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友宝  朱穆喜 《淮海医药》2012,30(5):443-443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例,阳性率占37.33%,<6个月、6个月~2岁、2~5岁3个年龄段的RV检出率分别为21.43%、43.58%和16.67%,RV感染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2岁,在112例RV阳性标本中,镜检脂肪球阳性和白细胞阳性分别为53例和12例,分别占RV阳性例数的47.32%和10.71%。结论 A群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免疫金标记技术对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1568例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8例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632例,阳性率为40.3%;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12月最高,为51.7%。结论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建议于流行季节为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我们从本省婴幼儿的腹泻粪便标本中,抽取290份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以下简称酶标试验)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收集腹泻患儿及健康(无腹泻)儿童粪便,分别用氯仿等处理后即为粪便提取物,供酶标  相似文献   

4.
31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红  林祥宏  徐元宏  童天骄  夏徇 《安徽医药》2010,14(12):1419-14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10例新鲜粪便标本和资料,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监测A群RV感染情况,以及分析腹泻婴幼儿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310例腹泻患儿以男性为主,男/女比值为2.75。98例检出RV抗原阳性,感染率为31.6%,不同性别患儿R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2岁组腹泻患儿RV抗原检出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RV检出例数以10月至次年1月为主,共检出64例(占65.3%),其中尤以11月份为最高(27例)。结论 RV感染是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时准确监测腹泻婴幼儿RV感染情况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部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0~2004年门诊和住院6岁以下腹泻患儿1311例的粪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31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66份,阳性率43.2%,发病季节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1~24月龄儿童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NV)感染情况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09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测序后使用Bioedit和DNAstar基因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在540例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的标本为174例,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2.22%,2008年11月NV阳性率较高,为62.22%.抽取7份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7份标本均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天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4型是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79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48.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秋冬季为高发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滁州市秋冬季腹泻儿童中A组轮状病毒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月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 90份标本中32份检测到A组状病毒,对其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为17.2月,其中年龄6月~24月患儿占总数的87.5%;发病时间特征是在每年10月A组轮状病毒腹泻出现流行趋势,11月、12月达到发病高峰,检出率36%左右,次年1月发病数明显减少.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滁州市住院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6月~24月年龄段是A组轮状病毒的易患人群,以冬季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9.
4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儿科门诊、住院患儿粪便标本1126例,采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126例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456例,阳性率40.49%。89.9%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12月。男女比例为1.69:1。结论轮状病毒是昆明地区3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0~24月龄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秋冬季10月、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2岁以下儿童作为重点预防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CAP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的PCR检测。结果儿童CAP病毒病原中以RSV感染为主,IFV、PIFV、ADV是重要病原。结论病毒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腹泻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84-3685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特征。方法: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春季节,对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RV检测。结果:在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67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31.60%;其中1~2月份检出35例RV阳性粪便,占52.24%(35/67);0.5~2岁年龄段RV阳性56例,占88.06%(59/67);检出男性RV阳性49例,阳性率为32.23%(49/152);女性RV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00%(18/42)。结论:我院由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1~2月份,0.5~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709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分析腹泻患儿年龄与病毒检出率的关系。结果①709例中婴幼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242例,阳性率为34.13%;②91.32%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③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结论郑州市婴幼儿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2岁以下患儿为高发人群,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RV)检测结果。方法留取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检测RV,对检测结果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婴幼儿粪便检出RV为48.5%,男女发病之比为2.4∶1,男性阳性率为48.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高发病年龄段是3个月~2岁,占总阳性90.9%;RV感染明显增多时间是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占全年发病总人数86.6%,高峰时间是11月、12月、1月3个月,占全年发病率总数76.8%。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粪便RV是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婴幼儿RV肠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RV)是一种呼肠病毒科的病毒,其组成是一种双股RNA(ds RNA)。RV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根据国外统计,几乎所有5岁以内的儿童都由于各种原因感染过RV,并且感染率最高为6个月至2岁的幼儿[1]。RV不仅会引起患儿出现腹泻,严重者甚至会致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发展中国家所有因为肠炎而住院的患儿中,有30%~70%是因为RV感染,其中约有44万RV感染患儿死亡[2]。据可靠统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福州地区婴幼儿肠道局部免疫状态及腹泻时的变化,我们于1990年5月~1991年1月,对140例住院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中SIgA含量检测,并与102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40例住院患儿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15天~14岁。其中53例患儿粪便检出轮状病毒抗原,粪细菌培养阴性,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87例粪便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粪细菌培养检出或未检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RV)都是引起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因.RV在儿童腹泻死亡中的比例尚未确定,但估计每年RV相关腹泻死亡人数为50万.这个数字仅代表急性腹泻的死亡数.此外,还有因腹泻营养不良复征而死亡者,RV感染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鉴于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对RV疫苗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在发达国家中,RV在儿童期急性腹泻病因中的比例较大,为50~60%,这是由于目前在西欧和美国细菌性肠道病原体数目较少的缘故.芬兰的资料表明,50年代到70年代,儿童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流行高峰从夏季转移到了冬季.6月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因,它可在小肠黏膜分化上皮内复制,导致急性、自限性腹泻,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居秋冬季腹泻的首位。1感染与流行20世纪70年代Bishop等在婴幼腹泻粪便中发现RV鉴定为A组RV;1983年我国洪涛等首次发现成人RV(ADRV),鉴定为B组RV;已知RV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地区腹泻患者的A组轮状病毒的全年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876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一共检验到阳性和弱阳性的标本是468例,阳性率24.96%(468/1876)。结论 A组轮状病毒在本地区的腹泻患者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V)是人类及许多动物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病原。本文报道在福州地区散发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发现C组RV。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取自1992年2月福建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急性腹泻住院病人的粪便标本,标本用Hanks'液制成20%悬液,3000rpm/min离心30min,吸上清液置—20℃冻存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来某院就诊婴幼儿腹泻大便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和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其发病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试剂盒,检测2012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腹泻婴幼儿大便标本共5841例,从年龄、性别、感染季节三个方面统计分析A群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显著性。结果:5841例腹泻婴儿中,RV感染阳性率为33.6%;RV感染的对象主要为半岁到2岁婴幼儿,占75%;每年的第四季度为高峰期。结论:加强腹泻婴幼儿大便中选择性的人类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