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吕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3):174-175,18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实现梗死相关血管的心外膜下血流再通,并达到心肌组织水平的充分再灌注[1,2]。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会影响AMI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及预后。相当一部分AMI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对于A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治疗的关键是能否在症状发生后尽快实施心肌再灌注治疗,而且其获益程度是时间依赖性的~[1]。指南强调将导致AMI患者再灌注延迟的时间缩短到最小。而再灌注的开始时间,主要取决于患者院前延迟时间(pre-hospital delay tim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关系探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急诊PCI后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事件分为MIRI组与无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IL-6、ET-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估急诊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的预测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危险因素。结果:200例AMI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出现MIRI事件患者113例,MIRI事件发生率为56.5%。MIRI组患者下壁心肌梗死比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比例、多支血管病变构成比明显高于无M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患者LVEF低于无MIRI组,而血清IL-6、ET-1水平明显高于无M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ET-1的ROCAUC分别为0.75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I(c TnI)、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行PCI期间是否发生MIRI将患者分为MIRI组和非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血清MG5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G53对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检测价值。结果 PCI后61例出现MIRI,发生率为42.96%;MIRI组患者血清MG53水平为(138.44±45.23)pg/mL,高于非MIRI组的(108.69±2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G53水平与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呈正相关(r=0.386,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G53水平评估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AUC>0.7,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结论 AMI患者PCI...  相似文献   

5.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住院率和死亡率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1]。目前AMI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通过使用药物溶解血栓和植入血管内支架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1,2]。尽管再灌注治疗策略能限制心脏损伤、减少梗死面积和改善心脏总体预后,但AMI患者仍然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心力衰竭风险[3]。因此,AMI的治疗策略应着重于预防不良心脏重塑和改善患者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AMI后心脏的损伤会爆发大量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包括去除细胞碎片、修复受损组织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适应(PC)是指在冠状动脉再灌注时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1].我们对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设置缺血后适应方式,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术后随访其左室舒张功能,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舒张功能有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接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4%)较对照组(80.6%)明显降低(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急性介入术后ST段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45例AM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情况,记录住院时、急诊介入术后90分钟、6小时、12小时、24小时12导联心电图,化验心肌CK值。介入治疗后在90分钟内抬高ST段回落>50%,CK峰值在12小时内,24小时内T波反转作为灌注组,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为无灌注组。 结果45例AMI患者中36例(80%)再灌注,无再灌注组9例(20%);前壁心肌梗死无灌注组7例、而心肌再灌注组下壁心肌梗死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灌注组5例,无灌注组5例。 结论 AMI成功急性介入术后ST段变化与微循环障碍及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临床再灌注治疗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心肌梗死的病因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血栓栓塞冠状动脉所致。早期再灌注治疗可减[1]  相似文献   

11.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它既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灌注,又包括心肌水平的再灌注.1974年Kloner[1]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部分动物即使解除心外膜血管阻塞,心肌也可能很少或无复流灌注,并将之描述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1985年Schofer[2]以双核素扫描技术证明人再灌注时也会发生无复流现象.1986年Bates[3]报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无复流现象与梗死相关血管(IRA)中异常的造影剂前向充盈缓慢相关联.无复流主要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也见于溶栓治疗后.多项研究证实此现象是AMI患者心脏微血管损伤和灌注障碍最严重的表现,是持续缺血、梗死进展、心室重构与心功能恢复障碍的预测指标,可使再次梗死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4倍[4],因此在临床上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以及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采用HP 5 5 0 0型超声心动仪 ,综合应用二次谐波、间歇成像和能量多普勒成像并采用高能量的超声波发射 ,对3 5例患者静脉注射利声显行MCE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 5例患者完成MCE。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 ,再灌注治疗患者MCE图象评分与保守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9例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 ,共 63个血管重建术相关的心肌节段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 ,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有灌注 ( 1分或 0 5分 )的心肌节段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无灌注 ( 0分 )的心肌节段 (P <0 0 5 ) ,在心肌梗死陈旧期 ,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灌注良好 ( 1分 )的心肌节段的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灌注不佳 ( 0分或 0 5分 )的心肌节段 (P <0 0 5 )。结论 :结合多种成像技术 ,利声显可行静脉MCE。MCE可以评估AMI再灌注治疗的疗效 ,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判断心肌存活性。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病情凶险,并发症、溶栓禁忌证多,基层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可使梗死相关动脉迅速恢复再灌注,提高老年AMI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心功能,减少梗死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闭塞血管的开通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的目标,早期的心肌再灌注能够挽救濒死心肌,但同时也可造成再灌注损伤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者表现为室速及室颤.  相似文献   

15.
李舒承  王虹  丁振江 《山东医药》2009,49(52):93-9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 WBC增高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87例,分别于入院后24、48、96 h查WBC,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比较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WBC与住院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后的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WBC迅速降至正常,WB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正相关(P<0.05).结论 动态观察WBC变化可以预测AMI再灌注治疗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镍纹样蛋白(Metrnl)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心肌缺血后的血运重建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预后,而Metrnl与MIRI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该文就Metrnl与MIRI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少见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AMI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VSR发生率由再灌注之前的1%~2%降低至目前的0.2%~0.34%~([1,2])。VSR可发生于AMI后几小时至2周,通常发生在第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本院在AMI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AMI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AMI患者151例,入院立即静脉采血检测Hcy、CysC、Fbg;按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IRI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Hcy、CysC及Fbg水平与MIRI发生的相关性;根据统计学方法计算三项指标的临界值,比较高水平Hcy、CysC及Fbg及三者联合诊断MIRI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MIRI组Hcy、CysC及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高CysC及高Fbg水平对预测MIRI的发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高Hcy、高CysC及高Fbg水平对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MIRI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