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8例HIE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其中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IL-23、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L-23、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或0.01),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IL-23、IL-17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0.01)。结论 IL-23、IL-17可能参与HIE病理生理过程,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HIE临床分度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1上调IL-17表达在Graves病(G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发GD患者、17例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D(eGD)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uTSH)和自身抗体(TgAb、TPOAb和TRAb)水平。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设IL-21刺激组和IL-21未刺激组。体外培养PBMCs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7和RORγtmRNA的表达。结果GD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e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eGD组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L-21刺激前,GD组、eGD组的IL-17mRNA、RORTtmRNA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1刺激后,GD组、eG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L-17mRNA、ROR'ytm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且GD组和eG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1通过上凋IL-17的表达参与了GD的发病机制,且这-机制可能并不依赖于甲状腺功能,而与自身免疫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3.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4例白癜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白癜风患者IL-17含量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5),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45例SLE患者与40例正常人群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活动期患者与20例稳定期患者比较,其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IL-17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例活动期患者其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与该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IL-17、IL-18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血清IL-17水平,探讨IL-17在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48例GD患者分为3组:GD未治疗组(A组,70例)、131I治疗后GD控制组(B组,41例)和GD未控制组(C组,37例),另取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7,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TSH、TRAb。结果 GD患者的血清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组比较:IL-17在A组最高,C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最低,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GD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与FT3、FT4、TRAb的浓度呈正相关,与TSH浓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IL-17可能在G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GD患者血清中FT3、FT4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与IL-17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朱卫国  陶师  陈岳华  钱文斌  陈小会 《浙江医学》2015,37(18):1526-1528
目的 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 T(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 ITP 发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和比较 35 例慢性 ITP 患者和 3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 血中 IL-2、IL-4、IL-6、IFN-γ 和 IL-17A 的水平。 结果 ITP 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 IL-17A 的水平 分别为(6.767±1.066)pg/ml 和(1.679±0.253)p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者外周血 IL-2、IL-4、IL-6、IFN-γ 水平与 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血小板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8.217±1.477)pg/ml,血小板 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5.238±1.490)pg/ml,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慢性 ITP 患者 外周血 IL-17A 水平异常升高,提示 Th17 细胞和 IL-17A 可能在 ITP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8.
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的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7、IL-2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IL-25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7、IL-25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白介素(IL)-23和IL-17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通过ELISA法检测OSAHS患者与正常健康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清液中IL-23、IL-17的水平,检测经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前后OSAHS患者血清中IL-23、IL-17含量的变化.OSAHS患者血清及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IL-23和IL-17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3和IL-17水平随OSAH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血清和PBMCs上清液中IL-23与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s=0.644,P<0.01;rs=0.251,P<0.05).经H-UPPP术2个月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和呼吸紊乱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患者睡眠质量和夜间低氧有明显改善,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IL-23和IL-17可能在OSAHS的发病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白介素13、18(IL-13/IL-18)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0%卵蛋白/氢氧化铝[OVA/AL(OH)3]致敏、5%卵蛋白激发复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于实验第16~43 d给药,第44 d取材。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18浓度,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3、IL-18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IL-13浓度及mRNA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IL-18浓度及mRNA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IL-13浓度及mRN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18浓度及mRNA均显著升高(P<0.05);PCF组、SGPCG组IL-13浓度降低不及地米组(P<0.01),PCF组、SGPCG组IL-18 mRNA、IL-13/IL-18比值均与地米组相似(P>0.05);PCF组、SGPCG组间IL-13、IL-18浓度及mRNA、IL-13/IL-1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升高的IL-13浓度及mRNA均有降低作用,对其降低的IL-18浓度及mRNA均有升高作用,对IL-13/IL-18比值的调节总体与地塞米松和化痰祛瘀平喘法相似。提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神经源性炎症相关的Th1/Th2免疫失衡有较为确切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将40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0例和稳定期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IL-17和IL-2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17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患者血清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0,P〈0.01)。结论斑秃的发病可能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7相关细胞因子反应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含量及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AD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的含量,并与AD疾病严重程度作相关性分析。AD疾病严重程度用SCORAD评分标准判断。同时以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D组外周血中IL-17的含量为(36.23±8.66)p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11±2.25)pg/L(t=13.38,P0.01);其含量与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AD组外周血中IL-23的含量为(52.78±8.56)pg/L,高于健康对照组(24.86±3.12)pg/L(t=19.02,P0.01);其含量与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3,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的含量增高且与病情的正相关性,提示过量表达的Th17细胞调控因子IL-23可能激发Th17细胞处于功能活跃状态,Th17细胞分泌过量的效应因子IL-17促进AD发病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按标准纳入慢性持续哮喘患者41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诱导痰技术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上清液IL-17A、IL-8、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组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62.6±15.7)%]与正常对照组[(26.3±10.3)%]、轻度组[(42.3±18.7)%]及中度组[(4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重度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值[(8.2±3.9)%]与轻度组[(4.9±3.4)%]及对照组[(1.0±0.8)%]比较增高(P〈0.01或0.05),与中度组[(5.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上清液IL~17A水平轻度组[(154±91)pg/ml]和对照组[(55±23)pg/ml]与重度组[(262±16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重度组MMP-9水平[(451±251)ng/ml]与轻度、中度组患者[(166±99)ng/ml,(189±110)ng/ml]及对照组[(158±109)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IL-8水平[(387±227)pg/ml,(390±194)pg/ml,(480±217)pg/ml]与健康对照者[(203±10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与IL-17A、IL-8、MMP-9呈正相关(r=0.323,P〈0.05;r=0.493,P〈0.01;r=0.344,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气道炎症是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重要特征,IL-17A、IL-8、MMP-9构成的复杂炎症介质网络可能是气道损伤的关键机制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液TNF—α、TGF—β1、IL-6、MCP-1水平与狼疮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SLE患者86例,依据患者SLEDAI评分分为两组:疾病活动组(SLEDAI≥10分,52例,c组)和疾病非活动组(SLEDAI〈10分,34例,B组)。笔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收集受检者晨尿,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尿液TNF-α、TGF-β1、IL-6、MCP-1水平;对活动性狼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后再次记录患者SLEDAl评分,并检查尿液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C组患者以上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B组以上4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A组。而C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SLEDAI评分下降,其尿液4种细胞因子水平也降低,相关分析显示以上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尿液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对患者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溃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的影响.方法: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以消渍散治疗;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2个疗程,观察消溃散疗效及其对患者IL-8、IL-10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以及结肠镜下粘膜修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可降低血清IL-8、血清IL-10的水平接近健康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溃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8水平和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排便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效应CD4+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失调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Th17、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IL-23以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不同AS患者Th1、Th17以及Treg细胞免疫失衡情况及与ASDAS相关性。结果 AS组患者CD4+Th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稳定(ASDAS<1.3)患者、病情中度活动患者(1.3≤ASDAS<2.1)相比,重度患者(ASDAS≥2.1)CD4+Th17细胞水平、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4+Th1、CD4+CD25+Treg细胞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ASDAS与IL-6(r=0.412,P=0.000)、IL-17(r=0.396,P=0.000)、IL-23(r=0.384,P=0.000)及TNF-α(r=0.318,P=0.004)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中存在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免疫平衡失调,且与AS患者ASDAS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AS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稳定组)、42例COPD急性加重期(COPD急重组)、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联素、IL-8水平,分析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IL-8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关性。结果 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COPD稳定组(P0.05)。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COPD急重组血清IL-8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PaO2呈正相关,IL-8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IL-8可能参与了COPD炎症反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中的变化,探讨其在RSV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3~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每只小鼠鼻腔滴入0.1 mL滴度为107.5TCID 50/mL的病毒液,对照组鼻腔滴入0.1 mL的2.5%灭活鸡血清的DMEM维持液。在处理后的第1、4、8 d分别处死小鼠,并留取肺脏和肺门淋巴结。用HE染色观察RSV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RSV-F、IL-17A、IL-17F和IL-23p19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门淋巴结中Th17细胞水平。结果在RSV感染后第4 d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间质性肺炎表现,第8 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组织中RSV病毒的相对表达量在第4 d为9.208±0.548,较第1 d显著增多(P〈0.01),到第8 d则较第4 d显著减少(P〈0.01);肺组织中IL-23p19和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在RSV感染后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并在第4 d达到高峰,但IL-17F mRNA表达在RS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RSV感染后第4 d和第8 d小鼠肺门淋巴结Th17亚群比例分别为(0.370±0.043)%和(0.853±0.04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且第8 d的Th17比例也显著高于第4 d(P〈0.01)。结论在RSV感染小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肺组织中IL-17A的表达增加和肺门淋巴结Th17细胞水平增高,说明Th17细胞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