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握力的相关性,对学龄肥胖儿童干预过程中维持合适的体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2018年对北京市15 118名6~16岁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生活方式、膳食、运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检测和优势手握力检测,并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对握力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握力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童正常体重组握力水平由6~8岁组的(9.7±2.6)kg增长到15~16岁组的(40.0±7.1)kg,女童正常体重组由6~8岁组的(8.9±2.6)kg增长到15~16岁组的(25.0±4.4)kg,与上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变化趋势一致;男生高于女生;调整相关因素后,瘦体重质量指数及上肢骨骼肌质量指数与握力水平均呈正相关(男童:r=0.597,0.258;女童:r=0.424,0.102,P<0.05)。结论 握力可反映骨骼肌水平变化趋势。增加瘦体重,减少脂肪可提高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握力的发育特点,并探讨握力与身高、体重和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10月,对北京4所幼儿园的9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和握力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体成分,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对握力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学龄前儿童握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童由(5.2±1.7)kg增至(9.3±2.5)kg,女童由(4.3±1.6)kg增至(7.9±2.5)kg(F值分别为57.93,48.77,P值均 < 0.01),男童握力高于女童(t=6.42,P < 0.01),肥胖男童握力高于超重和正常体重男童(F=5.35,P < 0.01)。调整身高、体重、出生体重、母亲文化程度及过去1周家中进食各类食物频率后,男童握力与瘦体重、上肢肌肉量呈正相关,与体脂肪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09,-0.18,P值均 < 0.05);女童握力与体脂肪呈负相关,与瘦体重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9,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瘦体重和上肢肌肉量对男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6.75,P < 0.01);年龄、瘦体重对女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0.81,P < 0.01)。  结论  学龄前期男童握力可以反映瘦体重和上肢骨骼肌水平的变化,女童可以反映瘦体重的变化。增加瘦体重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老年人群握力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家保健基地医院参加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身高、体重、握力和BMD的测量,从临床资料中获取其基线资料。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握力与不同部位BM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 500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366例,平均年龄(69.43±10.62)岁,女性134例,平均年龄(65.96±11.17)岁。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检出率逐渐升高,女性以及握力<20 kg人群OP检出率高于男性和握力≥20 kg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握力与股骨颈、大转子、Ward区、L2-4 BMD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老年人群握力与BMD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OP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华东地区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分布特点,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收集数据的优缺点,为今后进行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0~5岁儿童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在线填写,19 793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11 770例,女童8 023名,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将本次调查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与2006年中国九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和4.2%,男童肥胖的总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965,P<0.001),尤其0~1岁和2~3岁男童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童(χ2=9.528和14.066,P值均<0.001),华东地区各年龄段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6年中国九市水平。结论 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使用移动平台进行人群调查研究更快捷和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促进流动儿童体格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洪山区两所小学9~12岁学生,收集752名流动儿童的体质监测资料,对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全国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流动儿童身高均低于全国同龄儿童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9岁组、10岁组和女童9岁组的体重均低于相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检出率男童高于全国城乡水平,而女童低于全国城乡水平;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童与全国城市水平接近,女童高于全国城市水平。男童的消瘦、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与女童相比均较高,11岁年龄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流动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城乡儿童均值,流动男童营养不良的状况与女童相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8~11岁儿童体成分和尿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差异,分析血尿酸与体成分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4—12月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体检的306例8~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身高、体重及体成分各项指标,并检测血清尿酸的水平,分析该年龄段儿童体成分特征及其与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男童和女童体成分各指标相比,男童的BMI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体脂百分比(PBF)在女童中判断肥胖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42),而在男童中的一致性较低(Kappa值=0.438);男童中9岁年龄组一致性最高(Kappa值=0.669),女童中11岁年龄组一致性最高(Kappa值=0.761);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体成分各指标均呈正相关,男童中,BMI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最大(r=0.579,P<0.001);女童中,BMI(r=0.706,P<0.001)、体脂肪含量(r=0.705,P<0.001)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最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对8~11岁儿童血清尿酸影响最大(P<0.05)。结论 太原市8~11岁儿童身体状况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体成分PBF与BMI筛查8~11岁儿童肥胖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成分各指标与血清尿酸水平均有相关性,对于BMI较高的儿童,应注意预防早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中国校医》2018,32(10):747-75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分布,掌握城市中学生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消瘦等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自济南市城区某中学2017—2018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结果 调查发现,2017—2018年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为 21.56±4.78,男生BMI指数(22.41±5.05)显著高于女生(20.52±4.21),8~岁年龄组BMI指数最高。男生在11~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女生在13~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体质量正常检出率55.7%。非正常体质量检出率44.3%,其中体质量超标检出率19.2%,肥胖检出率20.4%,消瘦检出率4.7%。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1%、26.3%均显著高于女生(14.3%、13.1%),而女生消瘦率(7.0%)显著高于男生(2.9%)。不同年龄段肥胖、消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最高(57.1%),15~岁年龄段消瘦检出率最高(9.2%)。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三(21.8%)>初一(18.7%)>初二(17.1%)。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比例较高,消瘦问题并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结构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南京市4~6岁儿童握力常模,为评价儿童握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1 061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WCS-100型电子握力计,分别测试儿童左右手的最大握力。结果 获得4~6岁男女儿童左右手握力的均值、标准差、P5、P25、P75、P95参考值。经统计发现,4~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握力逐渐增加,4个年龄组男生握力大于女生握力(t=4.426,5.931,5.889,5.478,P<0.05),右手握力高于左手(t=-9.260,-9.591,-8.663,-8.709,P<0.05)。结论 握力是儿童手功能发育及评价儿童体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常模构建的结果可为评价儿童握力水平和手功能训练提供依据,为全国儿童握力常模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深圳市6~16岁中小学生青春期性发育现况进行横断面调查, 为儿童卫生保健、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东、中、西三个行政区中随机分别抽取中、小学各2所。采用现况法获取第二性征发育(男童睾丸和阴毛发育,女童乳房发育和阴毛发育)数据,询问女童本人月经初潮年龄,共纳入10 674名6~16岁儿童。采用概率比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中位年龄及对应的95%CI间表示。结果 男童睾丸容积达4ml和出现阴毛的年龄分别为10.1岁(10.0~10.2)和12.2岁(11.9~12.6)。女童乳房发育和出现阴毛的年龄分别为8.5岁(7.4~9.4)和10.6岁(10.5~10.7),初潮年龄为12.1岁(11.8~12.4)。与2005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男、女青春期启动年龄分别提前0.4岁及0.7岁,女童初潮年龄提前0.1岁。结论 深圳地区6~16岁中小学生青春期启动年龄、女童初潮年龄与2005年全国九大城市儿童性征发育调查研究结论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苏州市3~6岁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查找存在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儿童体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3~6岁儿童共4 341人,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素质指标。结果 苏州3~6岁儿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总体上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基本规律。身体素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2.1%,男童体质达标率为90.2%,女童为94.2%,呈现“女强男弱”趋势(P<0.01);所有测试指标中除了坐位体前屈这一项,其他指标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年龄段男童的身高及体重均大于同龄女童,素质指标中,男童灵敏度及上肢、腰腹部力量优于女童(P<0.05),而柔韧性则弱于女童(P<0.05);形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值(P<0.01),素质指标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公办、民办幼儿园在身高(P=0.1)及反映灵敏度的10 m折返跑(P=0.59)上没有差异,其他素质指标显示,民办幼儿园均优于公立幼儿园(P<0.01)。 结论 苏州3~6岁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根据发育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感觉加工能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深圳南山区84所幼托机构儿童的家长发放“简式感觉剖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男童与女童比较,男童的味觉/嗅觉敏感性(P=0.007)、运动敏感性(P=0.005)、低反应度/寻求感觉(P<0.001)、听觉过滤(P<0.001)得分低于女童。3岁组儿童运动敏感性、低反应性/寻求感觉、听觉过滤因子分较低,5岁组儿童运动敏感性(P<0.001)、低反应性/寻求感觉(P<0.001)、听觉过滤(P<0.001)、精神不振/虚弱(P<0.001)因子分较3岁组与4岁组儿童高。运动敏感性、低反应性/寻求感觉、听觉过滤、精神不振/虚弱因子分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结论 男童的感觉加工困难程度高于女童,学龄前儿童的感觉加工变异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7~18岁汉族学生2010-2014年的腹型肥胖变化情况,探索学生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和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库中7~18岁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筛出腰围、身高信息不完整以及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异常样本,纳入分析共计228 562名。采用国内制定的腰围界值点和国际常用腰围身高比≥0.5判定腹型肥胖;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腹型肥胖年份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均值分别为(64.96±9.79)cm 和0.428±0.048,2014年分别为(65.90±10.07)cm 和0.434±0.051,2014年显著高于2010年(P<0.001)。2010-2014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显著上升(腰围界值:13.84%<17.13%;腰围身高比界值:8.91%<11.23%,P均<0.001)。2014年腹型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东中部高于西部,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段(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2.37,95%CI: 2.26~2.48)、城市(OR=1.25,95%CI: 1.20~1.31),东部和中部(东部:OR=1.29,95%CI: 1.22~1.37;中部:OR=1.08,95%CI: 1.02~1.15),7~9岁和10~12岁(7~9岁:OR=1.89,95%CI: 1.77~2.03;10~12岁:OR=2.07,95%CI: 1.89~2.26)、早餐<3~5次/周(OR=1.17,95%CI: 1.07~1.28)、不愿意长跑锻炼(OR=1.72,95%CI: 1.64~1.80)、每天电视时间≥1 h(OR=1.06,95%CI: 1.01~1.13)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每天做作业时间可能与腹型肥胖无关(P>0.05)。结论 2010-2014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显著上升,学生腹型肥胖可能具有多种影响因素,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t=2.94、5.05、5.21、4.67、2.88、5.27,P<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P<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F=33.28、29.81、33.02,女:F=28.57、13.38、24.55,P<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43.28、99.02,P<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城区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状况,为改善小学生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区三所学校1 189名6~11岁小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构成比为1.03∶1。采用"中国城区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佳木斯市6~8岁组小学生的总体忽视率和忽视度为37.01%和42.97±7.59,忽视率高于全国水平(P0.01);9~11岁组小学生的总体忽视率和忽视度为25.71%和43.62±8.97,忽视度高于全国水平(P0.01);男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均高于女生(P0.01),9~11岁组的忽视率高于6~8岁组(P0.01);在6个忽视层面上,6~8岁组的忽视率为0.19%~20.00%,9~11岁组的忽视率为0.35%~15.78%,各层面上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无论以学段或性别分组,小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6~8岁发生率平均为20.00%,9~11岁发生率平均为17.20%;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20.25%和16.82%)。结论佳木斯城区6~11岁城区小学生整体受到忽视的频率及程度较大;在两个年龄组中,6岁年龄段与10岁年龄段所受忽视相对较轻,其他年龄段的忽视程度相对较重;家长、学校、媒体及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