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从虚从瘀从毒"三个角度,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分子机理。方法:将补肾活血汤中的药物在TCMSP、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查询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在PharmGkb、OMIM、DrugBank、GeneCards、TTD 5个数据库中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检索,获取其对应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将药物成分、疾病及靶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并从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数据,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化合物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补肾活血汤活性化合物163种,共筛选出10个核心成分,预测出对应靶点244个,KOA相关靶点1921个,两者的交集基因共129个;利用PPI蛋白互作网络共筛选到3个核心靶点蛋白;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604个、159个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其核心化合物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与核心靶点TP53、JUN、RELA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补肾活血汤在促进细胞增殖、抗黏附及维持血管内稳定、抗炎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阐释了其"从虚从瘀从毒"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程桂真 《光明中医》2007,22(12):F0003-F0004
"先兆流产"临床发病率约15%[1],是妇女妊娠12周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法.笔者根据自己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在治疗中采用中医药从虚辨证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从虚从瘀、重在化瘀,中风后遗症期(6个月之后)法用从虚从瘀、重在补虚,归纳出从脾胃论治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以体现中医标本兼治、因时制宜特色。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扩大与气腔壁的破坏为病理表现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和劳力性呼吸困难。主要体征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 ,上腹角变钝、语颤减弱 ,叩诊反响增强 ,肺肝相对浊音界下移 ,呼吸音减弱 ,呼气时间延长 ,还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检查 ,两肺透亮度增加 ,横膈下降 ,膈顶扁平 ,属中医喘证范围。我们治疗阻塞性肺气肿从虚论治 ,主要分肺虚喘、肾虚喘二型。1 肺虚喘1.1 病因 :肺气虚 ,肺气不敛或先天肺虚致反复咳嗽所成。1.2 症状 :平时气急、气短、似喘非喘、中气不接 ,劳则加重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笔者从虚从瘀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分型治疗1 1 脾阳不足 ,阴寒凝滞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隐痛或冷痛 ,疼痛较甚 ,遇寒加重 ,得热痛减 ,心下胀满 ,嗳气 ,腹胀 ,便溏 ,舌淡暗、苔白 ,脉沉细涩或弦细。治法 :温阳补虚 ,化瘀止痛 ,理气和胃。药用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荜茇、制香附、砂仁、莪术、三棱、甘草。加减 :阴寒重、痛甚者 ,去黄芪加附子 ;形瘦体弱者 ,减轻莪术、三棱用量 ;兼有湿阻食积者 ,加用化湿消食药物。1 2 脾胃气虚 ,湿浊内阻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痞胀 ,食后…  相似文献   

6.
以年代为序、对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进行溯源。发现这一理论主要历程为:萌芽于(内经)、汉《金匮要略》承《内经》之论,立消渴专篇。唐《千金要方》始以益气养阴为主组方。宋金元明时期以消分型,充实了从虚治消的理论:从瘀辨治消渴理论初见端倪,散见于《是六书》、《医学入门》等。清代及近代医学完善了从虚从瘀辨治消渴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大法。方法:引用经典文献,结合临床认识,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及辨治规律。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虚"是本质,"瘀"是结果;在此基础上,临床辨证可分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胃阴不足3型论治。结论:采用补虚化瘀法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大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机复杂,肾气失固为病机关键,补肾固摄是最根本的治法。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健脾益气可鼓舞脾气,升清降浊,使清浊各行其道,尿中蛋白得以清除。  相似文献   

9.
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多动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多动症可从风、痰、虚论治.分别治以疏散外风,清熄内风,聚神止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开窍益智,培神精血,调整阴阳,安神镇惊.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炎性变化,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以老年人多见。笔者从虚论治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虚血瘀证大鼠现代医学表征及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气虚血瘀大鼠模型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动态监测动物表征及血液流变性、T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型计数、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指数.结果:模型动物表征与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一致;从造模中期开始出现血液黏、凝、聚状态(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外周血T细胞亚型计数以CD8CF的减少更为显著;3H-TdR掺入量显著的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先亢进而后又转入了抑制状态.结论:气虚血瘀证动态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以T细胞数量、T细胞转化能力以及HPA轴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为主的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方法入选的65例老年高血压LV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29例)与非气虚血瘀组(36例),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结果气虚血瘀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LVDd)、左室心肌质量(LVM)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结论气虚血瘀型是老年高血压LVH常见证型之一,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为其提供实验室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气虚血瘀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气虚血瘀致脉道不利、心失所养、元气虚脱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荆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病机及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胸痹心痛患者调查显示,其具有多个症候共同存在的特点,其中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占比例较大。文章认为该证候主要病机为患者年老体虚,阳微阴弦,久病伤其气阴,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选方用生脉散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相似文献   

18.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故舌象可反映脏腑的病变。在妇科疾病中,常见舌象有8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热、血寒、湿邪、血瘀类,先辨舌脉,再施治,气虚类健脾益气,先后天共养之;血虚类补血养血,重者填精补血;阴虚类宜滋肾益阴;阳虚则健脾温肾补阳;血热以凉血为主;血寒重在温经散寒;湿热宜清热除湿;寒湿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治;血瘀则调气活血行瘀。临床诊疗时,要四诊合参,结合舌象、苔象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裴蓓  徐晶钰  张璇  秦志丰 《吉林中医药》2014,(11):1081-1083
中医对冠心病的辨治历来有重瘀轻痰的倾向。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其中医证型谱发生改变,治疗上也有了从重瘀轻痰到治痰为先转变的趋势。痰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可贯穿于胸痹一证发生发展的始终,痰湿阻滞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又可进一步因实致虚,产生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等证。将"痰"作为冠心病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痰为先,见微知著,发挥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消痰法辨治冠心病,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尿液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结果:在PCA分析中,健康组和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痰浊组之间可以明显的区分开来;气虚血瘀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天冬氨酰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磺酸;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马尿酸、氨基葡萄糖、果糖胺、甘油三酯;气虚证型客观化的表现为缺少生物素、赖氨酰酪氨酸、磷脂酰甘油、甘氨胆酸。结论:通过代谢组学这项新技术,探讨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不同内源性代谢产物,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