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 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 2 390例患者中男886例,女1 504例,年龄23~95岁,平均(62.6±11.1)岁。1年内卒中复发70例,复发率为2.93%。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1.05%,其中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20.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OR=1.015,95%CI:1.006~1.024,P=0.001)越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OR=3.292,95%CI:1.925~5.631,P=0.000)的患者1年卒中复发风险越高。结论 高Hcy血症和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卒中1年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预测轻型卒中患者发病30d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期间200例发病72h内的轻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急诊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0d,筛选出对预后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结果: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舒张压≥110mmHg、超敏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二级预防下老老年人轻型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80岁及以上、既往有轻型卒中病史、并进行规范二级预防半年以上的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入院时血压及基础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根据有无复发缺血性卒中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两组,分析以上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共26例,复发率32.5%。统计结果显示,轻型卒中复发组与合并高血压病、入院时收缩压、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5(P=0.018)、0.232(P=0.038)和0.222(P=0.048)。复发组收缩压升高比例高于无复发组(χ2=6.919,P=0.031)。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OR 95%CI=(1.162,10.230)]、收缩压升高[OR 95%CI=(0.997,68.840)]与轻型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结论合并高血压病、收缩压升高是老老年人轻型卒中规范二级预防下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改良版ABCD2评分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48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版ABCD2评分进行风险分层,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END和无END 2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较,END组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 < 0.05)?Lp-PLA2与改良版ABCD2评分显著相关( 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4分)?大动脉狭窄(≥75%)及Lp-PLA2(>200 ng/mL)是轻型脑缺血卒中END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P < 0.05)?结论:Lp-PLA2联合改良版ABCD2评分可提高轻型缺血性卒中END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及冠心病四种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复发中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 P <0 0 5 )。高血糖、冠心病并不增加第二次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对卒中危险因素、自身卒中风险、卒中预防的认知情况.方法 2012年1-8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500例有卒中危险因素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要求患者回答卒中危险因素、自身是否存在卒中风险以及卒中预防措施等,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完成调查问卷467份.其中,46.3%的患者能正确回答至少1个卒中危险因素,15.5%能回答≥3个.回答卒中危险因素中比例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39.4%)、高脂血症(17.1%)及糖尿病(14.6%).44.8%的患者意识到自己存在卒中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与卒中风险认识水平独立相关.55.2%的患者认为卒中能够预防.卒中预防措施中提到最多的是合理饮食(29.3%)、适当锻炼(28.5%)、避免情绪激动或跌倒(18.4%).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高危患者缺乏对危险因素、卒中风险及卒中预防措施的认识,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卒中预防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轻型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型脑梗死患者125例。按病发90 d时的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n=90)和转归不良组(n=35),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轻型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基线NIHSS评分、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并发肺炎、基线mR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既往缺血性卒中史、缺血性卒中复发等9个因素是影响轻型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基线NIHSS评分高、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基线mRS评分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缺血性卒中复发是导致轻型脑梗死患者转归不良的重要因素。结论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基线NIHSS评分、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基线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缺血性卒中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梁平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1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并发肺炎患者5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卒中程度、卒中前神经功能、既往病史、吸烟史),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男性、卒中程度(NIHSS评分)、卒中前神经功能(mRS评分)、房颤和卒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卒中程度和卒中前神经功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SAN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7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SAN评分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献文  郑燎源  经煜  张圆和  唐宇凤   《四川医学》2024,45(3):225-229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房颤(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在研究对象发病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评估指标为1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根据1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165例患者中21例在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12.7%,轻型卒中复发率为7.3%,中型卒中复发率为20.3%,中型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型卒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卒中严重程度、入院前的CHA2DS2-VASc评分、高脂血症比例高于非复发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低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 0.532,95%CI 0.357~0.792,P=0.00)、口服抗凝药治疗(OR 5.589,95%CI 1.685~18.548,P=0.00)、高脂血症(OR 0.123,95%CI 0.033~0.463,P=0.00)与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后再复发主要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225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和初发后二级预防执行情况及5年内复发率。结果:卒中单元及非卒中单元治疗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P>0.05),但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执行较好,5年内卒中单元治疗后远期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及严格执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2基因型,分为纯合子野生型、杂合子突变型、纯合子突变型;使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于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时随访所有患者的卒中复发率.结果 根据基因分型,将研究对象分为纯合子野生型组(63例)、杂合子突变型组(32例)和纯合子突变型组(5例).突变型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卒中复发率高于野生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等位基因是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OR=2.541,95%CI:1.052 ~6.137,P=0.038;OR =4.741,95% CI:1.273 ~7.392,P=0.045).结论 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有相关性,CYP2C19*2等位基因是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7 d)入住院患者的卒中复发情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患者的卒中登记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相关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其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53)和无复发组(n=368).结果 与无复发组相比较,复发组脂代谢紊乱、吸烟史、缺乏运动所占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房颤、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及缺乏运动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及缺乏运动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压(BP)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卒中患者急性期复发风险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24h BP监测探讨卒中患者急性期BP值和远期卒中复发率之间的可能相关性。方法:对339例初次急性卒中连续患者在发病24h内进行连续24h的血压监测,记录入院时已知的卒中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在B  相似文献   

14.
张扬  管得宁  李敬伟  罗云  徐运 《安徽医学》2013,34(2):149-15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卒中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44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与初发脑梗死两组患者不同TOAST分型中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544例脑梗死患者中,复发性脑梗死264例。在TOAST分型中,复发组最多亚型的患者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此分型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要显著高于初发患者。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但这种风险具有个体差异。现有的危险分层指南对缺血性卒中预测能力有限。慢性肾脏病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它是否独立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尚不清楚。美国奥克兰的GoAs博士等在2009年3月出版的Circulation上发表了其研究结论: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蛋白尿)增加房颤患者的血栓风险,且不依赖于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首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在神经内科就诊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经CTA或MRA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有入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ox回归模型确定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56例符合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完成随访,30例(11.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饮酒习惯(P=0.028)、吸烟(P=0.0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45)、缺血性心脏病(P=0.002)、抗高血压药物(P=0.036)和他汀类药物(P=0.016)使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HR=0.410, P=0.043)、吸烟(HR=2.253,P=0.0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0.327,P=0.029)、缺血性心脏病(HR=8.566,P<0.001)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 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吸烟和既往有冠心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和卒中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故很难证实SA是否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人们就这一点提出了疑问。为阐明上述问题,分析缺血性卒中复发与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SA的发生率。对10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患者都来源于卒中单元。记录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8.
林妙霞  符永玫  赵锋 《广东医学》2001,22(7):606-607
目的 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3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9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缺乏复发预防治疗5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有统计学意义。但进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则显示年龄、高血压病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最危险的因素,对高危人群(≥60岁)控制高血压是防止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 T)增加与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相关。本研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队列中探讨CCA-IM T与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检查对入住本机构的238例首发缺血性卒中连续患者系列的CCA-IM T进行测量,记录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和次级预防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并关注卒中的复发情况。结果:平均28.9个月(极差6~60)的随访期内共证实27次卒中复发。与无卒中复发的受试者(0.88m m,95%CI0.85~0.91m m)相比,经历复发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CCA-IM T值显著增高(1.01m m,95%CI0.92~1.11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MCAS患者7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分为急性卒中组(n=36)和非急性卒中组(n=42),均完善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CA狭窄处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 CA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指标预测MCAS患者卒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卒中组LA值低于非急性卒中组,NWI、PA值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正性重构率高于非急性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为影响MCAS患者发生急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示LA、 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均具有预测MCAS患者急性卒中的价值(P<0.05)。结论 HRM RI可对M 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特征进行评估,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是影响MCAS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