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的CT、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PNET的CT、MRI表现.结果①中枢性PNET 4例,影像学上共同表现为幕上较大肿块,边界不清楚,内见囊变坏死区,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囊变多位于周边部,未见钙化,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②外周性PNET 13例,软组织pPNET 11例,其中10例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强化;MRI T1W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10例中2例病变邻近骨见骨质破坏.椎管内软组织pNET 1例表现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块,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椎体及附件无骨质破坏.原发骨的pNET 2例,CT表现为明显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未见骨膜反应、肿瘤骨和钙化;MRI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免疫组化至少有一种神经元标记物阳性表达.结论 PNET缺乏典型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和MR扫描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手术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原发于上肢PNET 3例,上颌窦1例,肺1例,纵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下肢2例,额叶6例,颞叶3例,脑室内3例,CPA区1例,椎管内2例,盆腔内2例。病灶体积较大,呈浸润生长,推压邻近结构,并可凸入椎管。肿瘤密度/信号不均,CT为软组织密度,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肿块与肌肉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3例有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破坏伴骨膜反应。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 PNET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MPNST的CT和MRI征象.8例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病变发生于颈椎层面1例,腰椎层面5例,腰-骶椎层面2例.CT表现:8例均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含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肿瘤跨2个以上椎体层面且与脊髓分界不清;8例椎管周围骨质皆有不同程度浸润性破坏,其中6例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骨质破坏较为明显,局部亦可见骨质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呈浅分叶状,骨质破坏以压迫吸收为主,但可见局部浸润,破坏区边缘较规整;8例均合并椎间孔扩大.MRI表现:6例平扫均表现为椎管内T1WI等、低信号和T2WI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内部见不均匀分布的斑片样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破坏椎管向周围肌肉、脂肪间隙浸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不规则或浅分叶状肿块跨越两个椎体以上、包绕脊神经并椎间孔扩大、浸润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肌肉脂肪浸润、CT密度及MRI信号不均匀,以及明显不均匀强化是椎管内MPNST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脊柱PNET患者,均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MRI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脊髓关系、椎体骨质有无破坏等。结果肿瘤位于颈胸交界段椎管内1例、胸腰椎交界段1例,腰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肿块全部位于硬膜外,均经过椎间孔向椎(骶)管外生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影,3例肿块边界不清,2例肿块周围光滑,境界清楚,2例伴有溶骨性骨质破坏。T_1WI为低信号影,T_2WI为稍高信号影,2例肿块内出现小囊变区;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质强化。结论脊柱PNET多位于硬膜外,具有跨椎管内外生长,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明显不均质强化,易破坏椎体及附件结构,结合年龄较小,病史较短的患者应考虑脊柱PNET的可能,确诊依靠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包括病变椎体密度及信号改变,椎间盘信号,椎间隙改变,有无死骨、椎旁脓肿等。结果 CT显示6例椎体骨质破坏呈小类圆形或斑片样低密度灶,病灶见边缘硬化带,2例硬化带可见新破坏灶;MRI显示4例椎体破坏呈长T_1长T_2混杂信号影,2例椎体T_1WI、T_2WI呈低信号;3例椎间盘T_1WI、T_2WI呈低信号改变,3例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影。6例椎间隙均变窄;均未见死骨;椎小关节均未见破坏;4例见椎旁脓肿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学表现相邻椎体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可有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两者结合能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7例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以L4椎体感染机会最多见。CT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多从边缘开始,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骨破坏早期病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6例慢性期病灶周围骨质广泛性增生硬化,5例出现典型的"花边椎",2例可见椎小关节破坏及棘突骨膜增生。MRI表现:6例椎体破坏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质破坏区T1WI为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改变;椎间盘破坏呈低信号,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脓肿较局限,无钙化及流注趋势,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MRI、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PLB患者的MRI、CT表现资料。结果MR检查病灶信号强度在T1WI上与肌肉类似;2例行T2WI,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在脂肪抑制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信号较均匀4例;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MRI上4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未见骨皮质破坏,CT检查1例,未见骨质破坏;另2例骨皮质明显破坏,均行CT检查,1例骨皮质部分性中断,1例骨皮质明显破坏。骨皮质内条状高信号1例。结论PLB信号较均匀,软组织肿块明显而骨皮质破坏较轻,较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骨肌来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4例骨肌来源pPNETs患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个月~13岁,中位年龄9岁。10例行CT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4例中骨来源和软组织来源各7例,位于胸壁4例、肩胛骨、下肢、脊柱旁区和头部各2例、骨盆1例。骨来源pPNETs的CT表现为溶骨性为主的骨质破坏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直径3~8cm,边界多模糊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受累骨结构内见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骨皮质低信号不连续,周围可见囊实性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软组织来源的pPNETs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可有低密度坏死区、钙化少见,肿块通常较大,直径5~15cm,增强扫描肿瘤内可见片絮状强化或不均匀轻度强化,邻近骨性结构可受累;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骨质破坏区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呈不均匀等信号及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周围骨性结构受累时呈略长T1、长T2信号。结论:儿童骨肌来源p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在临床诊断儿童骨骼肌肉来源的恶性肿瘤时需要注意与本病进行鉴别诊断,CT和MRI不仅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同时对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监测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NET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7例,脑干及松果体区各1例。9例病灶边界均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平扫实质部分与脑灰质等或稍高密度,MRI上T1WI呈与脑灰质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7例无或轻度瘤周水肿;6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瘤内出血6例,钙化5例;6例见流空血管信号穿行,6例与侧脑室关系密切。5例与局部硬脑膜相连,其中2例邻近骨质变薄,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结论 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NET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 发生于大脑半球7例,脑干及松果体区各1例.9例病灶边界均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平扫实质部分与脑灰质等或稍高密度,MRI上T1WI呈与脑灰质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7例无或轻度瘤周水肿;6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瘤内出血6例,钙化5例;6例见流空血管信号穿行,6例与侧脑室关系密切.5例与局部硬脑膜相连,其中2例邻近骨质变薄,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结论 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