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配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穴位埋线疗法为主,配合灸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9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配合灸法治疗痛经疗效好,且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辨证分型并给予温针灸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温针灸对于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经贴贴敷神阙、关元、气海,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痛经丸。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痛经丸。  相似文献   

5.
朱英  杜艳 《四川中医》2009,(7):115-116
目的:观察背俞穴注射式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背俞穴注射式穴位埋线疗法为主,配合灸法及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9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对10例伴随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有效率60%,且无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5.4%,对9例伴随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有效率为0,且副反应发生率为40.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背俞穴注射式穴位埋线为主治疗痛经疗效好,没有副反应且对其伴随症状亦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分阶段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温经汤配合针灸,分经期和平时两阶段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单纯经期针灸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2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1.7%,复发率38.3%;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治愈率20%,复发率8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分阶段治疗痛经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消炎痛对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病人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3个月经周期后痊愈48例,占80%,好转12例,占20%,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3个月经周期后痊愈3例,占10‰好转16例,占53.3%,无效11例,占36.7%,总有效率63.3%。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疗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结果:治疗组43例中,32例痊愈,9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43例中,19例痊愈,18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88.3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原发性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为(10.18±3.23)分和(10.37±3.69)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原发性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为(4.26±1.93)分和(1.32±1.28)分,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痊愈28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1.67%(4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胸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手法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类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苯二氮卓类药等。目前,在该病治疗上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无法直观地将其量化;研究者重点研究其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该病治愈的理论依据,使治疗方案规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针灸、普通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0例。2组同取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普通针刺组不加温针灸。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P〈0.05);且治疗组在痛经、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性交痛、不孕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针刺加推拿及耳穴王不留行籽按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5 7例 ,并设中药治疗 33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2 5例 ,好转 3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6 .5 % ;对照组治愈 5例 ,好转 2 0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75 .8%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uc=5 .0 90 9,P<0 .0 1)。  相似文献   

14.
山栀治痛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代本草和中医临床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认为山栀能清除胃热,调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对治疗由饮食失节等因素引起的痛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安眠汤加味辨证治疗失眠经验。方法:通过对失眠中西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分析,并结合笔者临床治疗失眠的病例总结失眠治疗经验。结果:安眠汤加味辨证治疗失眠效果好,不易反复。结论:安眠汤加味辨证治疗失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医家对失血性休克的研究成果。结果: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病、辨证相结合,针药合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疗效明显,但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法合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分期针刺合用半导体激光法(治疗组47例)和单纯分期针刺法(对照组45例)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7.2%,对照组66.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7.9%,对照组8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激光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夏圆元  赵继 《河南中医》2020,40(2):317-320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手法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等,其中针灸治疗包括电针治疗、其他针具治疗、灸法治疗;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外用治疗;手法治疗是采用不同推拿手法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综合疗法为电针、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相结合,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CSA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无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设计欠科学、观察指标简单、无远期疗效观察等;大部分研究手法及中药治疗缺乏安全性、规范性探讨。因此未来临床研究本病应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模式,细化研究指标,并将安全性、规范性纳入研究范围,制定手法量学标准,为CAS的实际推广治疗本病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后发热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在理法方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重在辨证求因,对证设方遣药,贵在补血,重在活血,剂型多样,配伍灵活,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关节损害,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中药单体、单味药、中药复方和中医外治法,其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