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毛庆龙  韦俊  梁自乾  黎洪棉 《广西医学》2005,27(9):1321-1324
目的探讨电动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自制电动磨痂仪,将20头陆川小猪随机分为削痂组和磨痂组,背部均用热水烫伤至深Ⅱ度,分别进行削痂和磨痂治疗,检测术前、术中、创面愈合后的相关组织的HE染色病理结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天数。结果磨痂比削痂损伤小,能充分保留真皮活性组织;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11.5±1.35)d,较削痂组(16.10±2.51)d明显缩短(P<0.01);磨痂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疤痕增生,新生的上皮组织复层上皮较厚,皮肤层次完整,有较多的皮肤附属器,削痂组上皮组织复层上皮较薄,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结论电动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创面修复迅速、疤痕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太湖猪小面积Ⅱ度(包括浅Ⅱ、深Ⅱ度)烫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取自行研制的烫伤仪(SSD-Ⅰ型),加入适量水,通电加热,当水温达到100℃,用此装置的烫伤面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5、7、10、12、15、30、40、60s,伤后直接观察创面的变化情况,24h后取创面处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各组创面均呈圆形,面积为28.26cm^2(直径6cm)。烫伤10s组表皮及真皮浅层出现凝固坏死,显示类似浅Ⅱ度烫伤的组织学变化,15s组表皮和真皮深层凝固坏死,显示类似深Ⅱ度烫伤的组织学变化,烫伤时间为5s和7s的创面病理检查类似Ⅰ度烫伤,而当烫伤时间大于30s时得到类似三度烫伤创面。并且,创面的自主恢复时间的长短随着烫伤时间的延长而延长。结论用自制的烫伤装置制备太湖猪浅Ⅱ度烫伤模型所需最佳时间为10s、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所需的最佳时间为15s,并且损伤面积完全一致、损伤程度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Wen H  Wu G  Chen W  Yang H  Fu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703-706
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天5个时相点测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的表达.方法 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96)和SD-Ag保痂处理(SD-Ag组,n=96).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于烫伤后12h和1、2、3、5、7、10、20d分别采集创面皮肤样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及CK和EGFR表达.结果 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削痂组和SD-Ag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削痂组和SD-Ag组比较,磨痂组烫伤后3、5 d真皮深层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淤滞较轻,皮肤附件破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烫伤后5、7 d磨痂组CK和EGFR表达较削痂组和SD-Ag组显著,保留皮肤附件较多,创面上皮化快,新生表皮厚.结论 深Ⅱ度烫伤创面实施早期磨痂术可保留较多皮肤附件,通过提高局部CK和EGFR释放而使创面上皮化提前,加速创面愈合并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的表达.方法 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96)和SD-Ag保痂处理(SD-Ag组,n=96).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于烫伤后12h和1、2、3、5、7、10、20d分别采集创面皮肤样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及CK和EGFR表达.结果 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削痂组和SD-Ag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削痂组和SD-Ag组比较,磨痂组烫伤后3、5 d真皮深层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淤滞较轻,皮肤附件破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烫伤后5、7 d磨痂组CK和EGFR表达较削痂组和SD-Ag组显著,保留皮肤附件较多,创面上皮化快,新生表皮厚.结论 深Ⅱ度烫伤创面实施早期磨痂术可保留较多皮肤附件,通过提高局部CK和EGFR释放而使创面上皮化提前,加速创面愈合并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磨痂术对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
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 天5个时相点测
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
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
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
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
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ADM)在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覆盖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烧伤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为11个月,最大为80岁,平均面积约9.1%,深Ⅱ°面积平均约8%以上,创面给予包扎,积极补液,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首次手术时间选择在48~72 h之间,创面行磨、削痂术后用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覆盖,术后给予侧灯保温,包扎5~7 d后给予打开,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干燥透明,上皮化,有空壳感,用保鲜膜包扎24 h后ADM自动与上皮分离,完全脱落,创面在ADM下上皮化。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基质覆盖良好,无1例失败,患者对创面恢复满意,磨痂平均用时为(2.2±0.8)h,削痂用时约(2.5±0.9)h,平均去痂时间为7~10 d。结论:ADM在烧伤浅度创面磨、削痂术后覆盖效果良好,病程短,瘢痕增生少甚至无瘢痕,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效果确信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善伟  邓李敏  李东 《广西医学》2010,32(9):1076-1078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性包扎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Ⅱ度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创面常规处理、去除坏死的表皮后,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至创面愈合。对照组28例,创面常规处理、去除坏死的表皮后,创面涂1%SD-Ag冷霜后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后愈合。结果治疗组28例一次性治愈,出现高热、全身炎反应综合征4例,需削痂术治疗;治疗组深Ⅱ度烧伤22例中有明显瘢痕形成3例,但关节部位无挛缩。对照组25例经多次换药治愈,因感染需手术切削痂治疗3例;对照组深Ⅱ度烧伤者18例均有明显瘢痕形成,其中8例关节部位挛缩严重。结论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性包扎能有效保护间生态组织,避免瘢痕形成和关节部位挛缩,减轻换药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烧烫伤创面外用庆大霉素注射液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烧烫伤创面外敷庆大霉素注射液对于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效果显著。方法:清创后外用5%葡萄糖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注射液32万单位、青霉素160万单位混合液外敷。结果:烫伤、Ⅰ°烧伤三天内修复。18例大面积烫伤。浅Ⅱ°烧伤创面一天后停止渗液开始结痂,一周内痂下一期愈合。16例深Ⅱ°烧伤创面三天后结痂,焦痂自然脱落,无疤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烧烫伤是一种强热侵害人体引起的急性损伤.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是目前困扰烧烫伤治疗的四大难题.湖南安化民间谌氏祖传秘方金龙烧伤油,治疗烧烫伤已有百年历史,能有效减轻深Ⅱ度及以上烧烫伤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对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色素沉着及疤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50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总面积2%~1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以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创面后包扎,对照组用外涂磺胺嘧啶银霜暴露治疗。分别统计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期间舒适度,伤后长期随访愈合质量及瘢痕生长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舒适度,创面愈合质量上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采用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手术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手部深度烧伤使用人工真皮支架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双手烧伤面积大于80%并在早期切痂患者58例,其中切痂后使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切痂后直接进行自体中厚皮移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评估2组手部创面愈合时间、双手创面愈合后皮片外观、双手功能,随访近期、远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供皮区愈合情况、色素、瘢痕生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双手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供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痊愈后经随访3~6个月,2组双手手术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良好,创面愈合后皮肤弹性好,均无明显色素沉着,且2组患者双手屈指、对掌功能均良好。观察组供皮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且不影响头发生长,不影响再次取皮;而对照组供皮区存在一定瘢痕增生,且供皮区颜色较周围正常皮肤深,无法再次取皮。2组病例手部植皮区存活皮片均外观好,功能佳。结论采用人工真皮支架修复手部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且对供皮区影响小,对患者全身打击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人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深Ⅱ度烧伤削痂后的创面。方法将8(j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1%~93%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组)40例,传统保痂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治愈患者经过2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疤痕增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途创面不需换药,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平均(13.8±2.6)d,而对照组愈合时间(18.2±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疤痕增生较对照减轻或无疤痕。结论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覆盖Ⅱ度烧伤削痂后的创面疗效显著,能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疤痕增生,降低烧伤感染和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早期应用于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伴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于受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植入Lando双层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待真皮血管化良好后去除硅胶层,植入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记录两组自体刃厚皮植入后7 d皮片成活率、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指导康复性训练,统计关节部位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随访并评估关节部位瘢痕增生及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植皮术后7 d换药时,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量表评分,观察组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根据BSHS-B评分,观察组烧伤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早期移植修复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高,创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不明显,烧伤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烫伤修复创面过程中MMP-2表达的意义及其人工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只鼠背部制成20%TBSA深二度烧伤模型,实验组每天食物中添加卡托普利1mg/kg,烫伤后分别在24 h,4 d,7 d,14 d,20 d,29 d,35 d,62 d切取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在实验中取2只正常大鼠皮肤标本,同样检测其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大鼠皮肤中无表达;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期表达强度不同,24小时后开始表达,以后逐渐增强,大约到第20 d达到高峰,持续约15 d后减弱;但到创面愈合后仍有表达.实验组M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烫伤后7,14,20,29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MMP-2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有一定规律,与烫伤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人工合成抑制剂可抑制其活性,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芦荟汁对烫伤大鼠创面的疗效。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即芦荟组、湿润烧伤膏组(简称烧伤膏组)及空白组。造烫伤模型,观察上皮长出时间、愈合时间及组织学改变。结果上皮长出时间及愈合时间:芦荟组、烧伤膏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芦荟组与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汁可通过其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促进血管及胶朊纤维新生,加快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鲜芦荟汁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平  陈谦  卢金利  吴素歌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251-1252,1259
目的观察鲜芦荟汁外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160例肿瘤患者分为1预防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预防对照组40例和预防观察组40例,预防观察组放疗期间将鲜芦荟汁外涂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方法预防处理照射野皮肤。放疗后评价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2治疗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40例和治疗观察组40例,治疗观察组用鲜芦荟汁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治疗对照组用烧伤油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观察第3、5、7天两组创面缓解情况。结果1预防处理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治疗处理观察组在外涂鲜芦荟汁第5天和第7天放射性皮炎创面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鲜芦荟汁外涂对肿瘤患者放疗时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大鹏 《中外医疗》2016,(12):89-90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后24 h内进行削痂术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该研究受试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削痂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早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烧伤3~5 d接受削痂治疗,早期组患者烧伤24 h内完成削痂治疗。结果早期削痂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早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达到92.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削痂治疗5 d时,早期削痂组患者在TNF-α、IL-8、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24 h内进行削痂治疗明显能改善深Ⅱ度烧伤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现状,避免了创面加深,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