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土壤环境变化。方法:通过含5个重复的盆栽对照实验,比较施加AM真菌Glomus m osseae(GM)后,苍术生物量、挥发油成分及根际区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苍术对AM依赖性达到245%。t检验表明,VA组苍术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M组与CK组苍术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相对较大的主要组分基本没有差别;③土壤养分检测表明,AM组根际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CK组;④GC-MS分析发现,AM组和CK组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完全相同,表现为AM组的组分5,6比CK组高,而CK组的组分9~11比AM组高;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B iolog检测发现,AM组的AWCD值在整个温育过程中始终高于CK组,在反应192 h后,AM和CK 2组土壤的AWCD值分别达到0.66和0.46。t检验表明,72 h和168 h时AM组和CK组的微生物shannon及M cIntosh s均匀度基本一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M cIntosh s多样性指数在72 h差异不明显,而168 h AM组均高于CK组(P<0.05)。结论:接种AM真菌,能促进了苍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影响苍术根际区有机质组成,从而显著促进苍术的营养生长,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养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其人工栽培过程中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pH及钙(Ca),镁(Mg),钠(Na),锰(Mn),锌(Zn),铜(Cu),镍(Ni)7种营养元素含量,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养分、营养元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栽培品根际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及pH随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太白贝母野生品整体上随着生长年限而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变化。栽培品根际土壤Ca,Mg,Na和Cu含量随年限增长呈降低的趋势,Mn含量随年限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Zn和Ni含量随年限增长无显著变化。野生品根际土壤Ca,Mg,Na,Mn和Cu含量随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Zn和Ni含量随年限增长无显著变化。整体上,太白贝母野生品根际土壤养分、营养元素优于栽培品。结论:3年是太白贝母生长的转折点,3年后根际土的土壤养分和营养元素有显著的迅速下降趋势,在太白贝母的经营管理中需注意平衡施肥,改善土壤质量,尽量避免连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接种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室温盆栽实验,研究接种不同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接种不同解钾菌能显著性影响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其中速效氮的质量分数为24.5~90.5 mg·kg-1、速效磷质量分数为2.53~25.9 mg·kg-1、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32~312 mg·kg-1。土壤pH为7.08~7.75,均符合滇重楼种植最适范围。接种不同解钾菌可不同程度影响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标志着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影响根际土壤酶活性,中性磷酸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r=-0.856,P<0.01),与放线菌数量、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pH呈负相关性。结论 接种解钾菌能有效提高滇重楼根际土壤中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对滇重楼连作障碍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为滇重楼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其根际土提取物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以及二者所含化感物质的差异。方法设水(CK)、茅山苍术根际土提取液(MAS)500 g·L-1、英山苍术根际土提取液(YAS)500 g·L-1、茅山苍术根茎提取液(MA)200 g·L-1及英山苍术根茎提取液(YA)200 g·L-1共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进行生物学实验,分别在第5,7和14天测量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后,使用SPSS10.0软件,利用单因子方法分析比较各处理组生物活性的差异;采用GC-MS分离鉴别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所含的化合物。结果①MAS和YAS所含归一化百分含量>5%的组分大体相同,其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茅山苍术和英山苍术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学型。其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MA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YA (P<0.05),但二者对茅山苍术胚根长及胚芽长的抑制作用的差异不显著。结论MA和YA对茅山苍术种子均有化感作用;苍术的自毒现象在种内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党参中4种功效成分的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实施土壤生态调控,提高党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产地共计24批次党参样品中的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的含量及土壤肥力、16种土壤相关因子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寻找影响党参化学成分含量变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陇西党参所含有的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含量均为最高,而党参多糖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壶关。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与党参炔苷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1),有机质、pH、有效态锰和有效态锌与党参炔苷含量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pH与苍术内酯Ⅲ含量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全钾与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P<0.01),而有效态锌则与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含量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产地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样地是平顺、壶关、陇西,这与不同产地党参多糖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党参栽培中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有机质水平,增施特定营养元素肥料等农艺措施来调控党参功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或复合菌对滇重楼药材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生物菌肥的研制和施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因素室内盆栽的方式,试验设空白(CK)组、接种Bacillus mycoides(S1)组、接种B. wiedmannii(S2)组、接种B. proteolyticus(S3)组、接种B. mycoidesB. wiedmannii(S4)组、接种菌株B. mycoidesB. proteolyticus(S5)组、接种B. wiedmanniiB. proteolyticus(S6)组、接种B. mycoidesB. wiedmanniiB. proteolyticus(S7)组8个处理,分析接种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及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影响。结果 接种解有机磷细菌的7个处理中,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与CK组比较分别增加了16.42%、3.83%、16.86%、33.69%、2.11%、13.44%、28.83%;接种解有机磷细菌均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S6和S7组的效果最为显著;接种解有机磷细菌提高了酶活性,以S7组效果最为显著,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比CK组高49.96%、104.67%、110.17%、99.61%、26.26%、11.29%;接种解有机磷细菌降低了根际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S7组处理下,滇重楼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组高181.46%、51.64%、42.62%;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皂苷与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各种养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或复合菌能提高滇重楼品质和根际土壤肥力,其中以混合接种3种解有机磷细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孟彤彤  崔兴帅  朱宁  冷非凡  王永刚  陈吉祥 《中草药》2023,54(15):4992-5002
目的 探究不同生长年限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提高党参品质。方法 对一、二、三年生党参土壤、根际土壤和根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随党参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和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Arthrobacter处于动态平衡,而根内细菌Ralstonia丰度减少。真菌Mortierella在土壤和根际土壤中丰度逐年降低,病原真菌Fusarium在党参根系中丰度逐年增加。不同生长年限的党参根系微生物群落组装更多的受随机性过程影响,且根系细菌的群落功能稳定性高于真菌。蛋白酶(protease,PRO)、全氮(total nitrogen,TN)、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水分(water content,WC)、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影响不同生长年限党参根系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N和全钾(TK)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党参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随生长年限改变,并对不同土壤环境因子作出差异化响应,该研究为后期深入研究党参病害防治,提高党参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产区牡丹皮根际AM真菌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处理根样并研究其浸染状况;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氮,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结果: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氮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丛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与土壤钾显著负相关。结论:样地生态条件与牡丹皮根际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关系密切,牡丹皮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连作对玄参产量和根际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连作对玄参产量、根际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结果:连作对玄参病情指数、烂根率、药材及子芽产量有显著影响,连作年限越长影响越严重;连作可降低玄参根际土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对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连作也没有对玄参根际土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和有机质有显著影响。结论:连作会严重影响玄参的生长,造成死苗、烂根等,但是没有影响到玄参根际土的营养平衡,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可能是影响玄参产生连作障碍的关键性酶,连作对其他土壤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11)
目的:为探究钩藤产地土壤中碳、氮、磷含量的丰缺现状及主要限制因子,促进钩藤优质、高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钩藤产地根区土壤与非根区土壤的碳、氮、磷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周边林地与荒草地土壤碳、氮、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钩藤产地土壤根区与非根区产地土壤性状存在不同差异,其中,钩藤基地土壤pH平均值为5.60,符合钩藤生长土壤的酸碱度;钩藤基地根区与非根区土壤有机质为四级;钩藤基地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全氮为二级;钩藤根区土壤碱解氮为二级,非根区土壤碱解氮为三级;钩藤基地根区与非根区土壤有效磷为四级;土壤pH值与土壤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全氮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钩藤基地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比较匮乏,在种植过程应加强人为管理和施肥,而土壤缺磷问题是钩藤种植基地土壤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太白贝母鳞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为太白贝母药材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及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鳞茎中贝母辛和9种核苷含量,UV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利用SPSS 22. 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土壤因子方面,野生品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栽培品,而速效磷,p H低于栽培品。随生长年限增加,栽培品土壤养分指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野生品无明显变化,但两者的土壤酶活性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鳞茎品质方面,太白贝母鳞茎9种核苷含量和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栽培品变化趋势较大,而野生品变化不大,多数栽培品核苷及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品。相关性分析显示,根际土壤因子之间及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说,土壤营养状况和鳞茎品质随着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状态。结论:太白贝母品质主要受到其根际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太白贝母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以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并比较野生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与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细菌与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及差异性.方法 以野生甘松和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土壤、根及根茎为研究样本,基于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根及根茎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V5区...  相似文献   

13.
石柱黄连根腐病根际土壤细菌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未种植黄连土壤、黄连健株及病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种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变化,并结合土壤养分及酶活变化检测,对黄连根腐病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高通量测序显示,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细菌种群的丰富度的显著降低(P0.05)和细菌种群多样性的降低;罹患根腐病的黄连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丰富度要显著低于未种植和健康黄连土(P0.05),种群多样性要显著低于未种植黄连土样(P0.05),但与健株土样之间差异不显著。对土壤的养分及酶活测定结果表明,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pH、有效磷、脲酶活性的显著降低,蔗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P0.05);根腐病土样中有机碳的含量、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土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土样(P0.05)。综合分析表明,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中细菌种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的降低;病株土样中,细菌种群丰富度的显著降低和种群多样性的降低,有可能是导致黄连根腐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土壤有机碳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减低,也许是导致黄连根腐病发生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麸炒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阐述将道地药材标准用于苍术炮制品质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在过去对道地药材苍术(产地江苏茅山)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取10株非道地产区苍术(产地湖北英山)根茎分单株进行炮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成分,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t检验分析显示,麸炒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显著降低(P<0.05),其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明显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前后分离出共有成分18种,其中2种成分麸炒后含量显著低于麸炒前(P<0.05);9种成分麸炒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7种成分麸炒后显著高于麸炒前(P<0.05);麸炒后新增加的成分7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麸炒前后苍术挥发油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炮制后苍术总挥发油含量降低,尤其是β-桉叶醇、茅术醇含量低,挥发油组分数目显著增多,较生品更为接近道地药材,用道地药材标准来探讨苍术炮制品质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生与栽培苍术药材主要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和HC l造模,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采用碳末推进法,观察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正常小鼠和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 IC)测定研究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同一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理作用差异较小,不同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之间差异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正常、脾虚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及抑菌作用方面,罗田产地的作用比句容产地的好。而对无水乙醇及用0.6 mol.L-1盐酸制备的大、小鼠胃溃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主要药效方面,茅苍术栽培品与野生品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为茅苍术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一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特性及其与鱼腥草多酚和黄酮的关系,了解鱼腥草的土壤条件,提高栽培鱼腥草的品质.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的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微生物的PLFAs含量趋势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线虫,且细菌的PLFAs含量占总微生物PLFAs的37.5% ~ 65.0%;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磷,细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实验结果暗示了鱼腥草土壤条件可能主要通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对土壤氮、磷的转化,改善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鱼腥草多酚及总黄酮的代谢累积.  相似文献   

17.
刘照东  杨林林  张阳  韩梅  林红梅  杨利民 《中草药》2020,51(20):5328-5336
目的土壤是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形成和积累的重要生态因子,以11个省市自治区29个样地野生和栽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材料,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柴胡皂苷积累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实施土壤生态调控提高北柴胡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a、c、d、e、f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有机质、电导率、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北柴胡皂苷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解释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土壤因子与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北柴胡的柴胡皂苷测定结果显示河南禹州的柴胡皂苷含量最高,其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分别为0.71%、0.80%。对不同产地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柴胡皂苷差异29个样地分为3类。对柴胡皂苷含量与土壤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有效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铜、有效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产地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是样地9、10、11、14、19、28,这与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不同产地北柴胡主要土壤指标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与柴胡皂苷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北柴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铁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8.
李巧玲  韩凤  曹然  谭秋生  任明波 《中草药》2023,54(2):641-651
目的 通过分析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累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箭叶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其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箭叶淫羊藿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三年生箭叶淫羊藿的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不同生育期药材总黄酮、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生态因子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箭叶淫羊藿根际细菌优势菌属包括Candidatus_Solibacter、苔藓杆菌属、嗜酸栖热菌属、芽单胞菌属等,其中,Candidatus_Solibacter属在5个生长时期的平均丰度值最高。根际真菌优势菌属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占比最大,在花蕾期样品中的丰度值高达44.27%。UPGMA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表明,花蕾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及盛果期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结构相似,而药材质量稳定期与前4个时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与有效磷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