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3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与脊髓和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三类.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1],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内、硬脊膜外3种,大多为良性肿  相似文献   

3.
王红  邓胜平  徐婷婷 《护理研究》2005,19(6):999-1000
椎管硬脊膜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较多见,而位于硬脊膜外椎间孔外侧,起源于脊神经根的神经鞘瘤则较少见,我院1995年以来,收治神经鞘瘤132例,其中椎间孔外侧神经鞘瘤12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哑铃形椎管肿瘤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哑铃形椎管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或后正中与胸、腹腔联合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结果:36例患者中,全切除32例。大部分及次全切除4例;痊愈34例,好转2例。结论:后正中入路或后正中与胸、腹腔联合入路可切除脊髓侧方、后方及部分前外的哑铃形肿瘤,对脊髓腹侧及前外方的哑铃形肿瘤宜采用其它入路。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黄思庆综述易章超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为椎管内硬脊膜外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硬脊膜外间隙内有脓液积聚或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而造成脊髓受压。由于本病引起的脊髓损害大多急剧而严重,其疗效与诊断和治疗时间的早晚关系密...  相似文献   

6.
胡伟鹏  陈峻严 《临床医学》1993,13(3):115-116
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病变通常以恶性肿瘤为主,我们近年来收治4例特殊的硬脊膜外占位病变。病例介绍例1。男,62岁。反复双下肢麻木20年,双下肢无力伴大小便困难2个月。体检:脊柱无压痛、叩击痛;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反射对称正常。双侧 T6以下皮肤痛、触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膝反射、踝反射亢进,右巴氏征(+)。CT 检查见 T_(4-6)椎管内、胸腔哑铃状肿瘤,肿瘤大部位于后纵隔。在全麻下作背部正中切口,咬除椎板,见 T4~6  相似文献   

7.
跨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跨椎管内外的哑铃形肿瘤 ,占椎管肿瘤的 6 %,通常起源于椎管内 ,多为良性肿瘤 ,神经鞘瘤占 6 0 %~ 90 %[1 ] 。手术切除中 ,术野常需向侧方扩展 ,以便暴露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本文就有关的手术入路及操作技术进行综述。1 经钩突椎间盘入路Hakuda等首先提出经钩突椎间盘入路 ,一期切除 C2 ~C7段哑铃形肿瘤、对于 C2 、C3 段者 ,取下颌下方横切口至乳突尖 ,再沿胸锁乳突肌前缘附加切口至中颈区 ,在乳突处切断该肌 ,将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牵向内侧 ,下颌上牵 ,显露椎体前间隙。对于下位颈段者 ,切口自中颈水平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至…  相似文献   

8.
王莹  郑燕红 《护理与康复》2011,10(9):828-830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1]。恶性淋巴瘤晚期发生硬脊膜外侵犯引起脊髓压迫症状者并不少见,而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的淋巴瘤则较为罕见,发病率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0.1%~3.3%,占椎管内硬膜外肿瘤9%[2]。2009年11月,本院神经内外科收治1例T4~10椎管内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管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多发于胸、颈段,腰段次之,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口0。椎管肿瘤也称脊髓肿瘤,包括发生在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硬脊膜、神经根、血管、脂肪组织、脊髓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肿瘤。根据肿瘤与脊髓以及硬脊膜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以及硬膜外肿瘤。椎管肿瘤多属良性肿瘤,一经发现多需手术治疗。既往的椎管肿瘤多采用全椎板减压术,为使术野清晰,减压彻底,需切断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及双侧椎板,有时还需切除部分关节突,这样在脊柱后部就会留下较大的骨性结构的缺损,对脊椎稳定性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术后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患者远期可能会出现脊柱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1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按Nabors方法分为3型:Ⅰ型为不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又分2个亚型:Ⅰa型和Ⅰb型。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8例;Ⅱ型为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3例);Ⅲ型为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4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可为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引起椎管扩大,并致脊髓或椎体受压,引起硬膜外脂肪移位。结论:MRI是椎管内脊膜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征象能达到术前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江勋源  周懂晶 《新医学》2006,37(9):602-603
分析总结36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表现,结果显示椎管内肿瘤中以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最常见(28例),磁共振检查能正确定位(36例),磁共振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23例),是诊断椎管内肿瘤较好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是椎管内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胸段,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包括脊髓内)两种.临床正确诊断较困难,多误诊为椎管内其它肿瘤.MRI及MRA多能提示脊髓受压、水肿及其病变本身的影像特征,且在能排除脊髓AVM样改变时应考虑到本病.作者收集了近几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椎管内结核瘤、转移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椎管内结核瘤、10例椎管内转移性肿瘤、3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接受MR平扫,20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椎管内结核瘤和转移瘤位于颈、胸、腰段多个节段,脊髓内外均有,主要位于髓外硬脊膜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主要位于腰段马尾神经周围,颈、胸段脊髓表面见少许结节病灶。3种病变均为多发结节,呈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有明显强化。部分椎管内结核瘤病灶分界欠清,与硬脊膜紧密相连、融合,邻近硬脊膜明显增厚强化、脊髓均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其中5例马尾神经可见增粗、强化。椎管内转移瘤病灶之间分界清楚,未见明显融合,8例邻近硬脊膜者可见轻-中度强化,10例脊髓可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2例可见马尾神经增粗、强化;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分界清楚,邻近硬脊膜、马尾神经未见增厚和强化,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MRI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椎管内结核瘤与转移瘤和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神经鞘瘤和12例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经鞘瘤男性多于女性,脊膜瘤女性显著多于男性;T_1加权成像神经鞘瘤信号多低于脊髓,脊膜瘤则高于或相仿于脊髓,T_2加权成像前者信号明显高于脊髓,后者仅稍高于或等于脊髓;神经鞘瘤多位于脊髓的侧方和侧后方,而脊膜瘤前、后、左、右发生率大致相同;位于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前者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后者椎管内肿块位于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拔罐治疗诱发的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胸背部酸痛不适,在外院行拔罐治疗。第2次拔罐治疗后数分钟出现双下肢瘫痪,伴胸部以下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急诊脊髓MRI检查提示胸3~胸5水平脊髓外硬膜外背外侧占位,脊髓蛛网膜下腔和脊髓受压,脊髓水肿。急诊行椎管探查手术,清除胸3~胸5椎管水平硬脊膜外血肿,术中清除物病理检查报告为血凝块。术后诊断: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术后患者感觉功能及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结论拔罐治疗可能诱发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故选择合适病例,掌握治疗力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其发病部位、边缘形态、信号特点、邻近结构情况及增强表现。结果: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47岁。发病部位依次为上胸段8例、颈段6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15位于髓外硬膜下,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髓外硬膜下脊膜瘤9例呈半圆形,6例呈椭圆形,脊髓受压移位,15例位于硬膜外肿瘤均可见"硬膜下"征;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的脊膜瘤呈不规则形。于T1加权像呈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7例,等、低混杂信号3例;T2加权像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10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注射Gd-DTPA后14例呈较均质性强化,2例呈不均质性强化,可见"硬膜尾"征。结论:MRI能够对椎管内脊膜瘤较准确定位;根据肿瘤的信号特点、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及强化特点,一般能够达到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脊膜肿瘤是多生长于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其总数的25%为恶性。脊膜肿瘤对脊髓压迫是造成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基本原因,一旦外界压迫超过脊髓的代偿能力,脊髓受压症状立即加重。脊膜肿瘤为临床少发病症但症状严重。位于寰枢椎部位的脊膜肿瘤由于解剖部位复杂,行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危险性大。易造成高位截瘫。所以,选择伽玛刀治疗较安全,无痛苦,手术选择最佳剂量,既不损伤周围组织,还能控制肿瘤生长,在此基础上达到使病灶缩小或消失的治疗目的。我院于2003年9月8日收治1例脊膜肿瘤患者,并于次日施行了伽玛刀手术,1年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现将有关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定性诊断。方法 36例,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3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结果 神经纤维瘤的MRI特点为形态为哑铃形、类圆形多见,信号多呈长T1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神经鞘瘤、长椭圆形,位于脊髓背侧或背外侧,信号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脊髓瘤则多呈类圆形,贴敷硬脊膜,呈特征性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神经纤维肉瘤及神经鞘肉瘤具有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特点的同时伴有周围结构侵犯。单纯性囊肿表现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转移瘤则需结合病史才得以诊断。结论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各自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有利于提高对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髓外浆细胞瘤(EMP)是浆细胞瘤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其中椎管内硬脊膜外髓外浆细胞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椎管内硬脊膜外髓外浆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20.
邵霞  伯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506-3506
施行连续椎管内麻醉(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 analgesia)、椎管内治疗等常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摸下腔),进行连续药物输注,由于不同原因,致使拔管困难或折断,明显困扰医务人员,并引发棘手的医疗纠纷。近3a来我院及其他医院累计发生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6例,仅就诱发原因及处理预防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