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梅  丁群芳 《临床医学》2000,20(10):12-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老年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血清NO和ET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ET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ET/NO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DN组血ET和ET/NO明显高于NDN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吸入小剂量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6.4kPa(1kPa=7.5mmHg)〕患者9例,年龄3~20岁,在自主呼吸下吸入36±10vpm的NO,监测并记录NO吸入前和吸入后1、3、5、10和15分钟时的MPAP、平均血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基础MPAP为9.5±1.8kPa,吸入NO后各时间点MPAP显著降低,波动于8.9~8.1kPa(P<0.05);并可明显增高SvO2(P<0.05),从0.76±0.06升至0.83±0.02(P<0.05);MBP、HR和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小剂量NO确能选择性降低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并增高SvO2;吸入小剂量NO对这类患者围手术期有显著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前后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体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对缓解心绞痛和血压的作用。方法: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41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含服硝酸甘油后NO含量的改变,并与2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绞痛组患者用药前NO为(2.69±0.58)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NO的测定值(3.87±1.41)nmol/L,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绞痛组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NO为(3.18±0.76)nmol/L,高于用药前,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用硝酸甘油前后血压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心绞痛患者NO水平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存在NO合成和释放的减少,含服硝酸甘油后可提高NO水平,但不能使之恢复正常,且此变化与血压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烟雾吸入后的对照组(8只)给予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9只)吸氧(FiO20.45)+0.0045%NO,连续监测12小时血气变化;正常组(4只)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数据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肺氧合功能明显改善(P均<0.05),肺通气功能也明显改善(P均<0.05);动脉血和肺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吸入NO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推荐临床应用吸入NO作为吸入性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在某些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对68例急性危重病患者血清NO水平进行测定。结果:NO含量在心力衰竭组和急性心肌梗塞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01);在中毒性休克组和脑卒中组,患者血清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亦显著升高(P<0.01,P<0.01)。而急性肾功能衰竭组血清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1)。提示NO参与了某些危重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血清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5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者根据治疗前肺动脉主干收缩压(SPAP)分为4组:非PH组(SPAP〈4.0 kPa)27例,轻度PH组(4.00 kPa≤SPAP〈5.33 kPa)22例,中度PH组(5.33 kPa≤SPAP〈9.33 kPa)17例,重度PH组(SPAP≥9.33 kPa)19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无器质性心脏病、经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经典酶联夹心技术)检测血清PAI-1水平。结果先心病各PH组PAI-1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PAI-1与先心病肺高压关系密切,可能参与肺高压形成的多个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兔油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hr:(1)对照组;(2)吸入20ppmNO(NO组)。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测定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血NO2-/NO3-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治疗后PaO2/FiO2于1、2、4hr,其余指标于4hr复查一次。观察肺病理并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aO2/FiO2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4hr,P<0.05),Q·s/Q·t增加(4hr,P<0.01),NO组各时点PaO2/FiO2均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05),Q·s/Q·t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4hr,P<0.05,P<0.01)。实验结束时,NO组NO2-/NO3-和MetHb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两组的肺病理和W/D无明显区别。结论:吸入20ppm能够明显改善兔油酸型ARDS的肺换气功能,无明显近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尿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体肺分流性先心病41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先心病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16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13例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标本BNP、VEGF及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肺动脉压相关性.结果 先心病患者血清BNP、VEGF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BNP、VEGF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54,P<0.001;r=0.641,P<0.001).结论 先心病早期虽未发生肺动脉高压,但已有炎症的激活,肺血管的重构.血清BNP、VEGF水平对于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的评估有一定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NO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测定40例不同临床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病越重,NO浓度降低越明显。结论:NO水平降低参与高血压病的形成和进展,测NO的浓度对了解高血压病的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用镀铜镉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及TNF含量。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均较缓解期(治疗后)及正常人组显著增高(NO-2/NO-3分别为:138.5±56.7μmol/L与77.4±48.6μmol/L及34.6±17.8μmol/L之比);合并呼衰组血清NO和TNF水平较非呼衰组均明显增高(NO-2/NO-3为187.6±73.5μmol/L比122.4±42.6μmol/L),心衰组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较无心衰组亦显著增高(NO-2/NO-3为198.4±67.4μmol/L与142.6±57.8μmol/L比;血清TNF含量与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5),动脉血氧分压与TN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4,P<0.001)。结论:NO和TNF是参与肺心病发病过程的重要因子,监测血清NO及TNF水平可作为反映肺心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朱辟疆  赵华  周逊  施荣华 《临床荟萃》1999,14(12):533-535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疾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改变。方法:采用放免法和比 色法测定血浆及尿ET和NO含量。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和肾病综合征(NS)血浆及尿ET、NO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慢性肾衰血浆及尿ET显著增高,但NO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有高血压患者血浆及尿NO明显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各型肾小球疾病均有ET和NO异常,ET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4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欲行心外手术的连续患者,一氧化氮(NO)吸入后不同期连续多普勒和声学定量检测发现,根据吸入NO后患者的反应情况,可将分为NO敏感组和不敏感组,两组患者的肺动压及左右室心功能各项指标在NO吸入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NO敏感组改善程度高于NO不敏感组。研究还发现,NO不敏感组7例中,5例患者心脏手术后无1例生存,有了前5例的经验,后2例患者我们未予手术。与此对照,NO敏感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心脏功能代偿较满意,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犬烟雾吸入性损伤吸入一氧化氮(NO)肺脏病理改变与肺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烟雾吸入损伤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氧(FiO2,0.045)+0.0045%(45ppm)NO,正常组(n=4)不致伤,用于建立病理和组织学对照。实验终点进行肺组织学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对照组ATP含量和能量负荷(EC)显著低于正常和治疗组(P<0.01),ADP和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肺脏光镜和电镜病理所见,治疗组病理性改变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在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模型中,吸入NO可不同程度改善肺组织能量代谢,肺脏病理形态改变也有一定程度减轻,表明治疗方法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源性一氧化氮(NO)和磷脂酶A2(PLA2)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大黄对TNF、NO和PLA2的影响,探讨大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肠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损伤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评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组织中聚集的指标,分别测定各组动物不同时间血浆、肺组织TNF含量,血浆(血清)、肺及小肠组织内源性NO含量及PLA2活性。结果:大黄可显著改善IR导致的低血压状态并明显抑制再灌注导致的肺MPO活性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出现的血浆及肺组织TNF水平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血清、肺及小肠组织PLA2活性升高(P<0.05或P<0.01)及再灌注期的内源性NO释放(P<0.05或P<0.01);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大黄能明显防治大鼠IR所致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内源性NO及PLA2等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血管疾病血浆NO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心病合并心衰、心肌炎病儿血浆NO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外周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结果 先心病合并心衰、心肌炎组NO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衰时NO升高可抵消心衰神经激素导致的血管收缩反应,心肌炎对NO升高说明NO与心肌炎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CHF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中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外周静脉和肺动脉血浆中NO、E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浆ACE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血浆ET增加的幅度大于NO,因此,CHF患者NO/ET比值降低(P<0.05)。这些变化在患者的肺动脉中比外周静脉中更明显(P均<0.0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运动心肺负荷试验早期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性低氧血症及运动性肺动脉高压。方法 实验组分为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62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HPSON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三尖瓣返流法于运动前后分别测定2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用Jaeger公司产运动心肺功能仪,采用连续递增负荷方案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WATT)等。结果 COPD患者运动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刘郁 《急诊医学》2000,9(3):158-159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CO染毒组(CO组)。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P〈0.05),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①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高于非NOD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Ht、V25/Ht也明显低于非NOD组;NOD组睡眠平均SaO2和最低SaO2明显低于非NOD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NOD组明显低于非NOD组。②FEV1.0/Ht、FEV1.0/FVC、V50/Ht与生存时间也有相关性。③结论:高原肺心病NOD与其预后有明显关系,FEV1.0/Ht、FEV1.0/FVC、V50/Ht对判断预后也有价值,建议此类患者应监测夜间SaO2及进行长期氧疗。  相似文献   

20.
季瑾周意  陈丽鸿 《现代护理》2006,12(10):943-94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先心痛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4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一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