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丽霞 《光明中医》2011,26(8):1719-1719
目的 研究解表清热合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处方组成,建立解表清热合剂的制备工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薄层色谱法对柴胡、葛根进行鉴别.结果 柴胡、葛根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 解表清热合剂制备工艺合理,质控方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抗癌中成药处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癌症中成药的处方规律.方法:收录122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分析其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总结其处方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处方中,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和行气药使用频率较高,功能与主治以补益、活血、清热、解毒为主.结论: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处方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辅以清热、行气、化痰等药;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治其标,益气养阴固其本等进行抗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分型古今湿疹中医外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各型湿疹中医外治处方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38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主。各型湿疹在处方用药分类上均以清热燥湿药为主,剂型选择及药对各型差异较小,各型以溶液、软膏、散剂最多,但慢性湿疹外用药的类型明显增多包括酊剂、硬膏等。结论提出湿疹中医外治法共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是湿疹外治的一大治法,湿疹在中医外治法中对分型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主要是辨病使用;但是湿疹外治处方辨证有多样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外用药有所侧重或偏于清热或燥湿或祛风,还需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吕楚昕  陆曙  彭健 《光明中医》2023,(2):253-25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陆曙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 遴选并整理陆曙教授治疗不寐医案804个,提取处方700首,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中关联规则的分析、k均值聚类算法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陆曙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处方共涉及中药173味,总结了陆曙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律。结论 陆曙教授治疗不寐多用补益、清热、理气之品,体现补其不足(柔肝健脾、养心安神),损其有余(清热化痰、行气解郁)的治疗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某院2012年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味数、剂量进行统计分析,补益类、协定方药及外用清热利湿药应用较广,使用频次过高,临床处方15~21味者占71.6%:并针对处方超药典剂量用药提出改进建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及分析袁少英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经验。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经袁师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且疗效良好的病历处方,统计药物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频次,并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处方规律,聚类形成核心治疗组合及药物新处方,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结果:共纳入35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历处方,经统计袁师临床上常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补虚药为主,药物大多归属肝脾肾三经,并以寒性、平性及温性药物为主,五味方面则以辛苦甘为主。在常用药对分析上以活血化瘀通络、清热利湿活血为主,并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提炼出12对核心治疗组合、6对药物新方组合,供临床参考。结论:袁师认为“瘀”贯穿慢性前列腺炎始终,临床上常以“清热-活血-化瘀”为主轴,着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清热不忘祛湿,活血不忘通络为主线的治法,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予以理气通络,补益通络及温寒通络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抗癌中成药处方具有的规律性。方法收集用于抗癌的中成药118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118种研究对象的处方和主要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抗癌中成药处方规律。结果经研究发现,用于抗癌的中成药处方上,较多的使用的是具有补益功能、活血化瘀功能、清热功能、解毒功能、止痛功能、化痰以及行气等功能的几种药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7.29%、47.46%、29.66%、11.02%、10.17%、8.47%、5.93%。结论抗癌中成药处方主药是活血化瘀和补虚药.辅药为行气、清热以及化痰等药物;其处方规律为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化痰软坚的方式治标、通过养阴益气的方式固本的主要方式给予癌症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彦恒老师治疗精神病的中草药内服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频次超过1 400次的药物主要有川芎、丹参、石膏、珍珠母、菊花,频次在1 400~900次的药物有山茱萸、何首乌等。高频次药物组合有:川芎-丹参、川芎-石膏、川芎-珍珠母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有:香橼-焦曲-佛手、杏仁-薄荷-辛夷、杏仁-薄荷-桑叶等。结论王彦恒治疗精神病处方的常用治法为,活血与清热并用,活血与镇肝合用,活血、清热、镇肝合用,活血凉血与补肾合用,活血与安神合用,活血、清热、补肾合用,说明活血、清热、镇肝、补肾、安神为治疗精神病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用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清热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黄芩、冰片、金银花、大黄、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黄芩""甘草、桔梗""连翘、金银花"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冰片""桔梗->甘草""朱砂->冰片""栀子->黄芩"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清热作用的部分开窍药、安神药、泻下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记载的24首镇赫依蒙药处方进行方剂学分析,研究蒙医学镇赫依蒙药的处方规律。据统计结果分析,蒙医镇赫依处方用药种类较多,但主次有序,配伍得当,归纳出镇赫依法的处方规律为:镇赫依药常为方中主药;辅药、佐药的选用常以清热药、镇赫依药、清巴达干药、杀“黏”药为多见;诃子多以使药使用,此外方中使药还选用镇赫依药、清热药、杀“黏”药、燥“黄水药”、清巴达干药、镇咳药等。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镇赫依方刑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出镇赫依法的处方规律,为临床上灵活应用镇赫依古方并创制镇赫依新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清热化毒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处方中的赤芍、甘草、荆芥、青黛四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现性好,可作为清热化毒丸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复方苦参酊是我院协定处方制剂,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现将其处方组成、制备与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处方组成及制备处方:苦参、土荆皮、白鲜皮、荆芥、苯甲酸、水杨酸。制备:取苦参、土荆皮、白鲜皮、荆芥粗粉,加适量75%乙醇拌匀,密闭48 h后,移入渗漉筒内,用75%乙醇渗漉,  相似文献   

14.
任荣  陈冠  李正翔 《天津中医药》2015,32(4):239-243
[目的]建立清热止咳口服液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并建立质量标准。对清热止咳口服液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瓜蒌皮、苦杏仁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处方中前胡中的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同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氨水引咳法观察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结果]清热止咳口服液中瓜蒌皮、苦杏仁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分别在10.2~102.00 mg/L,3.96~39.6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4%(RSD 1.39%)、99.74%(RSD 1.75%)。清热止咳口服液可以明显延长浓氨水引起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5)。[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控制。清热止咳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吴鞠通医案清热药物配伍规律。方法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已出版的吴鞠通治疗温病111个医案中整理出555首处方。结果燥热型温病清热药物多采用连翘、银花为基本的清热药物,湿热型温病多采用黄连、黄芩为基本的清热药物,疟多采用黄芩、知母为基本的清热药物。上述三组药物与其他类药物的配伍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中医医案方药配伍规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清热止咳合剂是我院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止咳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已有20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处方与制备方法1.1处方:枇杷叶180g,麦冬150g,陈皮70g,生姜70g,麻黄97g,白糖450g,尼泊金乙酯0.45g,苯甲酸1.5...  相似文献   

18.
王治平  樊化  孟祥平  李久香  王一飞 《中成药》2005,27(10):I0006-I0007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是以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黄芩、板蓝根、北豆根等7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利咽功效,用于小儿外感引起的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喉肿痛等.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有收载[1],但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目.麻黄碱和黄芩苷为处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和抗变态反应的活性,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和总结熊继柏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拟定处方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整理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的中药门诊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关联分析法筛选出24味主要药味,概括其功效作用。结果按处方纳入标准,筛选肺癌处方165例,共涉及中药154味,按照功效不同主要分为8类,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药、清热解毒类药、活血化瘀类药、补益类药、利水渗湿类药、解表祛邪类药、理气类药、通经活络类药等为主,通过常用中药归纳出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予清热化痰散瘀治疗方法为主。结论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谨守病机本质和经络循行,在清热化痰散瘀的同时,予补气行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9月1日―2023年3月1日卢益萍教授所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药处方,对处方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75首有效处方,并将其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思路。结果:所收集的75首处方中,涉及药物50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60次的药物有13味,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类药;用药以寒、平两性为主;味多为甘、苦、辛;药物主归肝、心、肺、脾经;所用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丹参-生地黄,二者合用更能养阴活血,祛瘀润肤;复杂网络分析中得到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处方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丹参、槐花、紫草、白茅根、山豆根、防风、乌梅、云芝、甘草。该方药重以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消疮,卢教授将此方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结论:该研究从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上进行分析后得出卢益萍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紧扣从血论治这一原则,自拟白疕1号14味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主,并在临床治疗中随证化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