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RCP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PAD)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PAD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征象,评估MRCP对PAD的检出率及显示PAD与胆胰管末端位置关系的能力。结果49例中46例MRCP显示47个PAD,其中1例为多发PAD(显示率为93.9%)。乳头上型34个、乳头下型7个、乳头开口于憩室边缘(憩室缘型)4个和乳头开口于憩室内(憩室内型)2个。结论MRCP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的成像手段,对PAD有着较高的显示率,对显示PAD与胆胰管末端的解剖关系及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有着较大的价值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ERCP结合憩室造影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ERCP结合憩室造影对Lemmel’ssyndrom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ERCP内镜直视下证实的 3 9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periampullarydiverticula ,PAD)病人行常规ERCP后加做PAD造影 (改进ERCP) ,评估其对PAD的检出率及PAD对胆胰管末端压迫程度的显示能力 ,对结果行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并对PAD的胆胰系合并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 9例病人发现 40个PAD ,位于乳头上方 2 6例 ,下方 4例 ,憩室内乳头 4例 ,憩室缘乳头 6例。 3 9例常规ERCP摄片显示憩室 9例 ;ERCP结合憩室造影摄片显示憩室 3 6例。 2种检查方法对PAD的检出率分别为 2 3 .0 8%、92 .3 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χ2 test,Ρ <0 .0 0 1)。ERCP结合憩室造影在评判压迫程度的结果上 ,两阅片者间一致率 (Kappl值 )为 0 .718(k系数检验 ,Ρ <0 .0 1)。 2种方法显示憩室明显压迫胆胰管末端 ,从影像学上提示可能为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例数比分别为 6/3 9( 15 .4% )、12 /3 9( 3 0 .8% )例。结论 ERCP结合PAD造影综合了ERCP和胃肠造影的优点 ,在一次检查中能清晰显示憩室、胆胰管及二者的解剖关系 ,有利于判断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系病变的关系及提高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确诊率 ,值得在临床上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后重组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MSCT检查发现的22个PAD,均经手术或内镜证实。MSCT检查前患者禁食6~8h,扫描前1h口服400ml水充盈胃肠道。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0.625mm薄层重组,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22个PAD直径为0.8~5.0cm,均位于十二指肠系膜缘,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囊袋状影,与胰头交界处边缘锐利。7个憩室内有液-气平面,11个表现为单纯气体影,4个表现为筛板状或网格状结构。7例合并胆管扩张,1例合并胰管扩张,1例合并出血。结论MSCT后重组技术有助于对PAD的诊断,明确PAD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有助于同十二指肠内气体及十二指肠球部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D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64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证实的JDD 3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显示其与胆总管下端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34例JDD,共发现乳头上型19例,乳头缘型10例,乳头水平外侧缘型1例,乳头下型4例.34例JDD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11例,胆囊结石7例,急性胆囊炎4例,慢性胆囊炎17例,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慢性胰腺炎2例,合并肝内胆管小结石3例.结论 64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不仅使JDD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更可显示其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可对临床胆系疾病的发病原因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PAD)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对PAD进行分型和临床分级 ,提出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 ,以提高放射医师及临床医师对PAD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证实的 117例P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分析PAD与胆胰管末端的位置关系。结果  117例中显示 119个PAD ,其中乳头上型 71个 ,乳头下型 17个 ;乳头开口于憩室内 (憩室内型 ) 10个 ,乳头开口于憩室边缘 (憩室缘型 ) 2 1个。以憩室内型、边缘型和乳头上型易引起胆胰系统症状。合并肝外胆管扩张者 (直径 >1.0cm) 77例 (占 6 5 .8% ) ,相应PAD直径明显大于胆总管不扩张者 (P <0 .0 1)。结论 ERCP结合PAD造影及MRCP都是显示PAD及其与胆总管下段解剖关系的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是诊断PAD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CT、MR 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CT、MR I和MRCP检查发现的PAD 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1岁。CT检查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5~10mm层厚。MR I检查轴位T1W I使用FSPGR序列,T2W I使用FSE Fat SAT序列,冠状位T2W I使用FIESTA序列。MRCP采用SS-FSE序列厚层单次投射法。结果:21例PAD直径为1.6~5.2 cm,CT、MR I表现为十二指肠环内侧与胰头间类圆形气泡影,内可见气液面或网状影,甚至全部为液体充填。MRCP显示胆总管下段受压,肝外胆管扩张或胆胰管开口于PAD,胆胰管均有扩张。结论:PAD有典型的CT、MR I表现,MRCP可进一步观察PAD与胆胰管关系,对PAD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再现(VR)诊断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行骨盆扫描32例,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VR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骨盆骨折患者共发现骨折59处。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图像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对Lemmel综合征分型和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和上消化道钡餐联合确诊的6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MSCT对其分型和分级,评价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结果6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共发现80个 PAD。根据憩室位置分乳头上(59个)、乳头下(18个)和边缘型(3个);根据憩室形态分气囊型(37个)、液囊型(30个)、网格囊型(13个);根据憩室大小分小憩室(短径小于1cm ,7个)、中憩室(介于两者之间,65个)、大憩室(长径大于4cm ,8个),其中,乳头上和边缘型、液囊型和网格囊型、大中憩室容易引发胆胰疾病。根据单纯PAD、伴发炎症、伴发结石、伴发重症,分为1~4级,分期结果和临床病情较为一致。结论 Lemmel综合征的MSCT分型和分级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 3 9例疑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腹、盆部MSCT平扫及输尿管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3 9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 (其中结石 3 5例 ,未见结石 4例 ) ,同时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 :MSCT平扫MPR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图像 ,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MSCT检查确诊的2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0个,其中17个憩室壁菲薄,3个憩室壁较厚,憩室大小10~45mm,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圈内侧缘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内见气-液平面6例,增强扫描所示憩室壁强化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20例病例胆管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可以清楚的显示憩室与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毗邻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乳头旁憩室(PAD)的胆囊术后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在我院诊治的50例伴有PAD的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现54个PAD,位于乳头上方42个,乳头下方7个,乳头开口于憩室内3个,开口于憩室缘2个.PAD直径为0.5~5.0 cm,其中>1 cm 42个(77.8%),同时合并胆管结石35例(70%),缩窄性乳头炎18例(36%),胆总管囊肿2例(4%),胰腺癌2例(4%),胆源性胰腺炎1例(2%).结论 MRCP和ERCP结合憩室造影对伴有PAD的胆囊术后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因诊断准确率,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鉴于MRCP的无创伤性和无并发症等优点,在胆囊术后综合征的诊断上可取代诊断性ERCP.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胡祥华  张文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0-1022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3例,局部肠壁环状增厚2例,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胆总管中重度扩张,梗阻端形态呈截断状突然狭窄,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一致。5例MP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模式,能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 along the duct (long-axis CPR) and series of reformat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duct (short-axis MPR) in evaluating T-factors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ignanc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proven pancreaticobiliary malignancy (12 bile duct cancers and 13 pancreas cancers) were evaluated. A dynamic study was performed with multidetector-row CT with four detectors, and reconstructed with 1mm thickness and intervals. Tracing the center of the duct system on axial images, long-axis CPR images and serial short-axis MPR images were obtained. Two radiologists interpreted the T factor of the diseases three times: session (1), axial images only; session (2), axial, coronal and sagittal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images; and session (3), axial, long-axis CPR, and short-axis MPR image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evaluations of bile duct cancer, Az values of (3) (0.95, 0.9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1) (0.89, 0.88) and (2) (0.92, 0.89), with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s of pancreas cancer, Az values of all interpretations were almost equal. CONCLUSION: Long-axis CPR and short-axis MPR images were suggested to be useful as additional images to the original axial images in evaluating the local extension of bile duct carcinomas.  相似文献   

15.
MRI结合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小伟  舒月红  朱希松  张露钢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3-102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RI及MRCP表现,分析乳头区病灶、胆管扩张形态、梗阻端形态以及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显示乳头区肿块16例,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MRCP示"双管征"19例,胆管均呈"软藤状"扩张,轻度扩张4例,无扩张3例;梗阻端呈"鸟嘴样"狭窄11例,截然狭窄7例,倒杯口状狭窄3例,无明显梗阻5例。结论:MRI结合MRCP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