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HPLC特征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夏枯草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所得不同样品的特征图谱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夏枯草的特征图谱,分析了10个产地夏枯草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经相似度分析,确定了29个色谱峰为夏枯草药材特征峰,指认了其中的8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的差异与相似性,为夏枯草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夏枯草HPLC指纹图谱,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Sunfire C18色谱柱;A相为1%醋酸,B相为甲醇组成的梯度洗脱液;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分析时间60 min。对不同产地的夏枯草指纹图谱测定,采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结果:10批夏枯草指纹图谱相似度≥0.810。采用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药材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用于夏枯草原材料质量控制,为制剂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枯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进样10μL。结果:建立了19批夏枯草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多数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夏枯草质量评价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方罗  林能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2034-2037,2147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指纹图谱及其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色谱柱为Elit SinoChrom ODS-AP柱,采用乙腈-0.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对15批不同产地的夏枯草药材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其指纹图谱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得到夏枯草药材对照指纹图谱,共有17个共有峰,各批次指纹图谱及对照图谱间相似度高。通过模式识别研究可将15批药材分为3类,与样品的地域归类一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先进、简便、稳定性好,且结果直观,并具有代表性,可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迎翔  翟小婷  朱粉霞  王慧 《中药材》2015,(8):1630-1633
目的:建立苦地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PDA技术,测定10批不同产地的苦地丁药材。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2%三乙胺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9 nm。结果:建立了10批不同产地的苦地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对照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3个峰,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80;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607%,并判别出苦地丁药材中的2个主要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实现了苦地丁药材指纹图谱的快速、高效测定,为全面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8)
目的:建立苦地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PDA技术,测定10批不同产地的苦地丁药材。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2%三乙胺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9 nm。结果:建立了10批不同产地的苦地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对照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3个峰,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80;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607%,并判别出苦地丁药材中的2个主要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实现了苦地丁药材指纹图谱的快速、高效测定,为全面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娑罗子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娑罗子药材的化学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为娑罗子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采集的36批娑罗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36批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36批不同产地七叶树属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657~0.994;将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天师栗、七叶树、浙江七叶树以及混淆品种云南七叶树,用对照品指认了2个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聚类分析将36批药材分为4类,与相似度分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娑罗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毛大丁草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毛大丁草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三种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毛大丁草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成分。29批毛大丁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45~0.99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分为3类。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408%,可对毛大丁草药材进行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毛大丁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该方法简单、易行,为毛大丁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快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古丽娜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不同产地古丽娜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确定由12个共有峰构成古丽娜药材的指纹特征,精密度和重复性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3.0%,12批样品与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5。对12批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分成3类,聚类分析显示产地和采集时间与药材的质量相关。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古丽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古丽娜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地肤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择安捷伦TC-C_(18)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总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355 n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10批次的地肤子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发现19个共有峰,其中14号峰为芦丁。10批次地肤子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0.9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肤子药材可归为3类,相同产地药材可归为1类,说明不同产地药材中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地肤子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鉴定。  相似文献   

11.
川赤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十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tlorin,Ⅰ)、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tlorin,Ⅱ)、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豆甾醇(sfigmasterol,Ⅵ)、α-菠甾醇(α-spinasterol,Ⅶ)、sfigmast-7一en-3β-ol(Ⅷ)、木栓酮(friedehn,Ⅸ)、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Ⅹ)。结论:化合物Ⅲ、Ⅵ一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川产两种萹蓄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四川产两种篇蓄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m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115%.此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四川产2种篇蓄所含槲皮素的含量相差较大,篇蓄为0.175%,习见蓼为0.082%.结论:槲皮素的含量,篇蓄明显高于习见蓼,为评价四川产2种篇蓄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药用真菌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双柱  赵维民 《中草药》2010,41(8):1239-1242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8-三羟基-1-甲基酮(1)、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酮(2)、2,3,6,8-四羟基-1-甲基酮(3)、3,4,6,8-四羟基-1-甲基酮(4)、Δ5,10-3β,17α,20β-孕甾三醇(5)、macrosphelide A(6)、(+)-griseofulvin(7)、griseophe-none A(8)和抗肿瘤活性成分11,11′-dideoxyverticillin A(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车前子及其盐炙品的成分,比较盐炙前后药物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探究车前子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方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0.1%乙酸水-甲醇体系梯度洗脱;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基于Markerlynx分析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车前子盐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盐炙品中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相对生品高。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可作为化学标记物区分生品与盐炙品。结论:基于UPLC-Q-TOF/MS法建立了车前子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车前子盐炙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本实验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车前子盐炙的炮制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车前子盐炙品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风藤及其代用品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绍美  於兰  刘俭  宋玉梅  宋洁  王圣平  冯毓秀 《中草药》1998,29(10):677-679
选择经典的实验指标,对海风藤及其3种代用品山Ju,石楠藤有毛Ju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风藤,山Ju和毛Ju在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均有效,其中海风藤作用最强,其次为山Ju,毛Ju石楠藤没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及止痛作用稍强于毛Ju。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葛根药理作用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比较了几个品种葛根的LD50,云南葛的毒性最大,峨嵋葛和野葛次之,粉葛的毒性最小。抑制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以野葛、峨嵋葛和葛根素的作用快速而明显,维持约8个小时。粉葛的作用较弱。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率,以峨嵋葛的作用最强,野葛和葛根素次之,粉葛的作用最弱。野葛和峨嵋葛的解热和抗心肌缺血作用均明显高于粉葛,葛根素是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松塔中木质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云南松松塔中提取木质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试样特有的官能团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Kalson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所提取的物质为木质素类成分,并测定出其含量为32.34%。结论:该法简单易行,可以作为云南松松塔中木质素成分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马继兴等《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收录的敦煌医药卷子P.3930为底本,对照原卷照片及其他文献对此卷进行重新校理,补正了马本的一些文字抄录、识读、断句等失误。  相似文献   

19.
骆驼蓬属3种民族药的微形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祯  马骥 《中药材》1997,20(1):14-16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骆驼蓬属3种民族药骆驼蒿、骆驼蓬和多裂骆驼蓬的叶、花粉粒、花瓣及种子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为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民间使用的4种鸡矢藤类药材(即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毛鸡矢藤P.scandens var.tomentosa,狭叶鸡矢藤P.stenophylla及臭鸡矢藤P.foetida)的醇提物化学成分结构进行鉴定,比较4种鸡矢藤醇提物中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鸡矢藤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人工解析并进行数据库匹配,进而确定4种鸡矢藤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从4种鸡矢藤中共鉴定出23个化合物,包括鸡矢藤苷、鸡矢藤苷酸、车叶草苷、车叶草苷酸、鸡矢藤苷酸甲酯、水晶兰苷等12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1-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等5个奎宁酸类衍生物,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7-O-木糖苷、芦丁等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及1个其他简单化合物金线莲苷。结论:4种鸡矢藤类药材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中响应强度最高的4个峰为鸡矢藤苷、鸡矢藤苷酸、车叶草苷及车叶草苷酸,均为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