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11例,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4例。结果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14例,残留少量眼上静脉引流1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残留瘘口消失)。术后眼部症状加重1例,经对症治疗术后6d症状逐渐改善;展神经麻痹1例,自行恢复。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Onyx经静脉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姑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在栓塞血管巢近端供血动脉后,可出现新的供血动脉并可能改变静脉引流途径,从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闭塞引流静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经静脉途径闭塞引流静脉成功率较高,本研究尝试经静脉入路注射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并探讨其疗效。方法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1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海绵窦区8例、横窦乙状窦区4例),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瘘口完全闭塞者11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者1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11例、明显缓解者1例。结论应用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经岩下窦入路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5例,次全闭塞3例。4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股静脉-岩下窦、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直接开放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可控微弹簧圈和ONXY胶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7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消失。1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翼丛引流,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行压颈治疗后症状消失。栓塞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头痛伴呕吐及外展神经麻痹,1周后缓解。5例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未见复发,其中4例均于术后3月复查DSA未见异常,1例残留瘘口的患者术后6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残留瘘口消失。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DAVF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岩下窦路径使用Onyx胶-18/联合弹簧圈栓塞。结果 每例病人弹簧圈用量(4.00±0.73)个,Onyx胶用量(3.43±0.93) ml。岩下窦显影13例,未显影3例;置管成功率100%。16例均治愈。术后7例(43.7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一过性心动过缓,3例为术后头痛,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结论 经静脉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眼部充血表现(或合并突眼)13例,单纯突眼1例,颞部杂音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单纯南动脉途径应用NBCA进行栓塞,术后瘘口即刻闭塞3例;1例有瘘口残留,随访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2例瘘口残留,但症状明显好转.8例进行了单纯静脉入路栓塞,其中2例应用ONYX和弹簧圈进行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分别合并有术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前者术后1个月好转;5例单纯进行了ONYX栓塞:1例由动静脉联合入路进行栓塞,瘘口完全闭塞,1例因瘘口细小进行了颈动脉压迫并观察随访,术后2个月瘘口更加细小,术后3例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为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好转,1例为复视并外展神经麻痹,1例为结膜充血,眼球疼痛不适,后好转.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动脉入路栓塞,瘘口闭塞率低于静脉入路,但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亦低,静脉入路瘘口闭塞率高,但应注意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CDAVF20例,均经静脉途径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栓塞后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经对症处理后痊愈。随防3个月~1年,20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应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经DSA确诊的CS-DAVF患者34例,其中17例经动脉入路,15例静脉入路,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采用Onyx栓塞17例,弹簧圈栓塞6例,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1例采用Gluebran栓塞。结果 1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患者中,Class分级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6例,3级栓塞1例;15例经静脉脉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2例,3例栓塞失败;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例,2级栓塞1例。31例成功栓塞的患者术后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Onyx误栓同侧大脑中动脉。18例经DSA随访3~36个月,14例1级栓塞的患者未见复发;4例2级栓塞者2例瘘口完全闭塞,2例仍见瘘口。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S-DAVF首选方法,依据供血动脉、瘘口特点及引流静脉选择不同途径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介入治疗的21例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16例,经颈外动脉入路4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1例;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18胶栓塞17例,单纯应用弹簧圈1例,单用Onyx-18胶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8例,次全闭塞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临床治愈17例,好转4例。15例复查造影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根据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血管构筑特征,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7例CS-DAVF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7例CS-DAVF均完全栓塞。术后早期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5 例(29.41%),其中头痛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1 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 例,1分1例(遗留动眼神经麻痹)。结论 经静脉入路使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根据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影像学分型,制定相应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我们共收治各型TCCF患者46例,对他们的影像学分型、所采用的栓塞技术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病例:30例行球囊瘘栓塞术,3例行微弹簧圈瘘栓塞术,2例经动脉入路海绵窦闭塞术,1例经岩下窦入路海绵窦闭塞术,1例经面静脉入路海绵窦闭塞术,3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Ⅱ型病例:经颈外动脉入路海绵窦闭塞术1例,经岩下窦入路海绵窦闭塞术1例,行压颈治疗1例。Ⅲ型病例:3例均分别行双侧球囊瘘口栓塞术。46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侧颈内动脉通畅率达94%(43/46)。随访3个月至3年,有2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症状明显行GDC栓塞后治愈,另1例无症状继续随访。本组无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瘘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对于球囊无法进入的小瘘口TCCF可选用微弹簧圈栓塞;对动脉入路不能或失败的Ⅰ型及Ⅱ型患者可行静脉入路栓塞瘘口或海绵窦;对上述经动静脉入路栓塞均失败的Ⅰ型患者,才可考虑闭塞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介入治疗的42例CS-DAVF的临床资料。先采用弹簧圈栓塞以降低血流速度,再用Onyx-18胶栓塞;经静脉入路32例,经动脉入路5例,动静脉联合入路5例。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瘘口均消失,完全栓塞31例(73.8%),次全栓塞11例(26.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12个月,42例DSA随访,1例复发;临床症状消失34例(81.0%),3例视力无明显改善,5例术后伴有外展神经麻痹。结论 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18胶介入栓塞治疗CS-DAVF的效果良好。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途经、动脉途径或动静脉联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在栓塞治疗后其它眼部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随访3个月到26个月未见复发。3例残留瘘口的病例均于术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仍有翼丛引流。其他病例未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论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Onyx胶栓塞19例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经动脉入路栓塞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7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3例。结果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辅助球囊栓塞7例,单纯Onyx胶栓塞3例。瘘口完全栓塞18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血流明显变慢,需二次栓塞。术后原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并发外展神经麻痹3例。完全栓塞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复发。结论 DAVF通过Onyx胶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TCCF患者采用球囊辅助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窝或(及)中颅窝骨折合并海绵窦处有明显骨折片6例,2例无颅底骨折患者瘘口较小,预计球囊难以进入。根据DSA检查8例患者均以眼上、眼下静脉引流为主,2例伴有岩上、岩下窦引流,2例伴有对侧海绵间窦引流,1例伴有对侧海绵窦处硬脑膜动静脉瘘。结果 8例患者栓塞后造影证实瘘口均完全闭塞,患侧颈内动脉保持通畅,无分支动脉损伤,无体内残留导管事件。结论 应用球囊辅助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是治疗TCC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于海绵窦内有骨折片、瘘口较小、血管过于迂曲等原因而不能使用可脱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患者,该方法可以提高TCCF的治愈率及颈内动脉通畅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岩下窦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双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经岩下窦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7例双侧C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14侧CSDAVF中,完全栓塞13侧,次全栓塞1侧。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加重1例,外展神经麻痹加重1例。术后随访6个月,14侧瘘口均未显影,1例动眼神经麻痹基本恢复,1例外展神经麻痹部分恢复。结论 经岩下窦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双侧CSDAVF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单侧更常见;有效使用弹簧圈及Onyx胶对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绵窦内弹簧圈+Onyx胶栓塞联合眼静脉近心端弹簧圈闭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海绵窦内弹簧圈+Onyx胶栓塞联合眼静脉近心端弹簧圈闭塞治疗的37例CS-DAVF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眼部症状, 包括结膜充血(31例, 83.8%)、眼球突出(16例, 43.2%)及眶周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14例, 37.8%)等。37例患者均采用静脉途径(包括岩下窦入路34例, 眼静脉入路2例和面静脉入路1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DSA显示瘘口完全闭塞31例、近全闭塞6例(同时增粗眼静脉引流消失或明显减慢)。35例患者术后出现患眼不同程度水肿加重后逐渐减轻过程(持续时间1~2周), 出院前所有患者眼部充血和血管杂音等症状均消失。4例患者术后出现动眼和外展神经不全麻痹, 1~5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同时合并复视, 服用营养神经药物2个月后症状减轻。术后随访(12.1±4.4)个月(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患者经静脉入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1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CS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栓塞者15例(83.3%),次全栓塞者3例。1例患者术中出现暂时性心动过缓,术中给予对症治疗。出现同侧外展神经麻痹2例,一过性同侧视力减退1例。结论经随访,经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CS-DAVF的方法安全、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SDAVF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12例,仅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7例,应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本文对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并发症、临床表现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1.7%和100%,并发症主要有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脱发等;治疗时间分别为(6.77±2.49)h和(3.75±1.63)h;治疗费用分别为(16.9±4.8)万元和(10.3±5.7)万元.结论 Onyx胶结合弹簧圈技术有望安全可靠的替代单用弹簧圈子栓塞治疗CSDAVF.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总结临床表现,血管造影特点,血管内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 6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皮层静脉返流.在球囊辅助下,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1例经静脉入路栓塞.4例患者球囊用于保护颈内动脉,1例用于保护椎动脉,1例用于脑膜中动脉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术后血管造影示4例完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出现栓塞相关的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结论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颈内颈外动脉共同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能够有效地保护颅内动脉.在供血动脉中充盈球囊能够有效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