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药材》2010,(10)
目的:考察了果胶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醇沉浓度等因素对滁菊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酶法提取滁菊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滁菊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酶用量2%、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100℃、醇沉浓度80%的条件下滁菊多糖的得率较高。结论:酶法提取滁菊多糖有较高的多糖得率,与水提醇沉法比较能明显提高多糖的得率。  相似文献   

2.
朱彩平  惠乐乐  柳小林  袁雅荣 《中成药》2011,33(8):1435-1438
目的 研究酶法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木瓜蛋白酶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质量分数0.5%,酶解温度50℃,pH6,酶解反应1h;纤维素酶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质量分数0.5%,酶解温度55℃,pH7,酶解反应1h.结论 在此条件下,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提取平菇多糖的得率分别为18.67%和18.52%.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酶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次参考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提取温度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和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25g原料、175mg纤维素酶和200mLpH值为4.0的HAc-NaAc缓冲液混匀,在50℃下在150r/min的摇床中酶解2h后,加入400mL95%的乙醇在70℃浸提1h,过滤,滤渣再加入400mL体积分数65%乙醇浸提1h,共提取5次。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24.7086mg/g香椿叶,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为28.0907。结论:该工艺是酶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酸法提取鱼腥草多糖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酸法提取鱼腥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工艺为:60℃,PH=3、温浸3次,每次3h。多糖得率及含量分别为18.30%,15.00%。结论:该工艺合理,多糖成分提取完全。  相似文献   

5.
董晶晶  李晓坤  张寒娟  杨云 《中成药》2011,33(7):1265-1267
目的 优选并确立首乌藤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酶解法提取首乌藤多糖,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首乌藤多糖得率和多糖量为考察指标,对首乌藤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首乌藤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H 5.0,纤维素酶用量3%,酶解时间4.0 h,温度55℃的条件下酶解,酶解后进行水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0 h,多糖得率和多糖量可达6.27%和31.02%.结论 酶解后进行水提可显著提高首乌藤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酶解与否对石淋通片工艺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广金钱草总黄酮的提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以总黄酮的提率和3种黄酮类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对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与酶解后水提醇沉法进行比较。结果酶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0.6%,酶解温度50℃,酶解pH为6,酶解时间1h。酶解后水提醇沉法主要工艺步骤中的总黄酮得率及3种有效成分的总转移率均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结论酶解后再提取,可以大大提高石淋通片工艺过程中总黄酮及其有效成分的得率,该方法条件温和、简单易行,可为石淋通片的工艺改进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枣渣多糖水煎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优选大枣渣多糖提取工艺。方法 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大枣渣中大枣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工艺为:90℃水温浸3次,每次5h,80%醇沉。多糖得率及含量分别为20%、43.54%。结论 该工艺合理,多糖成分提取完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酶法提取土茯苓多糖(SGP)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法建立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的回归模型,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分析得最佳提取条件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2),pH为4.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90 min,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土茯苓多糖得率为58.2%,多糖提取率为11.7%。结论采用酶解方法能显著提高土茯苓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9.
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晖  刘佳佳 《中药材》2003,26(12):887-888
本文研究了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银杏叶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得率可达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10.
海参多糖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优选海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海参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以其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海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2倍体积的3%NaOH溶液进行提取后,再以2%的胰蛋白酶(酶解条件:pH 8.0,温度40℃,2 h)及2%的胃蛋白酶(酶解条件:pH 4.0,温度40℃,2 h)进行双酶水解,测得海参多糖质量分数达2.51%。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具可行性,可用于海参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优选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盛家荣  李欣  陈佳伟  欧阳逊 《中药材》2005,28(12):1105-1107
目的:优选南板蓝根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 50(g/ml),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3.26%.在此条件下,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12.76%.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中茶多糖醇析水提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绿茶中茶多糖的醇析水提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综合讨论了茶多糖提取的产率、纯度和成本的影响工艺条件,最后确定提取茶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沸水浸提时间为30 min,等量氯仿萃取次数为3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1次,沉析用的乙醇浓度为60%.本文的实验结果为改善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20MPa ,温度30℃;解析釜I压力为12MPa ,温度6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10~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6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0~2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2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相似文献   

14.
安络小皮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安络小皮伞菌丝体粗多糖水浸提的最佳条件。方法: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应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安络小皮伞粗多糖的提取条件。结果: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子,求得最佳水浸提条件为:提取温度78℃、浸提时间1.5 h、液料比36∶1,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1.59%。结论: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安络小皮伞菌丝体多糖提取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牛蒡根中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预测。方法 牛蒡根中多糖和葡萄糖标准品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多糖含量数据结合R语言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artical least squares,PLS)建模,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牛蒡根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 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散点集中分布在主对角线上故最终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偏最小二乘法-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多糖含量的快速预测;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55.45 min、乙醇体积分数50.78%、料液比1∶40.31;在此条件下,牛蒡根多糖的提取率为10.33%。结论 建立了预测牛蒡根多糖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光度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牛蒡根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提高牛蒡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通过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刺五加叶中的金丝桃苷,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金丝桃苷为检测指标,对加酶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法,以确定金丝桃苷复合酶法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各种酶对金丝桃苷提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各因素的影响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pH、中性蛋白酶、温度、时间、果胶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得:在复合酶为2%果胶酶、2%木聚糖酶、0.5%中性蛋白酶和0.5%纤维素酶,提取温度为30℃,提取为时间为10 min,pH=4.5时,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为1.84%,与传统工艺相比,金丝桃苷产率提高了107%。结论:使用复合酶法辅助提取金丝桃苷可较大的提高产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宏志  喻春皓  高钧  赵广荣 《中药材》2007,30(7):851-854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浸提倍数、加酶量、pH、温度、时间对纤维素酶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解黄芩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倍数20,加酶量20 U/g药材,pH 4.8,温度50℃,时间8 h。结论:与传统水煎提取工艺相比,酶法提取工艺提取使得黄芩中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5倍、汉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18.
李林  肖晏婴  贺长斌 《光明中医》2013,28(4):678-680
目的筛选茯贞膏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时间及料液比等因素以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C3B3A2,即提取2次,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h。在此提取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6.82%,干浸膏得率为28.4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茯贞膏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