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我院手术室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为患者围手术期提供一体化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为手术医生提供个性化手术配合服务。通过对患者及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比较分析开展无缝隙护理前后的差异。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开展无缝隙护理后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手术护士的理论合格率、专业技术优秀率均有提高(P<0.05)。结论 通过采用无缝隙护理方案,有效地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加强医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增加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团队意识,最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98例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包括无缝隙护理团队的建立、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成员的培训教育、无缝隙护理方法的实践;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感染、堵管、导管移位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可保证导管维护的规范化、标准化、连续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消除影响膀胱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方法对56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责任制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膀胱肿瘤术后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对肾移植术后患者交接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在无缝隙管理理念启发下,设计了3种"肾移植术后患者交接记录单",以规范肾移植术后患者交接护理流程,减少工作遗漏。结果建立肾移植术后患者交接的无缝隙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无缝隙护理有利于对患者交接等接口环节质量进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荀芳 《护理与康复》2011,10(8):722-723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对入住的3 065例老干部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提供个性化护理,营造人性化住院环境,开展"温馨住院"活动及出院后的延伸服务.实施无缝隙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干部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在口腔门诊的实践效果。方法广州市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针对口腔门诊患者在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这3个时间段内的需求特点,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全程、优质、无缝隙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结果实施"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后,护士服务患者的时间增加了(18.5±1.3)min;医护比由原来的1∶1.06提高至1∶1.3;椅护比由原来的1∶1提高至1∶1.2;患者失约率由33.3%降至8.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3.3%提高到99.4%;患者对诊位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由61.1%提高到96.7%。结论 "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把患者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的护理服务进行有机的衔接,充分满足了口腔门诊患者的护理需求,体现了护理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无缝隙护理管理的120例ICU患者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以前的12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的死亡率、差错的发生率、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管理有助于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医院实施无缝隙护理前后对护理质控扣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护理质控扣分情况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道肿瘤中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ESD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8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消化道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ICU患者提供全程化、个性化、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方法:利用无缝隙护理的本质找出未施行优质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有针对性地对ICU护士进行培训及实施无缝隙优质护理方案。结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结论:无缝隙优质护理的实施,提高了ICU护理服务质量,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1.
熊宇  蔡红玲  谢青 《现代护理》2007,13(21):2019-2021
目的探讨无缝隙健康教育在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2例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患者询问次数、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书面测试分值、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无缝隙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连续的疾病相关知识,从而采取健康的行为,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69-1670
目的观察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常规组和无缝隙组两组各3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无缝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无缝隙组抢救成功率为94.59%高于常规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组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常规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可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在护理质量中存在的许多质量缝隙,更好地进行医院质量管理。方法针对当前在护理管理中的"条块"分离所出现的质量缝隙,我们借鉴航空管理模式,建立了"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结果通过近三年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就诊人数大幅度增加,医院效益持续增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因服务及质量等方面问题的投诉显著减少。结论"无缝隙"质量管理改变了以前护理质量管理只重视"条块"管理而带来的诸多问题,避免了质量缝隙的发生,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使用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患者中的应用及成效,旨在改进牵引护理质量。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使用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患者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构建无缝隙护理管理团队,对牵引流程进行规范,调查50名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牵引期间无效牵引的发生率,并将调查结果与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前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0.05),牵引无效率明显下降(P 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使用控制性轴向牵引自控器患者中应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无效牵引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内容包括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概念、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认为无缝隙护理是国外新衍生而来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进行分析,对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管理方式及服务过程进行改革,紧密医护合作,加强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可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等目的。虽然无缝隙护理理念现已经在包括泌尿外科等许多病区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仍只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拥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其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16年6~12月期间收治的500名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期间收治的500名住院患者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调查分析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前后本科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本科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无缝隙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儿科无缝隙护理183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行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更完整、更仔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理念[1],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推动护理专业发展.近年来,我科将无缝隙护理管理运行模式融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感染的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缝隙交接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11月78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转运方式进行转运交接;2014年12月~2015年6月86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无缝隙交接运用于转运交接中。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时间、交接后问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交接后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缝隙交接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交接转运中的应用,缩短了交接时间,降低了不良事件和交接后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手术室-ICU交接班质量,保证了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