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丽  刘波  周晓宏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03-1105
目的:探讨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4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21天后,将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瘢痕模型组,在黑布药膏治疗组瘢痕局部涂抹黑布药膏,每3天一次。在用药后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黑布药膏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HE染色法观察瘢痕形态,计算瘢痕增生指数和成纤维细胞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黑布药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光镜下见黑布药膏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黑布药膏能降低瘢痕增生指数和成纤维细胞密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黑布药膏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LA-PDT(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面做直径1cm大小全层皮肤缺损创面3个/侧,共60个。随机分为以下三组:高浓度ALA-PDT组(n=20):20%ALA介导PDT治疗;低浓度ALA-PDT组(n=20):10%ALA介导PDT治疗;对照组(n=20):不做治疗,待创面自然愈合。在创面形成术后的第6天、第13天分别进行ALA-PDT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瘢痕形成率、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及TGF-β1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ALA-PDT治疗降低了瘢痕形成率,其中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之间的TGF-β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ALA-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预防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该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的产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2个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瘢痕在建立模型第3、5、7周采用IPL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瘢痕形态变化,并且于建立模型第3、5、7周IPL治疗前及建立模型第9周采集各组瘢痕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ascle actin,a—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并利用a—SMA的表达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观察微血管变化。建立模型9周时,切取正常喂养的2只兔子的腹侧正常皮肤组织标本进行同上的检查。结果经IPL治疗后的同期瘢痕色泽变淡、厚度降低。IPL治疗组瘢痕软化、完全平坦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组织内a-SMA、VEGF和PCNA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的模型,探讨6-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l methyl chitosan,6-O-CM-CH)局部注射对瘢痕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耳腹侧制备直径约1 c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瘢痕123个,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C3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0天、第40天瘢痕组织内注射药物,于术后第35天、第45天取瘢痕样本,分析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瘢痕增生指数.A组为治疗组,瘢痕内注射6-O-CM-CH(500μg/ml);B组为对照组1,注射曲安奈德(10 mg/ml);C组为对照组2,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A组与C组相比,瘢痕组织HE染色和胶原染色均可见胶原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瘢痕增生指数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较,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瘢痕增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CM-CH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与曲安奈德相近,局部注射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Bax和Bcl-2 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4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将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瘢痕模型组,在黑布药膏治疗组瘢痕局部涂抹黑布药膏,每3天1次,连续用药56天。在用药后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Bax和Bcl-2mRAN的表达。结果:黑布药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Bcl-2 mRAN表达显著减弱(P〈0.01),Bax mRAN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黑布药膏可以通过抑制Bcl- 2mRAN表达,促进Bax mRAN表达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这可能是黑布药膏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在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成年新西兰雄性兔(24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兔耳腹侧面造成创面以形成瘢痕组织,然后根据组别分别在血海与翳风穴给予不同的刺激,比较各组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测定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各样品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结果:电针治疗组的瘢痕增生指数与其他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HE染色在光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排列整齐度的增加及胶原纤维组织含量的降低。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iumtoxintypeA,BT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P,SP)、β1转移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一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musleactinA,αSM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kg,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BTA注射组(I组)和瘢痕组(S组),每组72个创面。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统计术后14d时的创面愈合率。术后28d时,同法另取6只兔子的兔耳腹面正常皮肤为空白对照组(C组),收集3组标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标本中SP、TGF-β1和α—SMA的mRN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1)术后14d,Ⅰ组与S组的创面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组SP和TGF一β1、α—SMA的mRNA含量较S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C组(P〈0.05);(3)蛋白水平上,3组的α—sMA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组〉Ⅰ组〉C组。结论BTA注射不延迟创面愈合,并减少了兔耳增生瘢痕中SP、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Vbeam染料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45个,随机分为3组:A组(1周治疗组)、B组(2周治疗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5个.A组和B组采用Vbeam脉冲染料激光进行治疗,A组每周照射治疗1次;B组每两周照射治疗1次;对照组不进行治疗.3组模型均分别于上皮化后激光照射治疗前15min和治疗的第3、5、7、9、11周进行硬度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后,其硬度不断增加,于上皮化后7周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趋势;B组硬度峰值较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和B组硬度变化规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beam脉冲染料激光具有明显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其治疗周期以两周治疗1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曲安奈德、手术、电子线照射等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影响,探寻治疗瘢痕的最优方案.方法 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手术加生理盐水组(C组)、曲安奈德组(D组)、手术加曲安奈德组(E组)、电子线组(F组)、手术后2d电子线组(G组)、手术后7d电子线组(H组),通过HE染色、VG染色、甲苯胺蓝染色、CD34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胶原纤维观察显示:A、B组,D、G组,F、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肥大细胞不典型.微血管观察显示:A、B组,F、H组,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肌纤维细胞观察显示: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兔耳瘢痕效果优于电子线放疗,电子线术后早期放疗效果优于愈合后放疗,曲安奈德、电子线联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的细菌纤维素(BC)膜,A组BC(1:5)、B组BC(1:6)、C组BC(1:8))和2组对照组(贴敷疤痕贴的为阳性对照D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的为阴性对照E组)。在给予瘢痕面不同处理方式之后的第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分别切取标本行羟脯氨酸(Hpr)含量检测。结果:A、B、C三组瘢痕Hpr含量高于D组但低于E组(P〈0.01);A、B、C、三组瘢痕Hpr含量分别比较A〉B〉C组(P〈0.05)。结论: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贴敷的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兔耳瘢痕的增生,各组细菌纤维素减轻增生性瘢痕效果比较A组〈B组〈C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制备标准创面(每耳4个,共72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积雪苷组及槲皮素组。4周后收集标本,从瘢痕横截面最高点制作切片,比较各组的瘢痕增生指数。结果:积雪苷组(1.55±0.03)与空白对照组(1.67±0.02)相比,瘢痕增生指数明显降低(17.9%),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3)。槲皮素组(1.59±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者瘢痕增生指数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结论:口服积雪苷可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尚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2.
ALA光动力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ALA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ALA-光动力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ALA对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ALA-光动力学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变薄;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明显稀疏,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ALA-光动力学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病理性瘢痕皮回植术后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瘢痕皮回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机制。方法建立兔耳病理性瘢痕模型。共分为3组:正常皮肤组(对照组,A组)、病理性瘢痕组(B组)及瘢痕皮回植组(c组)。切取标本行HE染色和Masson特殊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标本MMP-1、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经瘢痕皮回植术后,MMP-1及TIMP-l均较A组明显升高(P〈O.01).MMP一1的表达较TIMP一1明显增强(P〈O.01)。结论瘢痕皮回植术治疗瘢痕的机制与瘢痕组织内MMP一1和TIMP一1相互作用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90Sr90Y(以下简称90Sr)照射或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最佳方案及安全性。方法将兔耳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8组:A组直接行放射性核素90sr照射,B组手术修薄后2d行90sr照射,c组手术修薄后1周行90sr照射,D组直接注射曲安奈德,E组手术修薄后1周注射曲安奈德,F组直接注射生理盐水,G组手术修薄后1周注射生理盐水,H组为空白对照。观察各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1)90sr照射组(A、B、C组)与曲安奈德注射组(D、E组)成纤维细胞数、胶原纤维面密度值、微血管数、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阳性颗粒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F、G组)和空白对照组(H组);其中B组最明显;A、C、D、E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sr照射各组黑色素颗粒面密度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90Sr照射各组未发现异型细胞。结论(1)90Sr及曲安奈德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增生性瘢痕早期进行90sr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3)经90sr照射易引起色素脱失,但一般不会引起癌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鲜地龙液外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造模术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地龙治疗组和积雪草甙组.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50天后,观察鲜地龙液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地龙治疗组与空白组、模型组及积雪草甙组之间相比较,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显示,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降低胶原纤维的含量.结论:鲜地龙液外敷可以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7,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I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3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和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7、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2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表达。结果各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块。与对照组相比,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防治瘢痕的作用,可能为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耳腹侧中段作1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192个,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及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动态组织病理学、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纤维合成等检测。结果:兔耳腹侧中段创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其发生率为91.5%,增生块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20多天。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