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在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列腺癌合并持续性出血患者共80例,其中采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患者58例,采用止血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患者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成功止血时间、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和复发出血的发生情况,评估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58例患者中,47例平均3 d血尿停止,8例转为镜下血尿,3例经第二次栓塞术后停止出血。栓塞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复发出血5例。药物保守治疗22例患者中,5例平均7 d血尿停止,9例平均15 d转为镜下血尿,8例保守治疗失败,转为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保守治疗有效的14例患者中8例12个月内出血复发。结论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血肿是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的较少见但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肾被膜下,肾周血肿目前文献中鲜有报道。现将邹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被膜下出血救治过程及从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5例临床完整资料,将术后未发生严重出血患者95例纳入A组,将严重出血患者10例纳入B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肌酐(Cr)〕消化性溃疡史、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等数据.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偏瘦及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均可能是诱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高龄、偏瘦及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等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早期预防对策,以预防术后发生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应用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介入血管内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实施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患者于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若无出血且3个月内无出血现象定为显效;患者出血量于术后甚小,加之3个月内无出血现象定为有效。结果 43例患者中,仅有6例于首次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第一周内再次引发大咯血,出血状况于第二次介入治疗后方停止。所有患者的出血于3个月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100%。尚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34.88%。结论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可获取确切疗效,可靠性与安全性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治疗直径2~3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15-05~2018-02收治的67例直径2~3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mPCNL组44例,FURL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总费用、二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PCNL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较FURL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mPCNL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FURL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CNL组总体清石率达95.45%; 41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1例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严重的肉眼血尿,伴血红蛋白持续性下降,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提示假性动脉瘤,予栓塞处理; 5例患者出现发热,未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发症; 6例患者在复查CT时发现肾包膜下血肿,3个月后复查血肿吸收。结石残留2例,均位于肾下盏,因其他因素未作进一步处理。FURL组总体清石率达91.30%; 15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1~3 d后肉眼血尿自行消失; 8例患者出现术后SIRS,改用"泰能"抗感染治疗; 5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均由术中反复进鞘所致; 3例患者出现"石街"形成,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处理; 1例患者术前存在感染,且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肾包膜下血肿,保守治疗,12周后复查CT,血肿吸收。结论 mPCNL及FURL处理直径2~3 cm单发肾结石各有特点,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3例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均为膜部VSD,其中2例为膜部瘤多发缺损。1例患者术后溶血严重而迅猛,数次输血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糖皮质激素(疗程1~2个月)、碱化尿液、充分补液。随访2~6年,3例患者扩大的左心室均得到显著恢复,2例患者仍然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溶血是先心病行介入封堵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肾动脉栓塞疗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多囊肾伴严重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多囊肾致尿毒症、已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年。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腰部剧痛,随之出现肉眼血尿伴有血凝块。B超检查提示,双肾明显增大(左肾20.0×11.7cm,右肾16.6×7.8cm),以左肾为明显,左肾囊肿破裂不能排除.遂用无肝素血液透析,并用云南白药、维生素K、安络血、先锋V号等药物及新鲜血、凝血酶原复合物,效果不显。患者血压逐渐下降,血凝块不断排出,腰痛难以忍受。血红蛋白由75g/L降至40g/L,血压由20/10kPa降至14/7kPa,遂决定做肾动脉栓塞术。选用0.635cm内径导管插入肾动脉内,注射泛影葡胺造影证实左侧囊肿破裂出血后,将剪成0.5×0.5mm大小的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注入出血部位的相应肾动脉分支,将该动脉栓塞。栓塞术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逐渐回升,膀胱镜证实左输尿管无出血,但栓塞术后患者腹痛曾一度加剧,经对症处理后逐渐减轻,1周后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情况良好,尿量仍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84例经CT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岁以上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为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25例,Ⅴ级2例.出血后6~72 h内,经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89个动脉瘤,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结构,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技术和支架结合技术栓塞.术后给予脱水、扩容、扩血管、腰穿及(或)间断腰大池引流,同时对并存疾病予以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个,技术成功率93.3%.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68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与技术相关的死亡1例); 结论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存症多、全身状况较差,介入栓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开颅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01~2016-01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手术组(48例)和介入栓塞组(51例),统计两组术后脑梗塞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GO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40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2例。术后一个月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栓塞组GOS评分良好率为96.07%(评分≥4),开颅手术组良好率为83.33%,介入栓塞组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梗塞发生率介入栓塞组为3.92%,开颅手术组为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介入栓塞组为7.84%,开颅手术组为12.50%,介入栓塞组均低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介入栓塞组为5.88%,开颅手术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肾内型肾盂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14例肾内型肾盂肾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结果 14例均一期完成手术,一次清石率92.8%(13/14)。术后随访6个月-2 a,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无再狭窄者。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肾内型肾盂肾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翁成钊  王超  张峻  林思慧  林冲  陈世耀  蒋炜 《肝脏》2024,(2):157-161
目的 了解伴自发性门静脉分流(SPSS)的孤立性静脉曲张(IGV-1)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SPSS的IGV-1破裂出血患者,记录不同的类型的SPSS患者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门静脉有无血栓、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治疗方式,随访3年,记录术后再出血次数及生存情况。结果 纳入IGV-1破裂出血患者37例,15例存在脾肾分流道,14例存在胃肾分流道,8例同时存在脾肾分流和胃肾分流。18例进行TIPS治疗,随访中出现再出血4例,肝性脑病4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6例,随访中再出血4例,死亡1例。内镜治疗患者9例,随访中再出血3例,肝性脑病1例,死亡1例。单因素Cox回归发现门静脉血栓(PVT)和HVPG是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SPSS的IGV-1患者再出血、腹水和PVT发生率较高,同时PVT和HVPG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流形式对IGV-1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行上气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上气道手术治疗的36例OSAHS伴RH的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进行血压监测和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于术前,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上气道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脾肿大,胃镜提示有中度至重度胃食管静脉曲张并有活动性出血。行经皮肝穿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观察止血率、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结果]21例患者均取得成功,15例出血立即停止,6例于1周内有少量出血。4例分别于术后5、8、15及20个月后再次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双介入疗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控制急性出血、降低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摘要1.1 病史 患者男性 ,18岁 ,因“反复尿检异常 3年 ,双下肢皮肤紫癜伴肉眼血尿半个月”入院。缘于3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无诱因地发现尿色呈洗肉水样 ,持续一天后消退 ,当时不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尿中亦无血块 ,无皮肤紫癜 ,双下肢不浮肿 ,也不伴发热、关节痛等其他全身症状 ,仅对症治疗。 3年来“肉眼血尿”未发 ,但尿检一直存在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 2 0 0 0年 4月曾住本科行肾活检。组织学改变仅表现为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 ,免疫荧光检查证实IgA沉积。出院后一直服用“益肾丸”及“清肾丸”治疗 ,期间曾…  相似文献   

15.
马骏  施敏  董金彬  孟文颖  王娜  魏珏  马加力  王玉刚 《肝脏》2013,(12):808-811,819
目的:探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对Rho-ROCK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PTVE+PSE)治疗5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实时 PCR 检测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 PBMC 中 Rho、ROCK1和ROCK2的表达,Western 印迹观察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 PBMC 中 Rho、ROCK1、ROCK2、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1(p MYPT1)及总 MYPT1(tMYP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急诊止血率达100%;术后曲张静脉消失、WBC、PLT 明显上升,治疗后1、4、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 Alb 明显上升,TBil、INR 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Rho、ROCK1、ROCK2 mRNA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组的 Rho、ROCK1、ROCK2 mRNA 表达明显低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 Rho、ROCK1、ROCK2、p MYPT1蛋白表达较术前明显下调。结论分阶段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及改善肝功能,其疗效可能与影响调控 Rho-ROCK 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介入术即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8例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治疗,观察止血有效率、1 a内再出血率及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WBC、PLT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17例(91.4%)止血有效,随访观察1 a仅15例(12.8%)发生再出血;余11例疗效欠佳,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术前、PTVE及PSE后FPP分别为(38.76±8.78)、(42.78±9.51)、(4.08±5.72)cmH2O,后两者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WBC即恢复至正常,且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其后均逐渐降至正常.结论 PTVE联合PSE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近期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及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病史长、病情重、体质差、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单纯肉眼血尿1例、腰腹痛5例(伴血尿1例)、无症状2例,术前拟诊肾肿瘤5例、肾盂肿瘤2例、输尿管肿瘤2例。均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8例分别为I期2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7例随访1—15a,3例存活。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辅以放疗和化疗等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8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53例接受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36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及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联合组再出血率分别为0.0%、5.7%和15.1%,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患者分别为0.0%、16.7%(P<0.05)和44.4%(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但在6个月后又有所下降,两组生存患者 Child-Pugh评分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采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损伤小、安全性好,控制再出血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 ~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 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相似文献   

20.
吴刚  武立新 《山东医药》2008,48(39):6-7
目的探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范围及在前列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术中根据情况行膀胱造瘘或不造瘘,术后保留尿管4-13 d。结果手术时间50-145 min。1例术中发生耻骨后静脉丛破裂出血而改行经膀胱手术,1例术后第4天发生大量血尿行开放止血,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进一步行去势手术,其余21例手术过程顺利。随访3~5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排尿满意。结论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保留尿道生理结构完整性,术后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是BPH的良好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