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型改良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改良内侧开放式HTO的60位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胫股角、平台后倾角的影像学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评分存在逐渐好转趋势。患者术后胫股角较术前胫股角减小(P<0.005),术后胫骨后倾角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内侧开放式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HTO组和UKA组,每组3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3(18.53±6.74)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HTO组均明显多(长)于UKA组(P<0.05)。两组VAS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HSS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软组织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内侧间隙疼痛均明显缓解,患膝功能改善明显;HTO组内翻畸形及力线矫正明显;UKA组内翻畸形得到部分矫正。结论HTO与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短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陈鸣  季峰 《临床骨科杂志》2021,24(2):274-27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K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膝内翻畸形情况均得到矫正。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8.6±7.0)个月。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KOO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够纠正下肢异常力线,缓解或者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Oxford膝关节UKA与HTO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资料,其中UKA组65例,HTO组45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侧位片测量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S)、Insall-Salvati(IS)指数、Blackbume peezh(BP)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2组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情况。结果:110例均获得随访,UK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HTO组(P0.05);UKA组和HTO组术后3月、术后1年FTA、PS、IS、BP、VAS、K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ford膝关节UKA与HTO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诊断为膝内侧骨关节炎并行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56例(64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胫骨侧内翻畸形。排除标准:炎症性、感染性关节炎;多间室的关节退变;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畸形>10°。采用HSS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测量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内翻角(KV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价术后膝内翻的矫正效果。各时间点评分及测量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间比较采用WSC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5例出现截骨旋转轴无移位骨折,推迟负重后愈合;10例出现明显的小腿肿胀、皮下瘀斑,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3)个月。随访中未见内固定失败、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患者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F=312.7,P<0.05);VAS评分与术前相较均降低(F=185.6,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中,术后FTA(t=3.2)、MPTA(t=6.3)、KVA(t=5.8)及WBL(t=2.7)均获得改善,与术前比较,内翻畸形获得矫正(均P<0.05)。 结论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矫正下肢力线,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合并胫骨内翻的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通过恢复肢体力线,使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受力重新分布,减少内侧间室受力,促进内侧关节软骨自然修复,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但需严格选择手术指针,行外侧闭合或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采用钢板内固定或环形外固定架矫形,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选择矫正角度,避免下肢力线的过度矫正,保持正常胫骨后倾角,可达到临床满意效果。该文就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施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38膝)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0例;左膝20例,右膝18例;年龄51~63岁,平均(57.78±2.68);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6.74±2.03)kg/m^2;病程2~8年,平均(5.16±1.72)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及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了HTO禁忌证而改行其他手术,余3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1±2.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截骨未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0.97±2.89)分升至(86.14±3.09)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56±0.91)分降至(1.75±0.60)分,MPTA由术前的(83.00±2.16)°改善为(92.16±2.93)°,FTA由术前的(177.68±1.36)°改善为(174.07±1.95)°,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诊断精确,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2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先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再予以胫骨内侧高位截骨。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8周胫骨截骨处基本愈合。术后半年及1年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年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21/22;术后1年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20/22。结论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胫骨截骨组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腓骨截骨组1例腓深神经牵拉伤,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VAS评分:术后1周胫骨截骨组高于腓骨截骨组(P 0. 05);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SS评分: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PTA:术后24个月胫骨截骨组优于腓骨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有效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两种截骨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单纯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后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IL-1β、IL-6、IL-17水平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6月因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OA行HTO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30例膝关节正常的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截骨愈合时间,测量股胫角,评估下肢力线;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抽取肘部静脉血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浆及关节滑液IL-1β、IL-6、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复查示,截骨端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截骨端愈合后测量股胫角为165~170°,平均167.5°;下肢力线矫正满意。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KS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血浆及关节滑液IL-1β、IL-6、IL-17含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及关节滑液IL-1β、IL-6、IL-17含量均逐渐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可显著改善单纯内侧间室膝OA患者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β、IL-6、IL-17含量,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组35例,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术前和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单髁置换术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胫骨高位截骨术组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因素比较,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KA组在失血量、术后16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优于HTO组;两组组内HSS评分、WOMAC评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26例(32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其中11例(14膝)获2年以上随访。男7例(9膝),女4例(5膝);年龄50~74岁,平均62.4岁。左侧6膝,右侧8膝。均为退行性关节炎,病程5~23年,平均11.6年。患者均有明确关节内侧间室负重疼痛和压痛。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根据Ahlback分期标准,Ⅱ期4膝,Ⅲ期10膝。膝关节均伴内翻畸形;无主、被动屈伸活动受限。手术取髌内侧旁切口,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5例出现切口下方局部鹅足疼痛症状,给予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均消失。术后11例(14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7.5个月。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移位,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较术前改善(P<0.05),但仍为轻度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内髁后倾角明显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中期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髌骨弹响及膝外翻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髁置换术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4例(84膝)的临床治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内容包括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力线包括胫骨角(FTA)及髋-膝-踝角(HKA),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并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1±81) ml,4例患者接受异体输血治疗,其输血率为4.76%。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t=70.721,P 0.05),末次随访患者HSS评分及ROM均高于术前(t=-37.6、-6.800,均为P 0.05);患者末次随访HKA角度较术前升高(t=-10.965,P 0.05),患者末次随访FTA角度较术前减低(t=14.022,P 0.05)。2例患者出现了屈膝时髌骨弹响,4例患者出现术后膝外翻,并发症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自愈。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较为满意,但要求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5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26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4~46)个月。术后1周股胫角为170°~177°(173.21±2.52)°,较术前减小;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7°~92°(89.61±1.27)°,较术前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为8°~18°(13.32±4.64)°,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1.90±0.57)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89.51±6.83)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术区感染,取出内固定物,清创、抗感染治疗6周后痊愈。1例出现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底麻木,但踝关节与跖趾关节跖屈肌力正常,3年后复查时麻木感仍存在。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有增大的趋势,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HTO治疗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Tegner评分及健康状况SF-36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9~33(29.00±5.09)个月。手术时间150~230(181.17±35.01)min,术中出血量100~150(133.33±25.82)ml,术后引流量160~210(175.00±18.71)ml,住院时间9~14(12.17±1.83)d。术后12周胫骨截骨处均基本愈合。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Tegner评分及健康状况SF-36评分中各维度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能有效改善下肢力线,缓解膝关节疼痛,同时能获得较好的下肢力线矫正维持效果,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