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北京和香港地区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苯那普利(benaza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原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 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5.1±3. 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 2. 7±2. 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2.
苯那普利降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下降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1±3.2)周和(2.7±2.1)周,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苯那普利减轻幼龄肾病大鼠蛋白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减轻幼龄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对SD幼龄大鼠 (1个月龄 ,体重 10 0 g左右 )行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建立动物模型 ,术后即给予苯那普利 6mg·kg-1·d-1)治疗 12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于治疗的第 7、9、12周 ,苯那普利组 2 4h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 (7 34±4 36 )、(1 99± 1 2 4)、(5 18± 3 5 3)mg比 (14 44± 1 76 )、(17 48± 9 77)、(15 18± 4 71)mg (P均 <0 0 1)。 结论 在单侧肾切除后 1周注射阿霉素的幼龄SD肾病大鼠动物模型中 ,苯那普利显示了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黄葵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使用贝那普利与黄葵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BUN、Scr)、血浆白蛋白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TC及TG水平、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血压值、TC与TG水平、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且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PT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且发生不良反应少。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黄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低患者蛋白尿,改善患者肾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将 68例患者血压控制于 1 4 0 90 mmHg以下 ,稳定 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 34例 ,给予氧沙坦 50mg,每日 1次 ;苯那普利组 34例 ,给予苯那普利 1 0mg ,每日1次 ,疗程 1 2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血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③结果 两组血压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氯沙坦与苯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 ,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肾功能的影响 ,于第 4周结束时两组治疗均无明显改变 ,但在 1 2周结束时两组治疗前后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氯沙坦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且无干咳、高血钾等不良反应。④结论 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安全、有效 ,具有非降压依赖性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ACEI)、缬沙坦(ARB)及两药联合应用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伴有蛋白尿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苯那普利组(ACEI)、缬沙坦组(ARB)和联合组(苯那普利+缬沙坦),疗程8~12周。分别检测各组的AngⅡ、TGF-β1、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压。结果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血清AngⅡ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各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蛋白尿均降低(P<0.05),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蛋白尿疗效优于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可下调AngⅡ、TGF-β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左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2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EH伴LVH患者,给予苯那普利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分别测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型前胶原(P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结果:苯那普利治疗12周,LVMI从147.5±18.6降至131.7±20.4(P<0.05),治疗24周,LVMI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TGF-β1明显降低(P<0.01)。PC、HA、LN在EH伴LVH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PC、LN下降明显(P<0.01)。TGF-β1与血清PC、LN与LVM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苯那普利长期治疗能减轻EH患者LVH,同时减少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36例IgA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36例IgA肾病患者,全部经肾活检确诊,将病人分成3组,1组: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0g/d).2组:中等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但<3.0g/d)).3组: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三组患者均服用贝那普利:10mg/片,一天二次,每次一片,总疗程为12周.疗效判断显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75%或转为阴性.有效:疗程结束对尿蛋白定量下降>25%但<75%.无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25%或未减少,或反而增加.结果 所有患者在服用贝那普利后尿蛋白均有下降,总有效率:1组为80%,2组为85%,3组为72.7%.本组36例患者,血压增高者12例,经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均降至正常,其余23例血压正常者,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并不下降.结论 贝那普利对小量,中等量及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等量蛋白尿者其降白蛋白的作用尤为明显.疗效的好坏与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可作为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的IgA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36例IgA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36例IgA肾病患者,全部经肾活检确诊,将病人分成3组,1组: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0g/d).2组:中等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但<3.0g/d)).3组: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三组患者均服用贝那普利:10mg/片,一天二次,每次一片,总疗程为12周.疗效判断显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75%或转为阴性.有效:疗程结束对尿蛋白定量下降>25%但<75%.无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25%或未减少,或反而增加.结果 所有患者在服用贝那普利后尿蛋白均有下降,总有效率:1组为80%,2组为85%,3组为72.7%.本组36例患者,血压增高者12例,经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均降至正常,其余23例血压正常者,服用贝那普利后血压并不下降.结论 贝那普利对小量,中等量及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等量蛋白尿者其降白蛋白的作用尤为明显.疗效的好坏与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可作为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的IgA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及降尿酸作用。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作用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尿酸;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氯沙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