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型实时超声显像法观察32例窒息新生儿餐后胃窦纵切面积的动态变化,并检测餐前及餐后半小时血中胃动素、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与1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轻度窒息组10%、50%、100%胃排空时间及餐前、餐后胃动素、NO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而重度窒息组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餐前、餐后胃动素、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均为P<0.01).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胃排空延迟,与胃动素、NO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继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窒息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报道了我院对35例窒息新生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尿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尿素氮(UN)和尿蛋白(B)的检测结果,以期观察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 资料、方法与结果 一、对象 35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日龄24~48小时。其中重度窒息儿(指1分钟Apgar评分≤3'者)11例(男6例,女5例)。轻度窒息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了头颅CT及耳廓微循环的临床观察,结果新生儿HIE存在着急性脑微循环障碍,其障碍的程度与HIE的程度成正比。脑微循环障碍是HIE主要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S100B蛋白(S100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窒息新生儿和16例健康新生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IL-6、TNF-α水平,同时对窒息患儿生后第3~7天进行头颅CT检查,比较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窒息组患儿头颅CT异常组和正常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1)轻度、重度窒息组血清HMGB1、S100B水平(ng/L)均高于对照组[HMGB1:(15.15±0.13)、(15.30±0.07)比(11.99±0.05),P均<0.01,S100B:(141.65±17.82)、(148.93±26.08)比(126.74±12.97),P均<0.05],重度窒息组血清IL-6水平(ng/L)高于对照组[(0.94±0.22)比(0.72±0.12),P<0.01];轻度与重度窒息组间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窒息新生儿头颅CT异常患儿出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浓度(ng/L)均明显高于CT正常患儿[HMGB1:(17.14±0.14)比(13.24±0.04),S100B:(147.65±14.03)比(132.16±17.55),TNF-α:(38.46±0.14)比(30.60±0.06),IL-6:(0.89±0.16)比(0.73±0.18),P<0.05]。结论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Q-T间期离散度在评价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电图Q T间期离散度 (Q Tcd)的变化 ,用以评价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对60例有不同程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 (观察组 )及 2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于生后 2 4~ 3 6h进行Q Tcd测量 ,并分析结果。结果 对照组Q Tcd为 (57.48± 3 1.0 1)ms ;轻度窒息组为 (67.0 4± 2 4.0 8)ms ,重度窒息组为(84.2 1± 3 4 .2 6)ms;窒息新生儿并胎儿窘迫组为 (84.3 7± 3 5.92 )ms ;单纯窒息组 (65.3 8± 18.15)ms。重度窒息组Q Tcd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轻度窒息组Q Tcd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窒息并胎儿窘迫组Q Tcd明显高于单纯窒息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新生儿窒息越重 ,窒息持续时间越长 ,Q Tcd越大。Q Tcd能较敏感地反映新生儿窒息时心肌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评价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肌酸激酶活性的比值(CK-MBmass/CK)对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对71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及27例对照组新生儿生后6~48小时血浆cTnI、CK-MBmass及CK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CK-MBmass/CK比值,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23例)cTnI、CK-MBmass、C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例);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CK-MB-mass、CK显著高于单纯窘迫组(38例);单纯窒息组(10例)与对照组相比,仅CK-MB-mass/CK明显降低,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2)围产期窒息组重度心脏损害患儿(8例)cTnI、CK-MBmass、CK均明显高于该组无重度心脏损害患儿(63例).(3)重度窒息组(17)例仅CK-MBmass、CK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16例).因此,新生儿严重缺氧时,血浆cTnI、CK-MBmass、CK均明显增高,表明存在心肌损伤.cTnI虽对心肌损伤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低于CK-MBmass、CK,且受胎龄影响;在判断早产儿心肌损伤时有一定的局限性.CK-MBmass/CK比值不宜作为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础医学     
新生儿耳廓微循环的临床观察/王阿琚…∥中华医学杂志.—1986,66(7).—422观察对象为健康足月新生儿,共127人次,其中出生24小时以内67人次,24~48小时30人次,48~72小时30人次。每次均同时观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对血清CPK-MB 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新生儿血清磷政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PK—MB)活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以评价新生儿窒息时的心肌损害。观察对象包括围产期窒息新生儿85例(重度窒息40例,轻度窒息45例),无窒息健康新生儿10例。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 CPK—MB 活性明显升高,且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急性充血性心衰,其血清 CPK—MB 活性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总体均数。提示围产期窒息后常有心肌损害发生,其程度与窒息严重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6h内、(72±6)h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7天内最终确诊HIE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40 ±0.24) μg/L、(0.89±0.34) μg/L比(0.28 ±0.14) μg/L],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生后72 h,轻度窒息组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重度窒息组仍高于轻度窒息组[(0.44±0.21) μg/L比(0.26±0.10) μg/L,P<0.01].窒息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生后6h内、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重度窒息组[(2.61±1.08) μg/L比(0.89±0.34) μg/L,(1.64±0.71) μg/L比(0.44±0.21) μg/L,P<0.01].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7.7%,但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生后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但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低.故以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作为HIE初筛指标可以减少漏诊,结合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以提高中重度HIE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动态监测新生儿窒息后72 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为HIE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目前仍较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而窒息后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及多系统功能障碍,其中以心脏受损为常见,是新生儿时期急重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动态监测,旨在观察新生儿窒息后CTnI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窒息组: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科的100例新生儿,均符合以下标准:(1)生后1min Apgar评分≤7分。(2)足月儿。(3)生后24h内入院。(4)无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轻度窒息58例,重度窒息42例;男7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疗效及其对血清酶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新生儿窒息伴血清酶变化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 ,治疗组予 1,6 二磷酸果糖 2 5 0mg/ (kg·次 ) ,2次 /d静推 ,疗程 7~ 10d ,并于入院后 12h内及治疗后检查血清酶。结果 窒息新生儿治疗前血清酶均增高 ,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 ;轻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CK MB、肌酸激酶 (CK)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重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ST、LDH、CK MB、HBDH测定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使窒息新生儿升高的血清酶显著下降 ,提示其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及预防器官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变化,阐明褪黑素在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12名的脐动脉血标本为对照组.足月新生儿窒息病例36例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中并发HIE 12例;分别于急性期(生后24 h内)和恢复期(生后第7天)采股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褪黑素水平.结果 窒息急性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窒息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褪黑素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HIE组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水平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HIE组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及急性期HIE组与无HIE组相比,褪黑素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及并发HIE时血浆褪黑素水平均升高,提示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乳酸变化与其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11月生后2.5h内住院的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按与观察组1∶2的比例选择生后2.5h内住院无窒息、病情稳定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0.5h测血乳酸,并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分组,比较各组血乳酸、pH值及1minApgar评分、BE的差异。结果对照组(48例)血乳酸值(1.6±0.4)mmol/L,轻度窒息组(52例)(3.9±1.2)mmol/L,重度窒息组(44例)(5.2±1.5)mmol/L,轻、重度窒息组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乳酸水平与1minApgar评分、pH值、BE呈负相关(r分别为-0.758,-0.284,-0.624,P均<0.05)。多器官损害组及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分别高于单器官损害组和治愈组[(4.9±2.8)mmol/L比(2.2±0.8)mmol/L,(5.8±1.4)mmol/L比(2.3±1.1)mmol/L,P均<0.05]。结论血乳酸有助于预测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52例窒息新生儿血电解质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10月对因窒息住院的52例新生儿及同期住院的30例正常新生儿作血钾、钠、氯、钙检测,观察窒息程度与血清电解质改变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52例,均符合窒息的诊断标准[1],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1minApgar评分4~7分)27例,重度窒息组(1minApgar评分0~3分)25例。男35例,女17例;出生体重3.18±0.35kg;胎龄36周~42周。对照组30例,为无窒息史及缺氧表现、其母孕健康的正常新生儿。其日龄、胎龄、性别及出生体重与窒息组无显著性差异。二、实验室检查结果 窒息组于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多巴胺佐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新生儿窒息易致心肌损害。本文应用 1,6 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依据虞人杰等提出的窒息并心肌损害参考依据[1] ,将我科近 4年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76例 ,随机分为FDP组 (对照组 )及FDP +多巴胺组 (观察组 )。两组在胎龄、日龄、性别、出生体重、窒息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两组在心率、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方面也具有可比性 (P >0 .0 5 )。二、治疗方法 均按新生儿窒息综合治疗 ,对照组用FDP[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沪卫药准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和 40例正常新生儿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甲状腺激素 ,即游离T3 、T4(FT3 、FT4)及TSH值 ,并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窒息新生儿FT3 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3 90 9,P <0 0 0 1) ,且以重度窒息组更甚 ,FT4及TSH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窒息患儿血中FT3 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 ,重度窒息患儿血中FT3 更低 ,提示甲状腺激素降低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可作为窒息新生儿病情判断 ,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910254 467例新生儿生后7天内血清皮质醇水平及窒息后动态观察/赵孟陶…//临床儿科杂志.-1990,8(4).-260,245选择足月正常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及双胎早产儿、新生儿467例,分无窒息组313例,窒息组154例。生后24~120小时三个时间段血清皮质醇水平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于生后124小时皮质醇水平趋于稳定。无窒息组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窒息对新生儿心排血量(CO)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USCOM)无创监测26例窒息新生儿和24例正常新生儿生后3 d内CO,并对重度窒息患儿经治疗7 d后进行复查,分析CO与体重及胎龄的关系,比较窒息组与正常组的CO及重度窒息组治疗前后CO的变化.结果 新生儿的CO与胎龄、体重呈正相关(r=0.70,P<0.01;r=0.76,P<0.01);重度窒息组的C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治疗7 d后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USCOM技术监测新生儿CO是方便可行的;正常新生儿的CO与体重、胎龄相关;窒息缺氧可引起CO下降,经早期干预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酶Q10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尽早采用复方丹参、辅酶Q10 治疗 ,以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病率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35例均为 1999~ 2 0 0 2年我院儿科复苏后足月新生儿 ,男 86例 ,女 4 9例 ;随机分观察组 6 8例 ,对照组 6 7例 ,胎龄均≥ 37周 ,体重≥ 2 5 0 0 g。观察组轻度窒息 35例 ,重度窒息 33例 ;对照组轻度窒息 36例 ,重度窒息 31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二、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吸氧、保暖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苏后立即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上…  相似文献   

20.
血清S100B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S100B蛋白是一种脑特异性蛋白,可反映脑损伤的程度。该研究旨在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窒息诊断和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的脐血及生后1,3,7d血清S100B蛋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脐血S100B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②出生后1~7d内轻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无明显变化,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呈逐渐增高趋势,生后第7天时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1);③死亡的窒息患儿生后第7天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高于存活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发生颅内出血和/或脑水肿的患儿生后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