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楝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中分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醇(Ⅱ)、苦楝酮(Ⅲ)、苦楝二醇(Ⅳ)、香草醛(Ⅴ)和香草酸(Ⅵ)。根据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苦楝新醇(Ⅰ)为新化合物,对菜青小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中分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醇(Ⅱ)、苦楝酮(Ⅲ)、苦楝二醇(Ⅳ)、香草醛(Ⅴ)和香草酸(Ⅵ)。根据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苦楝新醇(Ⅰ)为新化合物,对菜青小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了苯酰基脲类、噻嗪酮这两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和应用的有关杀虫特性及其目前在防治几类农作物害虫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在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川楝素对粘虫幼虫具有特殊的作用,它的作用与杀虫脒有相似之处,它不直接杀死害虫,而通过对害虫化学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重作用,引起害虫产生拒食反应,并出现行为反常及其它神经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对我国楝属(Melia)植物主要分布区的川楝、苦楝的树皮、果实及叶片中川楝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川棘、苦楝样本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树皮中的含量以贵州(沿河),陕西(西乡)采的苦楝及河南(扶沟)采的川楝较高,分别为5.160、4.697和4.223mg/g。果实中川楝素的含量都较低,苦楝果中仅含微量或测不出。杭州采的川楝果中川楝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其它楝果样本,而且比其树皮的含量还高(分别为0.800和0.574mg/g)。所采的楝叶中在该测定条件下测不到川楝素存在。楝科中其它9种非楝属植物树皮中不含有川楝素。从整个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川楝素只存在于楝属植物树皮中,果中也有少量分布,川楝中川楝素的含量不一定高于苦楝。各样本中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是否与其分布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土壤等因素有关,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高速液相色谱测定了川楝素含量的各地楝树样品水提物及几种川楝素产品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讨论了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叶、果样品中虽不含或仅含少量川楝素,但对试虫仍表现出一定的活性。皮中含有较丰富的川楝素,其含量与拒食活性呈正相关,但与毒效作用不相关。四川样品川楝素含量及生物活性均很高而值得重视。川楝素粗产品相对于纯川楝素而言对试虫具更高的生物活性。这种川楝素含量与活性的非线性关系说明样品中其它成份也具活性或与川楝素有着协同作用。通过测定、分析和讨论,指出用川楝素粗产品防治菜青虫是一经济、有效,可行的措施。文中应用了评判援效型杀虫剂的新方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以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了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主要是触杀作用;噻嗪酮也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但难以由叶片渗透转移到叶鞘部位起杀虫作用。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蝉散和甲胺磷,以每亩2.5~5克有效成份的剂量在褐飞虱大发生代前一代的若虫中期施用,既有效控制了当代飞虱,又压低了大发生代飞虱的数量。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稻田蜘蛛的数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中分得苦楝新醇(melianoninol,Ⅰ)、苦楝醇(melianol,Ⅱ)、苦楝醇(melianol,Ⅲ)、苦楝二醇(meliandiol,Ⅳ)、香草醛(vanillin,Ⅴ)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Ⅵ)。根据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苦楝新醇(Ⅰ)为新化合物,对菜青小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6年在我国海南省万宁县首次引种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的初步结果表明,印楝树适宜在该地种植,在没有采取特殊保护措施的自然条件下能顺利越冬越夏,生长情况良好。育苗三个月即可移植出圃造林。移植两年后可郁闭成林。平均株高可达6米,胸径达9.8厘米。树龄两年即出蕾开花,首次花期在4~5月份。同年8~9月份果实成熟,产生的种子具有正常生活力。据试验期间观察,印楝还具有较强的抗风和耐旱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是值得进行大量推广的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苦楝(Melia azedarach L.)油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的毒杀作用,可能是因油剂堵塞螨的气门造成窒息而死亡。用电镜扫描的方法比较了桔全爪螨和捕食螨的气门结构,指出气门结构的差异是产生选择毒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乳化苦楝油的经济、简易、有效的配方和方法。室内测定,苦楝油对桔全爪螨LC_(50)为0.27%;大田防治试验的效果达93.7%,是一种优良的高效杀螨剂。利用植物油防治柑桔叶螨具有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