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5例痔血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痔血胶囊致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5例痔血胶囊致急性肝损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均按规定口服用药,平均用药时间为(22+12)天。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发热、上腹部不适、恶心、纳差、食欲减退;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599~3380U/L之间,总胆红素(TBIL)在5.6~489μmol/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论痔血胶囊所含组分白鲜皮致肝损害的可能性较大,建议临床医师注意辨证施治,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2006年~2008年温州市不良反应监控中心收到的12例痔血胶囊致肝功能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痔血胶囊与肝损害的关联性较为明确,目前已停用,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庭药师》2009,(1):7-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月28日发布《关注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文章,该文提出: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陆续收到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不良事件的报告,经对报告病例系统分析后,不能排除痔血胶囊与肝损害事件的关联性。截至2008年9月25日,国家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痔血胶囊相关病例报告35例。其中21例(60%)不良反应名称描述为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致严重肾损害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11年收到的9例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致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在9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在34~68岁之间,其中58~68岁之间为7例;均为超剂量使用;有5例患者同时合用了肾毒性药物;有6例在给药后的第2~3天即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致肾功能损害的研究,规范临床用药,加强肾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衣桂燕  张彩云  张萱  彦青 《中国医药》2013,8(3):353-355
目的探讨短时(12h内)静脉滴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12h内静脉用胺碘酮患者908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严重肝损害者7例,发生率为0.8%,病毒性肝炎指标均未见异常。静脉使用胺碘酮时间为1.0~10.0h,平均使用时间(6±4)h;胺碘酮使用总剂量为210~1150mg,平均(733±312)mg。静脉使用胺碘酮前有5例患者肝功能正常,2例轻度升高,A坍为15~78U/L,平均(39±21)U/L,AST为22~65U/L,平均(37±15)U/L。用胺碘酮后次日ALT为820~4845U/L,平均(2604±1295)U/L,AST为758~3962U/L,平均(2069±1091)U/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15d,平均(10±3)d。肝功能恢复后继续随访至少3个月,未再出现肝损害。结论短时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导致急性严重肝损害,其发生较早,及时停用胺碘酮后可较快恢复。在静脉用胺碘酮过程中应监测肝功能,尽量避免或及时治疗肝损害。  相似文献   

6.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关注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的信息通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中药不良反应用西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是否合适。方法以龙胆泻肝丸、痔血胶囊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例,从中医、西医不同的理论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对于龙胆泻肝丸、痔血胶囊出现的不良反应,西医学理论只能片面的说明不良反应结果,而传统中医理论则可对其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说明。结论对于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应借鉴国外不良反应监测经验,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核心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73例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至2010年6月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73例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涉及44种抗肿瘤药物,其中顺铂、吉西他滨、阿糖胞苷位居前三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86.3%;...  相似文献   

9.
1例57岁女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0年间多次随访肝功能均正常,乙型肝炎病毒(HBV)DNA〈500拷贝/m1。因骨折服用0.5g仙灵骨葆胶囊3粒,2次/d。2个月后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加服奥美拉唑20mg、1次/d;0.18g灯盏生脉胶囊2粒,2次/d。联合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389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29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乙型肝炎再活动。停药并接受甘草酸二铵胶囊、参芪肝康胶囊保肝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ALT 236U/L,AST 120U/L,HBVDNA 1.25×10^6拷贝/ml;2周后实验室检查:ALT 73U/L,AST 54U/L,HBVDNA2.36×10^5拷/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9月39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用阿苯达唑治疗出现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肝损害患者中男27例(69.23%),女12例(30.77%)。平均(36.44±9.77)岁。患者口服阿苯达唑400mg,3次/d,疗程3~17d,39例患者的ALT和AST分别由(17.11±7、94)U/L升至(104.07±58.20)U/L,(14、80±3.93)U/L升至(45.48±29.77)U/L。患者经保肝治疗10个月后,其ALT和AST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治疗出现肝损害(ALT和AST升高)可能和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有关。患者经保肝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曾亚  徐珽 《中国药业》2021,(5):95-96,I0001-I0003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14例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ADR及其转归。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ADR,男女比例相当;发生人群集中在41~50岁;平均用药疗程为(13.8±4.45) d。ADR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腹泻、胆红素血症、恶心呕吐、肝药酶升高等,无新发或严重ADR。ADR处理包括停药、药物干预、停药并药物干预,83.33%的患者在出院前治愈或好转,58.33%的患者在10 d内治愈或好转。12例患者中,11例有联合用药情况,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结论 LPV/r易发生ADR,但转归较好,很少出现停药情况。其所致ADR存在个体差异,多数为营养代谢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胆损伤。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用药疗程尽量不超过10 d是安全用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4至2009年中日友好医院上报的212例氟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以静脉剂型为主(85.38%)、女性患者比例高(72.64%),首次用药后出现症状的比例高(90.09%),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天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应重视氟喹诺酮药物首次用药后的监护,以及新的、罕见不良反应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特点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1990-2012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涉及68例病例,61~70岁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辛伐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肝损害,其他不良反应散在发生。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关注辛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护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2—2013年在本院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的46例ADR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ADR主要与年龄、联合用药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变态反应或静脉炎症状、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严重ADR。结论应加强该药品ADR监测,加大合理用药宣传,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22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8年12月间122例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ADR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22例ADR中既往有药物ADR史的17.21%(21/122),通过静脉给药的97.54%(119/122),用药过程中出现ADR的78.69%(96/122)。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所有病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重视患者ADR的既往史,并尽量采用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时宜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国内文献报道的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老年患者占56.67%;43.33%的病例用于治疗非说明书适应证的病症;13.33%的病例超剂量用药;70.00%的患者在用药开始后的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可发生首次用药和连续用药过程中;33.33%的病例有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累及6个系统-器官,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的全身性损害占60.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谨慎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性研究,以及修改完善说明书的安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
尼富苓 《中国药房》2013,(48):4545-4546
目的:了解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04—2012年收集到的36例苦黄注射液致ADR/ADE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ADR/ADE发生时间、ADR/ADE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ADE的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ADR/ADE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8.33%),与就诊的肝病患者性别比例相符;ADR/ADE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5min后,最慢为用药23d后;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8.46%);ADR/ADE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重视和加强苦黄注射液致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国内文献报道的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占61.29%;64.52%的病例明确有合并用药情况,其中8例怀疑因合并用药引发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一器官。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结合患者的基因类型使用该药;应严格遵照说明书用药、及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与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