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庆琪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16-2218
4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前列腺导管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不利于腺体引流,而利于尿道病原微生物进入腺体;前列腺上皮有脂膜存在,抗菌药物不易从血浆弥散入前列腺腺泡;前列腺病灶周围易纤维化,影响抗菌药物向病灶扩散,故至今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未能取得满意疗效,正因如此,中医药之探讨研究意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如前列腺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不利于腺体引流,尿道细菌易进入腺体,常与泌尿生殖系统其它炎症如慢性尿道炎、精囊炎等互为因果;病灶周围易纤维化;加上病因难以确定,致使难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且抗生素不易向病灶扩散达到有效浓度,临床疗效不满意。探讨中医治疗CP,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一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是生长在会阴部深处的粟子状性腺体。腺体中平行排列有20根腺管,前列腺液就由此排出进入尿道。当前列腺被感染之后,腺体内就分布有多个位置较深,且周围有纤维化或疤痕组绢的病灶区。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中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也一直是泌尿外科和男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且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生育能力、性功能和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传统治疗方法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原因就是一方面抗菌药物很难突破血屏障进入前列腺组织使慢性前列腺炎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降低手术感染率。方法:对2006年12—2010年12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52例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抗菌药物以头孢类为最多;术前30分钟给药为最多,为267例,占75.85%;抗菌药物疗程为3~10天,平均5.3天;术后感染率为4.26%。结论:医院对经前列腺电切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给药时间和疗程较为规范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理腺体,它位于膀胱下面,在输精管与尿道的会合处。前列腺形状和大小很像一个大头朝上的板栗,它紧紧包着尿道,像卫兵一样排列在膀胱前面,故名曰:“前列腺”。前列腺分泌液可帮助运输精子并为其提供营养,液内含强力高效抗菌因子(DAF)。前列腺炎是中年男性常患的疾病,患者常感腰背酸痛,下腹部和会阴部胀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及时,容易转变为慢性,多数病人未经过急性阶段,便呈现慢性炎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年龄在35~50岁者15例,51~60岁者19例,61岁以上者18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1~5年者34例,6~10年者10例,10年以上者8例;本组52例均有前列腺肿大,前列腺中央沟变浅或消失,腺体各叶分别有不同程度肿大,腺体不规则,有结节或压痛;前列腺液检查见白细胞增加,高倍镜视野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者52例,尿检红…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前列腺表面有一层致密坚硬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包膜药物不易渗透到腺体内,从而影响疗效。近年来,笔者以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附属腺体,位于膀胱颈部,包绕在后尿道上。如栗子大小,表面光滑,中间有一条沟,富有弹性。它的功能主要是分泌前列腺液,与精囊、尿道球腺等分泌液共同构成精液的液体部分,与精子的生存、启动、受精等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前列腺使睾丸酮快速代谢为雄性激素,故可促进男性的性发育。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从尿路直接蔓延至前列腺所引起。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尿道内潜在的细菌,可通过位于后尿道的前列腺腺管开口进入前列腺部位。  相似文献   

10.
中药尿道内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前列腺炎在中青年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血—前列腺屏障的存在,许多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内,效果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双囊四腔导管,直接把药物注入到前列腺尿道部,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经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愿意直接接受此种治疗方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7例,年龄21岁~47岁,平均年龄32.7岁;病程0.5~16年,平均2.3年;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1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23例,前列腺痛13 例。 1.2 诊断标准 ①排尿异常:尿频,尿不尽,尿等待,尿流分叉,尿道口滴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会阴部前列腺包膜下药物注射。结果:治疗愤洼细菌性前列腺炎120例,有效率达到95%,疗效满意。结论:经会阴部前列腺包膜下药物注射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对常规口服、肌注及静点抗菌药物疗效不佳长期不愈的前列腺炎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T)是泌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表现复杂,治愈率低而复发率高,患者心理压力大。前列腺表面有一层坚硬致密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包膜,药物不易渗透到腺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且前列腺腺管狭长,炎性分泌物难以排出,使得本病到目前为止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自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用穴位注射加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慢、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容易反复发作。本病因慢性炎症刺激,腺体包膜增厚,药物很难布散于腺体内,所以治疗比较困难,待症状缓解停止服药后疾病也容易复发,故疗效较差。具体说来,本病久治不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特殊生理屏障:由于前列腺中的血流量相对较少,加上它的上皮的类脂膜,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一种屏障作用,使得这些药物在前列腺内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以致药物疗效欠佳。细菌产生耐药性:随着致病菌的反复交叉感染,患者前列腺炎反复发作,长期用药,以致大部分菌株对抗菌药物不敏感,产生耐药性。忽略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及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治疗6周。结果: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P<0.05)及最大尿流率方面(P<0.01)均有明显改善。前列腺液中WBC下降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可松驰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降低后尿道压力,缓解尿液前列腺返流,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相似文献   

15.
刘思宜 《世界中医药》2007,2(2):103-104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界正在不断探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长期从事男性病研究,在治疗前列腺病症中小有收获,现将点滴体会陈述如下。1前列腺炎症,清热利湿通淋,活血散郁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往往由致病菌经尿道或从其他病灶而至前列腺引起,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两种,其中以后者为多见。慢性者可由急性期迁延不愈转变而成,但大多数患者常无急性前列腺炎的病史。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前列腺体内发生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充血、肿胀、炎性渗出,慢性者尚伴…  相似文献   

16.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前列腺尿道周围区细胞的良性腺癌性增生。腺体的增生肿大可使尿道狭窄,尿液流出阻塞。前列腺增生已成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BPH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摘除为主,以解除尿道梗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前列腺应尽量予以保留。因为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除参与精液的组成外,还能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合成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锌多肽,此外还具有局部免疫功能等。因此非手术的药物疗法正变的更有吸引力。现将临床应用的药物及其进展作如下简介。1抗雄激素药物有明确的研究显示:llHP的发生与雄激素的水平直接相关,没有雄激素…  相似文献   

17.
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岳  张聪 《中医药学刊》2003,21(3):386-387
目的:观察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造成非菌性和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观察黄芩总苷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黄芩总苷对实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消炎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城市医院中,本病就诊率约占泌尿男科就诊人数的25-30%,农村发病率约21.53%。一般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包括细菌性与无菌性两大类。据统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只占该病患者的5-10%,绝大部分属无菌性的。在治疗上由于血浆-前列腺屏障等原因,抗生素难以充分进入前列腺,故慢性前列腺炎抗菌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没有明确感染,多认为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此,尽快研制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药,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前列消炎栓是我们根据中医药…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消痔灵具有收涩之性,采用在大鼠前列腺背叶注射消痔灵的方法,使前列腺腺腔梗阻,成功造成与败精致病机理相似,且能反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模型。通过通瘀化浊汤对动物模型相关指标的观察,认为败精瘀阻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败精瘀积于前列腺腺泡内,致腺体肿胀,腺管阻塞失畅而炎性细胞浸润,腺体间质组织纤维增生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炎为国内外男科疾病中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占男性泌尿系统疾病之首位。由于药物不易透过前列腺上皮的脂膜进入腺体组织导致药物难以奏效。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芒针为主治疗本病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