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类型。笔者采用行气导滞法治疗便秘为主型IBS,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为主型IBS(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便秘为主型IBS(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C)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lternating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of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A)。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 ,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而不能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逐渐增加趋势。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们对 340 0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选择山东枣庄地区五区一市 8所市、区级医院消化门诊具有IBS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BS罗马II诊断标准[1] 。均经B超、结肠镜和 (或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排除器质性胃肠道疾病或具有肠道症状的全身性疾患。2 方法 :采用问…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 (IBS)系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 ,而出现肠道功能失调的一综合征 ,主要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粘液便及便后不尽感 ,常伴有其他躯体不适及紧张、焦虑等精神症状 ,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且易复发。我院辅以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 (商品名百忧解 )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按 1993年 6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诊断要点[1 ] 选择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4月门诊IBS176例 ,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腹泻、便秘两型 ,并经粪便检查无阿米巴滋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与中药伍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1 临床资料 对象:按照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科研病例选择标准选取腹泻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128例,其中男36例,女92例,年龄21~68岁,病程1~18年,每日腹  相似文献   

6.
张大庆 《浙江医学》2009,31(7):971-97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C—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但临床单独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5年11月本门诊经治12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均符合1986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上拟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病程3~5年。临床表现腹痛伴腹泻者24例;腹痛伴便秘者16例;腹泻与便秘交替者20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病程3~5年。临床表现腹痛伴腹泻者27例;腹痛伴便秘者14例;腹泻与便秘交替者19例。治疗方法:治疗组自配当归白芍胶囊500mg,3次/日口服,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谷维素20mg,3次/日口服;扑尔敏8mg,3次/日口服…  相似文献   

8.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排便习惯的改变,同时可伴随焦虑、抑郁及失眠等精神症状,临床分型包括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胃肠动力学紊乱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中医治疗该病有较明显的优势,本研究观察和评价痛泻要方治疗IBS的临床疗效和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18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分为腹泻型IBS组(n=60)、便秘型IBS组(n=60)、混合型IBS组(n=60),并筛选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并采用Pearson法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IL-1、IL-10、临床症状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25-(OH)D及IL-10水平最高,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水平最低,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25-(OH)D均与IL-1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伴大便性状异常等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1]。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消化道敏感性增加、肠动力异常、心理压力、肠道菌群紊乱及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2-3]。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探讨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消化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按罗马Ⅲ诊断标准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我国以腹泻型为主。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本实验旨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但临床单独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我们用替加色罗联合金双歧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具体不太清楚,据认为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要诊断IBS须经检查排除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而以腹泻型为多见.目前治疗IBS药物较多,但有效药物很少,症状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近年来采用肠胃康联合谷维素治疗IBS腹泻型36例,与单用谷维素治疗20例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1].根据症状分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疑难病,本文主要是查阅了近年来电针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电针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主要参照IBS RomeⅢ诊断标准[1]:腹部不适或腹痛症状反复发作,在诊断前临床症状存在时间≥6个月,近3个月来每月症状发作≥3d,具有以下2项及以上症状:(1)发作时具有排便频率变化;(2)排便后症状改善;(3)排便性状的改变。根据排便形状的不同又分为几个亚型: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及不确定型IBS(IBS-U)。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药物,主要分为5-羟色胺受体调节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阿片受体激动剂、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等胃黏膜保护剂止泻以及有条件的使用解痉药。中医除了口服中药,针灸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而电针相较于普通针刺,具有省时省力、可客观控制刺激量、提高疗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有关运用中医药治疗的报道也较多见。但报道以腹泻型IBS的治疗较多,便秘型IBS却较少。笔者对便秘型IBS的辨治经历了数年的实践,采用自拟滋水清肝润肠汤专方施治疗效尚佳,对此病的研究也略有心得。今做如下探讨,还望指正。1病理机制便秘型IBS是西医病名,在中医学中属便秘、腹痛范畴。以传统辨证论治原则视之,往往易将其与热盛伤津、气机郁滞、气血虚衰等证候所致的便秘相混同。但从临床实践来看,便秘型IBS在病因、病位、症状及治疗方药上,都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1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之一,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测异常(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2008年).IBS的发病尚不能用某一种机制完全解释,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遗传、饮食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和便秘,并可涉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有相当部分患者还有肠外表现.它的诊断依照最新的罗马Ⅲ标准,并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未定型IBS(IBS-U).当前可用的药物通常是针对单个症状,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IBS患者,本文对疗效较肯定的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IB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及脑一肠轴的改变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调肝慰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与胃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在成人中约占30%.临床上分为三个亚型:(1)腹泻型,(2)便秘型,(3)腹泻便秘交替型.目前,对腹泻型IBS(DIBS)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仍然没有一种药物对其治疗完全有效,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IB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52例)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71%,对照组46.1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同型疗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疗效高于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P<0.01)。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尤适用于腹泻型和便秘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