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焕钟  颜艾 《江西医药》2006,41(4):211-213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接受自体红细胞洗涤回输;对照组15例,不接受自体血细胞洗涤回输。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和血常规。结果 除术后1h试验组的血小板较对照组减少和术后1h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外,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进一步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而增加相关并发症.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骨科手术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 R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30例。 R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术中经自体血回输仍不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可输注同种异体血,C组不进行自体血回输,直接输注同种异体血。分别于手术前(T1)、输血前(T2)、输血后30 min(T3)、术后24 h(T4)观察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乳酸(Lac)变化;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变化;准确评估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R组分别为(1 D.44±0.21)U和(137.51±39.94)ml,而C组分别为(2.83±0.42)U和(255.42±31.34)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各时点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血乳酸相比,R组T3和T4时血乳酸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脊柱手术异体血输入,降低术后血乳酸生成,且对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可安全用于高龄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孟宗霞  成杰  高平  陈晨 《河北医药》2010,32(14):1859-186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中血液回收效果的差异。方法62例急症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评价指标包括失血量、回收血液量、回输血液量、回输率1(R1回输量/失血量)、回输率2(R2回输量/回收量),异体输血量;并与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的85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地回收丢失的红细胞,各类手术比较R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腹腔内出血(包括异位妊娠与肝脾破裂)与心脏大血管手术组的R1明显高于脊柱与神经外科手术组(P〈0.05),R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地回收丢失的红细胞.是血液保护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别的手术应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双髋关节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行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术前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B组:术前不用氨甲环酸。分别在患者术前自体血回输后采集静脉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APTT、FIB、FDP、DD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中收集腹腔内游离血液并自体回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的患者45例,术中出血量均大于600ml。手术过程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并输入乳酸林格氏溶液。术中回收洗涤后的血细胞,并记录回收血量、洗涤血量及回输血量。检测失血前、失血后、回输后3个时间点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回收血量为(1196±620)ml,平均洗涤血量为(3172±615)ml,平均回输血量为(1164±418)ml。失血前与失血后患者Hb、HCT及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血前与回输后患者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血后与回输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宫外孕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以节约大量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336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过程的细节处理,探讨如何使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运用达到最佳临床效果,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应用万东BW-8100A血液回收仪采用手动模式,注重细节处理好手术野出血及术后引流血液后回输给患者.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后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氧分压(PaO2)、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 336名患者共收集自体血150 192 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均未出现溶血、细菌感染、肺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好.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后的WBC、PLT、P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HB、PaO2、HCT较术前有降低(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时注重细节处理,能减少并发症及异体血的输注,细节处理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腰椎手术患者共124例,年龄38-72岁,体量46-83 kg。入选患者的手术指征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脱位、腰椎病理性病变。患者分为2组,自体血回输组(A)组,异体血输血组(B)组,每组62例。术前收集患者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疾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均属正常范围,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将两组进行观察对比,于术前、术后12h、术后24h监测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并测定电解质(K+、Na+、Cl-)、全血粘度,然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A组同B组病例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存血量。结果:自体血回输组(A)组HB、HCT、PT、APTT、PLT、K+、Na+、Cl-各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血输血组(B)组HB、HCT、PT、PLT、APTT、Na+、Cl-、K+、血液粘度与自体血回输组(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在腰椎手术中,可节约异体血源,降低输血风险,且安全有效,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94-1696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切开椎管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Ⅰ组)、单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单纯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Ⅲ组),每组各20例.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监测采血前、采血后、术中、回输血前、回输血后30 min、术后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总蛋白(TP)、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观察记录手术中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结果 三组各时点HR、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Hb、Hct、Plt、TP术前、回输血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Hb(g/L):79.3±8.3,79.7±8.0,77.5 ±8.0;Hct(%):28.5±1.8,28.8 ±2.2,27.2±1.7;Plt(×109/L):137.8 ±19.1,134.7 ±18.1,138.6±23.6;TP(g/L):49.8 ±4.0,49.4±3.6,48.5±3.0](Hb:t =36.12,24.72,24.60;Hct:t =32.87,21.46,20.90;Plt:t=10.57,16.43,22.58;TP:t =20.10,29.47,36.69,均P<0.01),回输血后30 min(Hb(g/L):105.1 ±9.7,92.5±8.3,84.2±6.5;Hct(%):35.2±1.1,31.1±2.1,28.6±1.2;Plt(×109/L):201.7±17.2,181.6±29.4,166.7 ±23.8;TP(g/L);60.4 ±4.8,54.6 ±5.4,52.4±5.0)(Hb:t =3.90,5.60;Hct:t =7.54,20.31;Plt:=2.88,6.32;TP:t =5.55,5.42及术后24 h显著回升(Hb(g/L):114.3 ±8.5,97.4±8.6,88.8±7.4;Hct(%):36.6±1.1,32.1±1.9,29.6±1.2;TP(g/L):61.0 ±4.7,54.9±5.2,52.7±5.0) (Hb:t =5.69,10.10;Hct:t=10.26,18.64;Plt:t=3.73,8.08;TP:t =5.81,5.57)P <0.01)Ⅰ组高于Ⅱ、Ⅲ组;三组PT及APTT在回输血前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回输血后30 min,Ⅰ、Ⅱ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中实施自体血回收的效果。方法选择8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使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采用负压吸引法,将术中的血吸入储血罐内,通过与一定的抗凝剂混合后,浓缩的红细胞进入输血袋内,直接回输给患者。结果 8例肝移植患者共回收血液20800mL,平均每例约2600mL。自体血的回输保证了手术的用血量,减少了异体血的用量,使得手术顺利进行。结论自体血的回输可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反应、避免输血传染疾病,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胸腔大出血自体胸腔血回输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回输方法。方法对16例创伤性胸腔内大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收集胸腔引流血及手术中回收胸腔内积血,经过滤后直接自体回输。结果全部患者休克得以及时纠正,无输血不良反应,均痊愈出院。结论胸瓶引流血及胸腔内积血自体回输在胸外伤胸内大出血急救中切实可行、有效;回输时不必加用任何抗凝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例次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PT[( 15.10±0.83 vs 12.91±0.82)、(15.13±0.82 vs 12.51±0.81)、(20.11±1.78 vs 12.41±0.80)]、APTT[( 48.15±4.40 vs 37.59±2.86)、(46.53±4.12 vs 36.96±2.34)、(78.35±8.10vs 34.58±2.26)]、TT[( 28.30±1.90 vs 13.08±0.58)、(26.78±1.76 vs 13.20±0.60)、(55.69±3.94 vs 13.06±0.54)]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LT也减少[(138.12±30.50 vs 168.38±36.68)、(136.78±30.12 vs167.55±31.6)、(86.60±23.20vs164.55±32.10)](P<0.05);但C组比A、B组变化更大(P<0.05).C组出血发生率25%( 12/48),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Ⅰ、Ⅱ级凝血发生率32%( 16/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时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车勇  王斌  纪国业  张建 《安徽医药》2012,(9):1232-1236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凝药对血液灌流脓毒症兔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兔动物模型,分为应用抗凝剂进行血液灌流的肝素组、枸橼酸组、水蛭素组和不应用抗凝剂血液灌流的手术组以及健康兔的假手术组,对各组造模前及灌流的0、10、30、601、20 min各时间点进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枸橼酸组和水蛭素组均无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手术创口渗血,滤器无凝血;肝素组有1只手术创口渗血和1只眼睑黏膜出血,滤器无凝血;各药物组之间的动物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的PT、APTT、TT和FIB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灌流过程中灌流器均堵塞导致蠕动泵无法转动,灌流时间为(44.45±13.27)min。灌流开始后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各灌流组检测指标值均逐渐下降,至灌流结束后(120 min),肝素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快,水蛭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平缓。结论在血液灌流中应用各抗凝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凝血障碍,枸橼酸作用平稳且无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11例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例)和试验组(5例)。试验组在手术切皮后即予硝酸甘油5mg/(kg?min),直到体外循环结束后2h,比较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体外循环结束后2h(T3)和体外循环结束后24h(T4)4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术后监护室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差别。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及PA-aO2均明显上升(P值均<0.05)。两组PA-aO2及试验组弹性蛋白酶浓度在T4时间点恢复至术前水平。同组内动、静脉血之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在T2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桡动脉血弹性蛋白酶浓度为(1189.82±381.51)ng/mL,明显高于颈内静脉血的(674.01±359.40)ng/mL(P<0.05);试验组桡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1.06±6.38)×109/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51±2.61)×109/L(P<0.05);而试验组PA-aO2为(124.20±43.45)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09.61±66.35)mmHg(P>0.05)。两组术后在监护室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和激活,减少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产生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予缬沙坦80m∥次、每天1次口服;B组予缬沙坦80mg/次、每天1次口服,同时予硫辛酸每天600mg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前A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另U为(153.354-12.78)mg/d、(82.24±10.23)U/mL、(5.02±0.24)μmol/L、(71.58±9.22)U、(7.254-1.26)U/mL,治疗后分别为(128.85±11.62)mg/d、(83.04±10.36)U/mL、(4.98±0.23)I~mol/L、(72.24±9.18)U、(7.29±1.32)U/mL,其中治疗前后24h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5,P〈0.05)。治疗前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别为(153.18±12.65)mg/d、(82.25±10.24)U/mL、(5.0l-t-O.24)txmol/L、(71.60±9.21)U、(7.25±1.22)U/mL,治疗后分别为(106.54±10.82)mg/d、(91.35±11.53)U/mL、(4.21±0.18)izmol/L、(80.25±9.88)U、(8.76±1.70)U/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7、2.523、2.748、2.652、2.644,均P〈0.05)。治疗后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2.444、2.633、2.579、2.525,均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下调其氧化应激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B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肌损伤,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2.00μg/L(正常值:0.00~0.03μg/L)、脑钠肽(BNP)≥300 pg/mL(正常值:〈100 pg/m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 U/L(正常值:〈25 U/L),B组患者cTnI 0.03~〈2.00μg/L、BNP 100~〈300 pg/mL及CK-MB 25~〈40 U/L,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氧疗(加压吸氧、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营养心肌,以及根据不同病情部分患者选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16例)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平均动脉压(MAP)、病死率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C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PCT、Lac、IL-6水平,病死率[分别为(6.36±3.62)分、(0.36±0.25)μg/L、(152.65±12.84)pg/mL、(16.48±5.26)U/L、(1.25±0.50)ng/L、(1.32±1.06)mmol/L、(8.26±3.34)pg/mL、11.11%]较A组[分别为(20.49±7.43)分、(2.48±1.34)μg/L、(324.13±64.31)pg/mL、(26.34±8.67)U/L、(3.16±2.24)ng/L、(3.65±2.16)mmol/L、(10.38±4.36)pg/mL、33.33%]显著下降,MAP[(75.36±9.86)mm Hg(1 mm Hg=0.133 kPa)]较A组[(68.38±8.75)mm Hg]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一旦出现严重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即使应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先进措施仍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差于心肌损伤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李荣禄 《中国药业》2013,22(1):47-48
目的探讨脑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且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头位产妇200例,按分娩日期的奇偶数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0例;A组胎肩娩出后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10 U,B组在胎肩娩出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0 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两组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24 h总出血量,观察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为(292.2±68.3)mL和(396.2±134.67)mL,B组为(381.6±124.3)mL和(471.4±185.3)mL,两组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A组为7.0%,B组为23.0%,A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显著减少第三产程的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产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中的作用及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并评估术后至切口拆线前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1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物理疗法、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13服利伐沙班治疗。记录术后切口渗血量,平均拆线时间,12天内拆线数,不良切口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3、7d的胛及AHT值,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物理疗法组切口渗血量为(48.2±5.0)ml,低分子量肝素组为(47.1±5.4)ml,利伐沙班组为(49.6±4.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疗法组平均拆线时间为(13.0±2.0)d,低分子量肝素组为(12.5±2.5)d,利伐沙班组为(13.0±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治疗组12天内拆线数为48例(98.0%),低分子量肝素组为46例(95.8%),利伐沙班组为39例(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物理治疗组不良切口发生率为2.0%,低分子量肝素组为4.2%,利伐沙班组为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7d的PT及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疗法组DVT发生率为44.9%,低分子量肝素组为18.8%,利伐沙班组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疗法组PE发生率为20.4%,低分子量肝素组为10.4%,利伐沙班组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虽然会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但其不会引起凝血象改变,且在预防DVT及PE方面,效果优于物理疗法及低分子量肝素。  相似文献   

18.
封尊玉 《中国药房》2010,(28):2678-268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前列腺素E1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基本治疗+低分子肝素+前列腺素E1;B组43例,基本治疗+低分子肝素;C组42例,基本治疗+前列腺素E1。观察3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与缺血性ST-T恢复情况;前列腺素E1、低分子肝素副作用;3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情况。结果:A组与B、C组住院后7d内心绞痛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组与B、C组缺血性ST-T改变恢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前列腺素E1致输注静脉不适、疼痛和药源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A组23.26%、2.33%,B组未见副作用发生,C组为19.05%、4.76%;3组低分子肝素致注射部位瘀斑发生率A组为88.37%,B组未见副作用发生,C组为90.70%。3组治疗前后PT、APTT、FIB、D-二聚体情况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前列腺素E1合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或单用前列腺素E1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6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予以静滴谷氨酰胺,20 g/次,1次/d,联合静滴亚胺培南,1 g/次,2次/d。对照组予以静滴亚胺培南,1 g/次,2次/d。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CRP)、血浆内毒素水平(LPS)、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315.45±103.46)×109明显高于对照组(256.32±100.41)×109,而治疗组白细胞计数(7.18±2.11)×109、C反应蛋白水平(10.74±7.15)mg/L及血浆内毒素水平(0.15±0.07)μmol/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72±2.85)×109、(28.51±6.23)mg/L及(0.27±0.09)μmol/mL;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仅采用亚胺培南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感染,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对患者具有更好的抗感染作用及更快的促进患者恢复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具体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3.4±30.22)min,对照组为(254.9±43.10)min;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为(90.3±12.6)mL,对照组为(156.4±20.3)mL;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4±2.6)d,对照组为(14.4±7.6)d,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泌尿外科疾病患者来说,选择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时间较短,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也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