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以调神止痛、疏经通络、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灵活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筋经刺法、刺络放血等治疗方案,治疗罕见病原发性臂丛神经炎1例,疗效确切。不仅有效遏制了患者的进行性肌肉萎缩,还恢复了上臂运动功能。此法简、便、廉、验,解决了西医难以解决的康复难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思路,现介绍如下。李某,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进性出现左上肢抬举无力,不伴疼痛麻木等不适感。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及北京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在总疗效、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醒脑开窍针法.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1],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病变[2],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及痉挛,为致命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以上患者于发病后3年内死亡[3],目前病因未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漏诊.石学敏教授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华佗夹脊刺、经筋刺法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肩峰下滑囊炎以肩部外侧疼痛、上臂外展外旋疼痛加剧和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滑囊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在临床上,常将其与肩部的关节、韧带、肌腱等病变统归于肩周炎范畴进行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致于部分患者日久不愈而出现滑囊壁内粘连,甚至肌肉萎缩的严重后果。笔者运用透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治疗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机械通气患者肌无力临床疗效。方法将脓毒症/MODS接受机械通气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脓毒症基础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针治疗(双侧上肢选用肩髃穴和曲池穴,双侧下肢选用髀关穴和足三里穴),每日2次,每次30 min。治疗起点为首次行电刺激疗法时,治疗终点为呼吸机撤机成功。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臂周长、大腿周长、肱二头肌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终点时,对照组上臂、下肢均有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上臂周长、大腿周长以及B超下测量肱二头肌厚度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组患者经电针刺激治疗后未发生明显肌肉萎缩,上臂臂围、大腿肌肉及肱二头肌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Lovett肌力分级评分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治疗终点时,治疗组肌力较前明显改善,两组Lovett肌力评分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刺激脓毒症/MODS机械通气患者可防止肌肉萎缩及肌无力的发生,对肌肉恢复和再生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 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法进行随机分组。醒脑开窍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配合平衡阴阳针刺法。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MAS)、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表面肌电图(sEMG)。结果 醒脑开窍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联合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主动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和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方面,联合组优于醒脑开窍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的肌力、肌张力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肌力的改善,两种治疗方案作用相当。对于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平衡阴阳针法的作用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起病2周~15个月内,表现为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配合电针早期干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康复训练之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醒脑阴阳透刺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都有减少,治疗组、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癌性疼痛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癌性疼痛体会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王旭笔者运用毫针刺法治疗了2例癌性疼痛患者,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所治的病人系转移性肺癌(病变浸润肺上沟),出现臂丛神经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同侧肩关节及上肢疼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伴咳嗽,咯痰...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证治疗中风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在恢复期中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电针并用配合背俞穴铺灸。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力推石氏中风单元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刺血醒脑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的不同,以及两组在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所产生的变化,并评价刺血醒脑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及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高,F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CA评分提高更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在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中,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刺血醒脑法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少数几例轻微头痛、恶心等不适。结论刺血醒脑法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提高FCA评分,同时降低其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价。  相似文献   

14.
肌肉萎缩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面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患者患侧眼裂变小,鼻唇沟变深,鼻唇沟、人中沟及口角歪向患侧,面部肌张力减低的患者可见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此类疾病仍缺乏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赵红义 《中国针灸》2021,(2):192-192
项背肌筋膜炎(fasciitis of nape muscle)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以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上臂疼痛或乏力等临床症状为主,其中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等常被累及。笔者应用九针围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结合枕三经排刺法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醒脑开窍结合枕三经排刺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S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结合枕三经排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石学敏院士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石院士从"百病始生,皆源于神,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的整体观念论治本病,治疗中以神为本,注重对"神"的调节,提出了治疗本病的新方案,重视手法的运用和针刺手法量效关系,辅以经筋刺法对症治疗,在数十载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此方案解决了西医对于本病仅对症支持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难题,在改善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方面均显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醒脑调神刺法配合益智饮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ADL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西药安理申,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运动功能(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促进静脉张力,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2组均行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理疗、吸氧,治疗组同时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价方法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定,观察2组疗效。结果组内比较,2组肢体运动能力达到BrunnstromⅣ期以上认定为治疗有效,2组患者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2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组间比较,治疗后肢体运动能力有效患者人数以及FIM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促使脑及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使缺血区的灌注压增大,积极调节和调动脑组织的微血管循环,使血管的代谢和功能正常,促进患者尽早清醒,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使神经冲动传导变得容易,在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强化主动肌肌力,增加起等张收缩的能力,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中西并重,共奏奇效,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