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多苷以乙酸乙酯-丙酮(3:1)柱层析洗脱后,采用 HPLC 法进行测定。色谱柱: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henomenex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 pH=4.0)-乙腈-甲醇(60:15:25);流动相 B:甲醇。梯度洗脱条件:0~18 min,A(100%),18~25 min,B(100%),25~30 min,A(10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8 nm;柱温为15℃。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44~14.16μg·mL~(-1!r=0.9999)。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95.9%,96.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凤鸣  陆兴毅 《中国药师》2011,14(4):507-50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方法:样品以甲醇提取后直接测定,使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32∶6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室温.结果:雷公藤内酯甲线性范围为18.0~90.0μ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2.61%,RSD为0.8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5,(10):1081-1085
目的比较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及雷公藤总内酯日用量的差异,为该类制剂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内酯的含量,比较不同厂家3种成分日用量的差异。雷公藤甲素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8 nm;雷公藤内酯甲以乙腈-水(85:1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及雷公藤总内酯3种成分的含量为最高,其次为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最低,雷公藤甲素仅为雷公藤片的1/50、雷公藤内酯甲及总内酯为雷公藤片的1/8~1/10。临床上雷公藤甲素最高用量为53μg·d-1、最低用量仅为1.8μg·d-1,雷公藤内酯甲最高用量为1.2 mg·d-1、最低用量为0.1 mg·d-1,雷公藤总内酯最高用量为8.4mg·d-1、最低用量为1.3 mg·d-1。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雷公藤片雷公藤甲素相差近5倍、雷公藤内酯甲相近、总内酯相差近1倍。结论不同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及雷公藤总内酯的日用量存在明显差异,以雷公藤片最高、其次为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为最低。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雷公藤片之间、雷公藤多苷片之间及不同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之间所测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厂家的昆明山海棠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提取物中的内酯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雷公藤提取物中内酯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总内酯含量;HPLC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用薄层色谱进行样品定性鉴别.结果 测定了总内酯和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总内酯含量分别为1.2%、0.56%、1.4%;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分别为0.060%、0.012%、0.42%.样品的薄层色谱可检出分别与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对照品对应的斑点,但斑点大小差异较大.结论 不同来源的雷公藤提取物中内酯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了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多苷经柱层析洗脱后,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1.0m1.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雷公藤内酯甲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6~120μ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1.99%(n=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方法,并比较11个不同生产企业66批次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TMXB-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425nm。结果雷公藤红素在0.472~188.8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在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32%(RSD=3.13%)和101.19%(RSD=2.17%)。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不同生产企业甚至同企业不同批次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明 《中国药房》2006,17(9):696-69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雷公藤饮片水提物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超声萃取,经中性氧化铝柱洗脱分离后,在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8nm条件下测定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74~96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78%(RSD=1.57%)、98.2%(RSD=1.7%)。结论:2种含量测定方法均可用于雷公藤内酯醇的质量控制,尤以乙酸乙酯处理样品的方法分离、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棠合剂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棠合剂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以氯仿为洗脱剂,中性氧化铝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VPODSC18(1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3∶77)作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20 nm处测定.结果:在 2.74 ~96 mg·L -1 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 ;平均加样回收率 96.99% ,RSD为 1.79% (n=6).结论:方法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海棠合剂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scoverySUPELCO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含量等度洗脱测定、有关物质梯度洗脱测定,检测波长219nm,柱温25℃。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测定方法中,样品溶液在8~4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9%,溶液稳定性好。结论: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雷公藤内酯醇生物涂膜的质量标准,雷公藤内酯醇生物涂膜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雷公藤内酯醇生物涂膜经甲醇超声提取。色谱柱:Agilent2DRBAX SB-C18色谱柱(250×4.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7).检测波长:220nm。结果雷公藤内酯醇线形范围均在5~120μg·mL-1,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85)。平均回收率97.3%(n=9)。RSD〈3%。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刘树锋  张北平  王海  谭校 《北方药学》2014,(6):91+13-91,13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试验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分别出现肝功能异常、腹泻及月经推迟的患者数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提升了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和比较不同产地雷公藤根皮中3种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 Microsorb-100 C_(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进行洗脱:1→8 min 时梯度变化为50:50→70:30,而8→12 min 时70:30→100:0,最后保持乙腈洗脱3 min。进样量10 μL,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雷公藤定碱(wilfordine)、雷公藤吉碱(wilforgine)及雷公藤次碱(wilforine)被成功分离;线性相关性在0.9996~0.9998之间;3种生物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9.9%,98.8%,RSD 分别为0.99%,0.76%,0.64%。结论:用所建立的方法直接测定和比较了浙江、湖北、广西和福建雷公藤根中的3种生物碱含量,分离度高,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茎、叶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公藤叶吕提取物400、200mg/kgi.g给药,可明显减轻角又菜胶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的肿胀作用,对醋酸和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雷公藤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雷公藤属(Tripterygium)二种植物(雷公藤(T.wilfordii)及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的抽提物对青菜虫(Pieis rapae)的一些室内毒理效应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二种植物的抽提物对菜青虫具有拒食、毒杀,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处理后的幼虫大多数在体表出现黑斑,黑斑部分的表皮结构受到破坏;从昆明山海棠中抽提的一种纯生物碱——雷公藤次碱对菜青虫的体重和呼吸作用有严重的影响;同时,处理幼虫的脂肪体少且不饱满,消化道干瘪,中肠肠壁细胞和围食膜受到破坏。雷公藤根皮乙醇抽提物用于田间防治菜青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临床常用3种雷公藤制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昆明山海棠片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人日用量60倍药物,观察一般症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值,肉眼观察心、肝、脾、肺及肾的组织形态并计算脏器指数。对肝肾进行HE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AST值显著升高(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ALT值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AST/ALT、BUN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给药组肝、肾组织均出现一定程度病理损伤,其中肾组织损伤更严重,给药组间比较,昆明山海棠片肝肾损伤轻于另外两组。结论3种雷公藤制剂一次性大剂量给予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中毒症状,造成肝肾损害,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的急性毒性损伤较昆明山海棠片严重,而前两者之间的急性毒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HPLC-ELSD法测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P -ELSD法测定雷公藤甲素。方法 :alltech -CN色谱柱 (4 6× 5 0mm ,5 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4 5∶5 5 ) ;流速 :0 6mL/min ;检测器漂移管温度 :95℃ ;气流速 :2 5L/min。结果 :雷公藤甲素在 0 1~ 1 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加样回收率为 98 4 % (n =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 ,稳定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作为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剂量范围,比较其作用效果异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给小鼠灌胃不同量的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连续3天,通过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抗急性炎症的半数有效量(ED50),探讨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ED50分别为17.753μg·kg-1和9.236mg·kg-1,折合成雷公藤甲素分别为17.753和8.922μ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临床日用量的20.30倍和10.21倍。结论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导致的急性炎症,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抗炎作用强度为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片。提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均是雷公藤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雷公藤抗炎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玉  周激文 《云南医药》1998,19(4):242-243
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部位在抗生育剂量范围内,对小鼠抗本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T、B细胞增殖、血清IgG、补体C3、循环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器官重量等均无影响。而平行试验中环磷酰胺和雷公藤甲素都显示了明确折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甙”制剂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几年来雷公藤的研究进展,对“雷公藤多甙”的药名、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作简要评价,提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英  杨炯 《江苏医药》2003,29(9):658-66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形态学观察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哮喘豚鼠体内嗜酸性粒细胞 (Eos)凋亡的影响。结果  (1)哮喘豚鼠体内Eos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豚鼠 (P <0 0 5 )。 (2 )哮喘豚鼠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后 ,体内Eos凋亡率显著增加 (P <0 0 1) ,并伴随气道炎症和哮喘反应的减轻。结论 诱导哮喘体内Eos凋亡是雷公藤多甙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