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李振  吴林林 《中原医刊》2014,(11):F0003-F000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两家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和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相关性,为抑制ICU耐药菌分离株数上升提供解决方法。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ICU 4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和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分离数。使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及对其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关性进行Spearman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CU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与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分离株数成负相关(r=-0.626,P=0.038),与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株数成正相关(r=0.562,P=0.04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强度与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离株数成正相关(r=0.609,P=0.011)。河北省人民医院ICU厄他培南使用强度与CRAB分离株数成负相关(r=-0.724,P=0.044),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使用强度均与CRKP分离株数成负相关(r=-0.724、-0.689、-0...  相似文献   

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亚胺培南耐药率逐渐增加;感染亚胺培南耐药菌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1].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07年至2011年间住院患者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情况,同时对部分亚胺培南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以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定植、感染与传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及研制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特色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是由链霉素菌产生的硫霉素,在硫霉素的基础上经半合成而制得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一类新型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已应用的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百阿培南、DX-8739、BO-3482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其抗菌机理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上-1、-2和-3结合,导致细菌形成无壁球状体,使细菌迅速肿胀、溶解和死亡。此外,对细胞壁有强大的穿透力,可通过鲍林蛋白以外的通道通过细菌膜而起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亦稳定,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百阿培南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产生不同的化学稳定性及体内药动学。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方向:在1位上引人β-甲基,有利于增强对DPH-的稳定性;在2位侧链上接入碱性基团促进该类抗生素透过0pdD2孔蛋白,从而增强抗绿脓杆菌活性;在2位引入芳香基增强抗RMSA活性;为提高口服利用度,多将3位羧酸化,制成酯质前体;探索具有双重作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一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此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需氧菌、厌氧菌皆有很强抗菌活性。药物学研究发现,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含ESBLs、Ampc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强,并能够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  相似文献   

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同时这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不会被β-内酰胺酶水解。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化学性质、抗菌活性和市场中使用的传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市场上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帕尼培南,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在研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例如替比培南、托莫培南和山费培南。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宦定才 《中国医刊》2006,41(10):26-27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mpC酶均很稳定,在临床上特别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然而,由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与日俱增,迫使碳青霉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结果导致临床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也不断增加。在已知的几种耐药机制中,由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的水解作用引起的耐药性更广泛、后果更严重。根据Ambler分类法,MBL属B类β-内酰胺酶,与传统的β-内酰胺酶不同,其活性中心为金属离子(主要为Zn^2+)。MBL均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一、二、三、四代)、碳青霉烯类等绝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其活性可被离子螯合物EDTA、菲咯啉或巯基类化合物所抑制,但不能被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阐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以及药理作用等,并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比较分析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不同之处。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较低等特点,临床效果突出。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有效治疗多重耐药株感染、重症细菌性感染等病菌的有力武器,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科学合理应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明法 《浙江医学》2010,32(2):264-265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感染在ICU十分常见,如何迅速有效的控制感染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预后.业已证实,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为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具有较好的耐酶性能,且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之间较小出现交叉耐药性[1].近年来我院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感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两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亦有良好抗菌作用,美罗培南略强于亚胺培南.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的高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霉烯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特点是具有广谱抗茵活性,包括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对脱氢肽水解酶-Ⅰ稳定,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抗生素.本文综述了三类临床研究较多的重要的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利替培南酯和硫培南的抗茵活性.同时对青霉烯类衍生物C-2位取代基分别为硫取代、碳取代和氧取代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2 521株PA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79%)。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对亚胺培南6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1.07%;PA 2006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4%,2011年上升到41.98%。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156份送检痰标本,采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结果156份标本中分离出178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9.21%,大肠埃希菌占23.57%、鲍氏不动杆菌占14.04%。药敏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普遍产生较高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最敏感,其次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和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产生很高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酶抑制剂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敏感。结论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是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菌属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我科自2002年9月-2003年3月以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安培南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利用标准肉汤稀释法检测各主要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亚安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低于其他主要抗生素。结论在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感染时,建议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  相似文献   

17.
连续十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1999-2008年临床分离的2 479株PAE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PAE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4.6%)、神经外科(21.8%)等科室.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E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E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10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9.2%和25.7%.PAE 1999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6%,2008年上升到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 2000年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2%,2008年上升到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株耐碳青霉烯类的阴沟肠杆菌的KPC酶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临床分离到1株碳青霉烯耐药的阴沟肠杆菌ZY1465。对该菌株进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特异性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分析等。结果阴沟肠杆菌ZY146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均为32μg/ml,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西丁、氨曲南、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呈高水平耐药。接合试验使受体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明显降低(MIC由接合前的≤0.125μg/ml变为接合后的2μg/ml)。质粒酶切图谱分析表明转移接合子的质粒与编码blaKPC-2基因的质粒完全相同。等电聚焦显示阴沟肠杆菌ZY1465产等电点(pI)分别为5.4、6.7、7.3、7.8、7.9和8.6共6种β-内酰胺酶,转移接合子只产等电点6.7的1种β-内酰胺酶。特异性PCR扩增和测序证实该菌中存在TEM-1、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2(KPC-2)、DHA-1、CTX—M-14、CTX—M-3和染色体AmpC(等电聚焦电泳中未检测到)等耐药基因。外膜蛋白的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阴沟肠杆菌ZY1465有38000蛋白条带的缺失。结论首次在国内分离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阴沟肠杆菌,多种β-内酰胺酶尤其是KPC-2的产生合并外膜蛋白缺失引起阴沟肠杆菌ZY146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0.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对超光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高度稳定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作为临床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是最重要的碳青霉烯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