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80例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王慧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614-2615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各环节与心理社会因素均有一定联系。不仅要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且要重视躯体疾病对患心理活动的不良影响。本调查了高血压患的心理状态,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心理护理前后患者SAS、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效果满意。护理措施包括:采用口头讲解、阅读文字和病例示范相结合法,向患者讲解及宣教心理对疾病影响的相关知识,增加其理性认识;指导患者通过文字传播媒介,提高对本疾病的认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让病友现身说法等。  相似文献   

4.
罹患精神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活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易使家属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应激反应.这不仅降低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对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纠正其不良心理状态,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社会支持度,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为了解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胃镜检查结果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情况及与胃镜检查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确诊结果为胃癌的患者72例作为胃癌组,胃溃疡患者78例作为胃溃疡组;同期行胃镜检查排除胃部病变的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于胃镜检查前行SAS、SDS、SCL-90评定,分析SAS、SDS、SCL-90与不同胃镜检查结果者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SAS、SDS、SCL-90评分分别为(67. 52±9. 26)分、(68. 52±9. 43)分、(2. 05±0. 65)分,高于胃溃疡组的(56. 47±8. 39)分、(58. 23±8. 67)分、(1. 70±0. 48)分,而胃溃疡组SAS、SDS、SCL-90评分又高于对照组的(39. 62±6. 48)分、(42. 63±7. 05)分、(1. 38±0. 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AS、SDS与SCL-90评分呈正相关(r=0. 159、0. 150,P=0. 017、0. 025,P 0. 05); SAS与SDS亦呈正相关(r=0. 994,P 0. 05)。胃癌组焦虑阳性率(48. 61%)、抑郁阳性率(34. 72%)高于胃溃疡组焦虑阳性率(25. 64%)、抑郁阳性率(15. 38%),而胃溃疡组焦虑、抑郁阳性率又高于对照组焦虑阳性率(4. 00%)、抑郁阳性率(1.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S、SDS阳性的胃癌组、胃溃疡组患者胃镜检查的中度不适感、中度反应占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CL-90阳性的胃癌组、胃溃疡组患者胃镜检查耐受程度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心理状态在胃癌、胃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焦虑、抑郁及心理状况不良的胃癌、胃溃疡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不适感较明显、耐受性较差;临床诊治可针对心理状态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心理障碍及病情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58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SDS、SAS分值.结果:73.41%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多见.经过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理护理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周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I0019-I00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赛乐特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2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干预2个月末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比较,干预1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2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心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家属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应激反应[1] .这不仅降低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资料显示[2] ,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为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在综合医院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重新评估病情,详细询问反复就医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了解有关心理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脏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状况。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观察1个月再次进行评定。结果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控制好,各量表再次评分达正常范围。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治疗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控制血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脑震荡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2例脑震荡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后,对42例脑震荡患者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后较单药物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早.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的疾病恢复与护理干预有关,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3例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将护理前后患儿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护理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心理环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唇腭裂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社会心理环境。方法对700例O~24岁唇腭裂患者术后随访,调查其与父母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结果6岁以上患者SCL-90部分症状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几乎所有家长均对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排斥;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压力大。结论学龄以上年龄的唇腭裂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障碍,而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难以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李克特问卷调查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0.00%.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病患者不仅存在躯体疾病,而且可能同时存在心理障碍.为此,了解肺结核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情况很有必要.本文对102例门诊活动性肺结核病农村患者和其中40名有焦虑、抑郁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进行了调查,以探讨他们发生焦虑、抑郁的症状及影响因素,了解农村肺结核病患者心理特点,为增加其治疗依从性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对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98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治疗患者的SAS得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SAS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种类患者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结论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83名陪护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于患者入院时对陪护亲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评定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时间>1个月,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陪护亲属心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在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在患者入院第1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同时实施心理干预,10d后再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能得到缓解,从而使她们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促进机体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7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高中及以上患者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初中患者(P<0.05或0.01),有职业患者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职业者(P<0.01).结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抑郁及焦虑情绪,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临床治疗虽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过程不可避免的带给患者极大的心理和身体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2]。有研究[3]发现,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除NSCLC患者的生理功能护理外,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及音乐疗法等,都被纳入研究中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本研究主要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早期NSCLC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