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Wnt信号通路在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和改建的关键性细胞[1-2].表皮组织的自我更新和损伤修复主要靠表皮干细胞的代偿性增殖和定向分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为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22-24周龄胎儿和4-12周岁少儿,35-53岁成年人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19(K19), 结果发现,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60%-80%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且染色强度较弱,结果提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这种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差异可能与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损伤的完全与不完全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表皮干细胞及其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李建福  付小兵 《武警医学》2005,16(3):206-208
创面修复主要包括肉芽组织增生、创面再上皮化及瘢痕形成与创面愈合改建等过程。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 ,不仅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 ,而且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 ,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1 ] 。研究和应用干细胞的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等多种皮肤组织内含有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表皮干细胞,且随着创面的修复,此类干细胞的数量具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从少到无的变化规律,而表皮干细胞是创面修复及重塑的基础。由此可见,K19可能具有调节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从而促进创面再生修复的功能;进一步深入研究K19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机制,可为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将K19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予以综述,旨在为K19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与规律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烧伤后创面瘢痕愈合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1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显示,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其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提示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其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研究表明,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皮肤组织工程学概念的引入,使得创面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成为可能,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1999年12月,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之首,并认为干细胞的研究将成为疾病治疗的突破口;目前利用干细胞进行组织重建和转基因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大鼠皮肤伤后伤口液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取伤后1天伤口液作为创伤修复启动微环境刺激真皮多能干细胞,24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制作单纯创伤和难愈创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口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数量、表皮再上皮化程度等创伤愈合过程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相(3、5、7、10、14天)伤口组织MMP3含量变化.结果 创伤早期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MMP3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大鼠皮肤组织可见一定量的MMP3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毛囊外根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单纯创伤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表达均显著增加,尤以真皮组织为著,其峰值在伤后5~7天.难愈创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含量亦显著增加,但其表达峰值延迟,为伤后10天,且伤后3、5、7天真皮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 MMP3是一种重要的创伤愈合调节分子;高表达MMP3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作用。11天龄Wistar幼鼠20只,腹腔内注射BrdU。60天后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分别于伤后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BrdU、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EGF组创面愈合率为80%(32/40),对照组为60%(24/40)。两组创缘表皮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BrdU、β1整合素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提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了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异位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 ,科学家们已成功分离到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s)、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和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等。而对于成年动物皮肤组织是否存在干细胞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仅从皮肤形态发生、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动力学论证推测 ,认为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多能性 ,类似干细胞。最近 ,《cell》报道了由法国科学家YannBarrandon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 ,成年小鼠皮肤毛囊中含有干细胞 ,它可以生成组建表皮、皮脂腺和毛囊所需的所有类型的细胞[1] 。而关于成年山羊皮肤干细胞分离克隆的研究 ,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以成年奶山羊耳尖皮肤为材料 ,以TCM1 99为基础培养基 ,添加IGF - 1等细胞因子 ,成功分离到皮肤类干细胞并克隆 3代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保护、调节体温、感觉以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皮肤的缺失将造成重大损伤。目前,临床上对创面的治疗主要为:促愈合、自体组织移植、异体组织移植、人工皮肤替代品。近来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ESC增殖、分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促进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修复、构建具有全部皮肤结构和功能的人工皮肤具有重义。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As an innovative therapeutic system in burn therapy, 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 (MEBT) has been in wide clinical practic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topical drug of 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 It successfully resolved four major clinical problems, i.e. pain, wound infection, progressive necrosis, and healing with scar formation of deep second-degree burn wound. Recently, a new progress, the regener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skin tissue in the subcutaneous fat t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深度烧伤创面的残存皮下组织细胞的皮肤干细胞再生潜能进行培植,实现皮肤全层功能器官的原位全部再生。方法:以成人深度伤为研究对象,以人体原位角蛋白19型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干细胞标准,以人体原位未传代的组织切片连续跟踪皮肤全层原位再生复制全过程。结果:1、烧伤后残存的皮下组织细胞可转化为皮肤干细胞;2、原位成体干细胞可再生复制全层皮肤器官;3、成体干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全层器官是同由人体再生潜能和人为调控共同完成;4、成体干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全层器官巳成功用于特大面积、特重烧伤的临床治疗。结论:利用成体干细胞原位再生复制修复创面是从临床实践获得的成果,为人类提供了保障健康长寿的生命技术、方法和物质,使人们从对干细胞的研究从单细胞生命活动的探索阶段,直接跨入了生命体实际应用阶段,开辟了再生医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围绕感觉神经与修复进程中创面/伤口SP代谢的关系、SP在修复细胞表达生长因子及受体、表皮干细胞迁移、分化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证实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可上调成纤维细胞表达神经肽,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生长因子及受体,凋控表皮干细胞迁移、分化的作用,进入肉芽组织内的表皮干细胞可跨胚层向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提示感觉神经肽SP参与介导感觉神经调控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 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hUCB 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 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 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 结果 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 ±2.17)%和(84.63 ±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 结论 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对表皮再生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5,他引:15  
目的:探索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于浅Ⅲ度烧伤时脂肪层烧伤创面自然修复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biotinavidin)DCS体系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以沁鼠抗人角蛋白19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再生干细胞。结果:烧伤后24h可见表皮再生干细胞出现。烧伤后4天表皮再生干细胞数理增多。烧伤后7天和14天表皮再生干细胞数量最多。烧伤后21和28天表皮再生干细胞减少。结论:烧伤湿性医疗技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是动物体内一种独特的基本细胞类型,当分化时,有些可能发展成为特殊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另一些仍维持干细胞,准备替代机体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它们本身能自我复制,以供机体终生组织更新的需要。干细胞的培育研究为人类治疗破坏性和消耗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国外学着重于干细胞的的离体培育研究,而我国徐荣祥运用整体性原则构建了成年皮肤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已原位培植成功,使烧伤创面达到再生愈合。现就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7.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总被引:74,自引:40,他引:34  
目的: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临床治疗三个层面,解析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论证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从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祛腐)和创面的原位皮肤再生修复(生肌)两个关键环节,分析规范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MEBT/MEBO)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原位皮肤再生修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二是原位培养角蛋白19型干细胞的再生物质和组织学基础;三是规范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是创面生理性再生愈合的保证一结论:潜能再生细胞理论和原位于细胞培植再生修复技术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医疗技术。严格实施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对烧伤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深度烧伤创面达到生理性再生愈合。  相似文献   

18.
创伤愈合中P物质对表皮干细胞迁移及受体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ee P,SP)对表皮于细胞迁移及NK—l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分为sP组、辣傲素组和对照组.二组均致背部全层皮肤缺损,SP组致伤当天开始创面给予SP(1次/d),辣散素组致伤前1周皮下预注射辣椒素(capsaicin),利用核标记物BrdU作为表皮干细胞的示踪剂.观察三组创面愈合速度、NK—1受体表达情况和表皮干细胞的迁移特征。结果sP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创缘BrdU阳性细胞率最高,峰值出现最早;辣椒素组愈合速度最慢.BrdU阳性细胞率最低.峰值出现最晚;SP组除创缘外.在创面肉芽组织中也出现了BrdU阳性细胞,另两组未出现二组表皮十细胞表面NK—1受体染色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存在NK—1受体SP能明显加速创叫愈合速度.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集中和向创面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涉及多种特定细胞行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寻求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深入探究创面修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能够研究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等的生物学行为,而且还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及其交互作用研究某种药物或技术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部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在创面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