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正香  王倩  夏涛  张晓玲 《江苏医药》2007,33(1):105-106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后凸畸形,远期因生物力学的原因使后凸畸形进行加重,发生脊髓慢性牵拉性损害,同时由于脊柱前方出现空隙,脊柱前柱失去支撑功能而发生进行性躯干塌陷[1].因此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术.我院1998年~2005年对37例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指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神经肌肉及骨骼疾病。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硒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骨骼成熟以后由于椎间盘及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原发性脊柱侧凸,侧凸冠状面上Cobb角>10°[1-2],DS不仅包括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侧凸、矢状面的节段性失稳及滑脱,还包括水平面的椎体旋转,因此是脊柱的一种三维畸形,其复杂程度甚至高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因其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且常见于腰椎及下胸椎,故又被称为老年性腰椎侧凸。据统计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腰痛患者中, DS的发病率可达到15%,其引起的腰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许多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 DS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为重建脊柱的平衡、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DS的手术治疗中,矢状面平衡的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循证医学证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与成人脊柱畸形术后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3-4]。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导致心脏、呼吸功能的异常,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减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小儿骨科自2007年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凸25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不明原因的脊柱偏离正中线,形成向左或向右的不同程度的弯曲畸形,多发于青少年,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体形,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1].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脊柱侧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2].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严重,故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现将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3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数字化X线摄影(DR)与传统放射检查技术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图像清晰、图像资料储存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1,2]。脊柱矢状面有4个生理弯曲,额状面不应有任何弧度,一旦向两侧出现弧度,则称为脊柱侧凸。几年来通过使用DR直接曝光摄影和利用拼接软件对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全长摄影的观察,我们认为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侧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以确定畸形的类型、部位,严重度和柔软性,摄片要求在站立位下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反映畸形的真实情况和躯干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在普遍的报道中不如特发性脊柱侧弯多见。但是在山西省先天性脊柱侧弯较为多见,我院门诊统计资料显示其与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比率约为5∶1(而通常这一比率≤1∶4),分析原因可能与山西的煤矿、电厂等污染以及地方水质有关。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AIS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插管全麻,一期后路手术,选择性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弯矫形及预弯、旋棒后凸旋转矫形,并选择性节段丰富植骨融合。结果全组病例Cobb角术前平均52°,术后平均16°,矫正率69.2%,随访时间12~22月,平均18月,Cobb角平均17°。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力量强大,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平衡的脊柱系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且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胸段侧弯还严重影响呼吸功能[2],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近年来脊柱畸形矫正术在国内迅速发展,目前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有多种,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最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智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弯的一种类型,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一个或几个节段偏离正中线,导致脊柱向左或向右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而发生畸形,胸廓、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有时也随之变化。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按发病的年龄分为婴儿期、小儿期、青春期脊柱侧弯。此病不但影响患者外观形象,严重时还可影响患者心脏及呼吸功能,若不积极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造成极大不良影响。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间手术治疗了18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这和期间实施了精心护理分不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X线片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0例脊柱侧弯行X线片检查,分别摄取全脊柱直立位、左右侧屈位及支点弯曲位片。结果颈胸段侧弯23例,胸段侧弯47例,胸腰段侧弯61例,腰段侧弯19例;术前侧弯角度(站立位)介于22°~157°,>60°的重度侧弯69例,20°~60°的中度侧弯81例。19例合并椎体分节不全、半椎体、蝶形椎体等椎体畸形。结论 X线片技术可以为脊柱侧弯畸形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选择性与完全性置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4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两种不同置钉方法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经过选择性与完全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侧弯矫形及预弯、后凸旋转矫形,并行结构性节段丰富植骨融合.随访时间18~32个月,平均24个月,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和主弯畸形矫正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胸主弯Cobb角分别为(39.5±1.2)°和(40.8±1.7)°,胸腰弯/腰弯Cobb角分别为(22.3±1.6)°和(19.8±2.2)°.术后矫正角度分别为(11.4±0.8)°和(12.2±0.3)°.矫正率分别为(72.3±0.2)%和(71.4±0.4)%(P>0.05),至随访末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选择性置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置入的椎弓根螺钉数量,有效矫正AIS畸形,减少手术创伤和费用,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并与引产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研究对象中半椎体畸形3例发生在胸椎,12例发生在腰椎,2例发生在骶尾部,2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矢状面显示脊柱前排排列整齐,后排椎体形态失常,椎间隙变宽,继发脊柱自然曲度变化,冠状切面显示病变椎体呈楔形或三角形,排列不整齐,脊柱侧弯或成角。横切面显示椎体一侧骨化中心缺失或椎体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三维超声模式下更直观显示病变。结论产前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半椎体畸形,观察其形态、部位,脊柱有无侧弯或成角,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半锥体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6480名孕妇行产前常规检查,检出胎儿半锥体畸形1例。结果胎儿半椎体畸形胎儿病变发生在腰段,脊柱矢状切面椎弓回声排列欠整齐,生理弯曲欠规整,稍向后成角,病变椎体回声模糊或缺失,冠状切面可见脊柱侧弯或成角畸形,横断切面椎体显示椎体变小,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模糊。结论胎儿半椎体畸形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制定出生缺陷临床干预指导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弯多数为特发性侧弯,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不仅有体态畸形,腰背痛,行动不便,心理负担重,更重要是影响其心肺功能。因此,手术矫形对本病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在脊柱侧弯患者诊断中应用X线和CT检查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X线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检查方式在分割不全畸形与肋骨合并畸形侧弯的Cobb角检查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X线检查方式在半椎体畸形、脊柱开裂、裂椎和单一畸形侧弯检查中的Cobb角均较CT检查方式更大(P0.05);CT检查方式在病变总数的检出情况方面较X线显著更优(t=4.163,P=0.000);CT检查方式在侧弯和椎体影像满意度方面均较X线检查方式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患者诊断中侧弯Cobb角的测量中X线检查效果较CT更优,而CT检查方式能够更好地显示患者脊柱侧弯整体及细微结构,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先天发育异常,侧弯严重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对畸形椎体的解剖学信息的详细了解对手术方案的确定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本病的价值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多为对侧弯脊柱的整体显示,对涉及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侧弯椎体椎弓根的完整显示及测量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针对与手术密切相关的椎弓根平面成像的技术及测量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0年4月,应用哈氏法和改良芦氏法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弯共140例,其中特发性侧弯78例,占55.7%。先天性侧弯60例,占42.8%,麻痹性侧弯2例,占1.4%。由于小儿早期脊柱侧弯畸形不算严重,往往没有引起病人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延误了宝贵的手术时机,致使畸形加重,处置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脊柱侧弯症(Scoliosis)常发于青少年,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1]。侧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是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术中麻醉唤醒下能有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脊柱侧弯是小儿特发性先天性脊柱病变,是脊柱畸形的一种。多发于14岁以下小儿,对患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后方入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为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术中创伤大、出血多~([1])、术后护理成为关键点,对患者预后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为探讨后方入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护理体会,特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以来收治的59例小儿脊柱侧弯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