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各43例,分析对比2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自主排尿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评分、LUT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53.4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性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药物治疗、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进行综合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8例,通过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及国际LUTS症状指标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2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显著减少,而膀胱容量增加,排尿症状、国际LUTS症状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排尿功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中药穴位导入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排尿障碍,使膀胱达到平衡状态.方法 选择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观察组并配合中药穴位导入膀胱俞、中极、关元、气海穴,时间20min,2次/d.分别观察30d及60d,2组出现排尿例数和达平衡膀胱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结果显示配合中药穴位导入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排尿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将158例诊断为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现代常规治疗上加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后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较前改善,自主排尿时间和自主排尿量也得到明显恢复,以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尿路感染和肾积水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及肾积水发生,并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男性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8例脊髓损伤后出现功能性排尿障碍的男性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并配合Crede手法挤压腹部下方促进排出尿液或间歇导尿,运用测定残留尿方法、膀胱容量的改变、肾功能的改变以及相关B超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后,自行或配合Crede手法后,均能顺利排出尿液,尿残留量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经最长24个月的随访,48例患者均未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且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男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功能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肯定,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 为治疗组25例(莫沙比利与酚妥拉明组),对照组25例(酚妥拉明组),二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 照组有效率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莫沙比利与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效方 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骶神经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07-2018-03接诊的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9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骶神经刺激。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特征,2 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vs 65.5%,P0.05)。2组平均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压力、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降低,平均膀胱容量及平均最大尿流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排尿次数、尿失禁发作次数、单次尿量、最大排尿量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神经刺激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效改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患者排尿功能障碍,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膀胱失去正常调控,经常出现尿潴留及肾损害,其膀胱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泌尿外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神经假体移植被认为是重建其功能的有效手段。 目的:探讨近年来应用神经假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springer数据库中1988-01/2009-12关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或“Neuroprostheses, Implantion, Treat, Neurogenic bladd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进展的情况下,神经假体移植技术逐渐成为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假体有2种:一是Finetech-Brindley 膀胱系统,另一种是InterStim-Therapy膀胱系统。近年来4种新技术的开展将对神经假体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带来革命性变化:①阳极阻滞技术。②条件性电刺激。③注射型神经假体。④刺激阴部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增多,脊髓损伤(SCI)的患者日益增多.脊髓损伤[1]患者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易导致尿潴留、肾积水、感染、慢性肾衰竭、死亡等,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及压力.我科及康复科应用膀胱护理治疗5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 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只,脊髓损伤组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 mL(1×106 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 1 mL。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在儿童脊髓栓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伴神经源性膀胱患儿28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排泄性膀胱造影检查,对比2组参数异同。结果治疗前13例合并Ⅲ°以下输尿管反流,8例合并肾积水,1a后随访8例输尿管反流消失,5例肾积水减轻,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初感觉容量、膀胱顺应性、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尿路感染4例(14.3%),肉眼血尿3例(10.7%)。结论清洁间歇导尿尿保护膀胱功能,减轻对上尿路功能的损害,对于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儿童神经源膀胱的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10—2014‐10我院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物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考虑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神经调节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本院脊髓损伤后NB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锻炼组(n=40)和术炼组(n=40),锻炼组给予功能锻炼治疗,术炼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骶神经调节术,比较2组尿流动力学[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膀胱最大容量(VMCC)、充盈期膀胱压(Pves)、残余尿量(RUV)]、排尿功能(单次排尿量和排尿、夜尿、尿失禁次数)、疗效、生活质量。结果 锻炼组和术炼组治疗2个月后Qmax,VMCC、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Pves,RUV和排尿、夜尿、尿失禁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术炼组治疗2个月后Qmax,VMCC、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锻炼组,而Pves,RUV和排尿、夜尿、尿失禁次数明显低于锻炼组(P<0.05); 术炼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锻炼组(P<0.05); 锻炼组和术炼组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术炼组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锻炼组(P<0.05)。结论 骶神经调节术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NB患者尿流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有利于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6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33例有32例取得Frankel1~3级的改善,平均改善2.0级,1例A级无变化.对照组34例有31例Frankel1~3级改善,平均改善1.4级,恢复到E级10例,远少于治疗组18例.总体而言,在感觉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膀胱功能上,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改善.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效果,对脊髓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任脉灸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spinal cord injury,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79例SSCI后N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39)接受功能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在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110例,采用平均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排尿量、因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功能(LUTS)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后,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排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质量评分、国际LUTS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1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5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能力、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黏度明显改善(P<0.01),血清SOD活力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BDNF含量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隔日1次,6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12d为1疗程.2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配合中药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急性期Bell麻痹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照射并配合以中药正容汤;对照组给予正容汤并局部热敷,2周后再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有利于缩短Bell麻痹的病程,提高早期治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脊髓损伤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为治疗组,单纯电动起立床为对照组.空气波压力疗法1次/d,30 min/次,电动起立床训练1次/d,30 min/次.每天观察血压变化,直立位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