误诊而使原发病不能早期被发现。现结合一些病例的诊断经验,讨论常见的继发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8例,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雄激素、环孢素A及左旋咪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1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血生髓方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1.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象指标,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国内将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再障可归属于文献所载虚劳、亡血、血证等范畴;急性再障可归属于急劳、热劳等范畴。其发病与五脏均有关,尤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1989年大连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会议将慢性再障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俱虚型等三型以来,就确立了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治疗方向。现就近几年来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再障作一综述。1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与血常规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血液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筹备)主任委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临床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目前有正式床位96张(其中4张为层流洁净间),由专科门诊、两个病区、移植洁净室组成,附设血液病专科实验室。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建立了一支实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学术队伍,在中医系统在省内独树一帜,处国内先进水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髓劳、紫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振苏  谭智 《广西医学》1997,19(4):662-664
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阳振苏谭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为急性再障(AAA)和慢性再障(CAA)。所谓重型再障(SAA)包括了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情进行性加重者。中医则一般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  相似文献   

1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三组:中医组采用补肾中药为主,西医组采用雄性激素,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前述两种药物。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45.4%,西医组总有效率54.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81.8%。结论三组治疗均有效,中医和西医治疗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优于前两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及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肾、脾、心、瘀、虚及毒邪致病的辨证,采取以补脾肾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弥补了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不足,降低了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疗效好,价格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加快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对今后的治疗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