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蒡子辛苦性凉,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临床常以之治风热诸症,其效颇佳,如善治风热外感之银翘散中,即有此一味。而言其善能通便,此亦笔者临证所得。曾医一病者,夏月感冒,发热咽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投银翘散加射干2剂,以牛蒡子善能利咽解毒散肿,增量至15g,逾日患者来告,病已瘥矣,且素常便下不通之症,亦豁然而解。细思方中并无通便之品,何有此功,良久始悟此或为牛蒡之  相似文献   

2.
牛蒡子治疗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蒡子辛苦冷滑,能降气下行,滑肠通下作用较强,治疗便秘,效果良好,这是笔者学习王渭川教授妇科用药经验(新中医1983;(3):10)并用之临床多年的体会。王教授于便秘患者舍大黄、芒硝、麻仁之属,而单独重用牛蒡子24g,显寓深意。牛蒡子以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为人所熟知习用,其通便之功竟被埋没遮蔽。四版教材《中药学》介绍牛蒡子时,在  相似文献   

3.
谭斌杰  罗学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M0005-M0005
银翘散方出自清代吴菊通《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温病初起、风热表证。笔者用该方治愈四例病症,感有必要列出。  相似文献   

4.
中药银翘散对小鼠流感A_2病毒感染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感染流感A_2病毒的小鼠进行了银翘散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甘草、荆芥和淡豆豉以5:5:3:3:3:2.5:2:2.5的比例经煎煮提取而成。在银翘散的8种配伍成分中,甘草和牛蒡子的提取物是该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中作为该方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的牛蒡子素(arctigenin)被认为是一种针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物质。  相似文献   

5.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效。临床上较常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等症。笔者在市场上发现一批牛蒡子伪品.与真品混用,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其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感染流感A2病毒的小鼠进行了银翘散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甘草、荆芥和淡豆豉以5:5:3:3:3:2.5:2:2.5的比例经煎煮提取而成。在银翘散的8种配伍成分中,甘草和牛蒡子的提取物是该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中作为该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中作为该方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的牛蒡子素(arctigenin)被认为是一种针对小鼠观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物质。  相似文献   

7.
牛蒡子来源于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能。在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且用量大。笔者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牛蒡子品种较为混乱,除了以前发现的木香果实和大鳍蓟的果实外,又有将同科植物绒毛牛蒡子Arctiumtomento-sumMill.的果实充当牛蒡子药用,也有与牛蒡子掺合后销售的。为此笔者对牛蒡子和绒毛牛蒡子做了鉴别,具体分析如下。1 性状区别1.1 牛蒡子呈长倒卵形,两端平截,微弯曲,顶端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长5~7mm,宽2~3mm,表面呈灰褐色,带紫…  相似文献   

8.
中药牛蒡子的近期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子属清凉解表药,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笔者在学习《中药学》教材过程中发现中药牛蒡子现代应用较多。本文对它近几年的资料进行检索,归纳,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冉华康  王益平  潘小华 《中成药》2008,30(2):277-278
复方荆防合剂是重庆忠县人民医院在多年临床治疗、应用过程中研制的自制制剂,处方由荆芥、防风、牛蒡子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疏散风热、解毒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发疹、皮肤瘙痒,临床收到了满意效果。牛蒡子为制剂中重要的臣药,具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之功效。牛蒡苷为牛蒡子的特征性有效成分,制剂原质控标准为合剂的通则检验与定性鉴别,无含量测定,本试验采用HPLC对复方荆防合剂中牛蒡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定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风热外感罗某,男,6岁。发热恶寒(热重寒轻)一天,头痛,鼻塞,流浓涕。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属风热袭表,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9克,连翘6克,淡竹叶5克,荆芥5克,牛蒡子5克,薄荷3克,芦根3克,桑叶6克,甘草2克。三剂而愈。  相似文献   

11.
HPLC 测定银翘散中牛蒡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桔梗、薄荷、淡豆豉、甘草9味药材组成[1],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2]。本方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册)》,现标准中只有药材的显微鉴别项目,尚无含量测定项目。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和木脂素类[3],臣药牛蒡子中的牛蒡子....  相似文献   

12.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解毒之功效,是人所共知的,但以其治疗扁平疣,却鲜为医者应用。笔者近年来用牛蒡子治疗其他疾患时,意外发现患者原赘生之扁平疣竟不治自愈。据此,我们单独采用牛蒡子治疗扁平疣20余例,都收到了满意疗效。具体用法是:将牛蒡子略炒后研末,每服3g,服时可酌加少量白糖,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用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为临床治疗外感的极常用方.但对银翘散之药物组成,高校四、五版《方剂学》教材均未载元参,《温病条辨白话解》在银翘散去豆豉加丹皮细生地大青叶倍元参方后注中也说道:“本方倍元参的倍字或系传写之误,查银翘散是辛凉清解风热的方剂,药物组成只有连翘、二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豆豉、牛蒡子等九味药,并没有元参这一味药,元参是滋阴降火的药,在加减法里面有项肿咽痛者加元参、马勃的记载,可见元参是  相似文献   

14.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卷一,本方遵循《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炙甘草组成。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谯凤英主任医师从医济世三十余年,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谯师悟银翘散成方之意,循辛凉解表之  相似文献   

15.
治耳鸣六法     
一、疏散风热法本法用于风热表证所引起之耳鸣。本型耳鸣多见于咽鼓管的卡他性炎症、急性中耳炎,或因病毒感染所致之前庭神经炎。其特点为起病快,病程短。盖风热病邪自口鼻而入,多犯人体之上部,干扰耳鼻咽喉等清窍,此时病变尚在表在上,可遵《内经》“因其轻而扬之”之治则因势利导,临床常用银翘散加减。典型病例:周××,男性,15岁,学生。初诊日期1982年4月20日。诉四天前恶风发热,头晕头痛,鼻流浊涕,咽红咽痛,昨起寒热已罢,但感右耳,如蝉叫声,时而有卡嗒样声响。诊为外感风热,予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2克,竹叶10克,荆芥8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芦根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RP-HPLOC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活性成分牛蒡子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YWGC18色柱(250mm*4.6mm,10um),已腈-水(25:7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78nm,室温下对牛蒡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进行量在0.22~1.10 ug范围内,牛蒡子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1%;RSD为0.8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痛一证,原因比较复杂,而治疗头痛症的中药和方剂也很多。现仅就牛蒡子在临床治疗头痛来谈谈个人的体会。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种子。性味辛、苦,微寒。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等作用.多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头痛,麻疹疹出不透等证。据近代药理研究:牛蒡子内服有解毒、消炎、排脓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牛蒡子治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牛蒡子不仅善于疏散风热,利咽散结,解毒透疹,且通便作用颇佳。余常将其治疗实热内结及阴虚便秘,每每获效,现介绍如下。何某,女,32岁,教师。1993年9月18日诊,面部通红,常起痤疮,多年不愈,继则大便干  相似文献   

19.
牛蒡子治疗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涛 《中医杂志》1997,38(10):581-581
牛蒡子本为解表药,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之功效,临床多用于风热喉痹,斑疹不透,而近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提取物有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的作用,笔者曾以牛蒡子为主药观察治疗Ⅱ型糖尿病48例,观察结果,此法对改善糖尿病人全身情况及降低和稳定血糖,确有较高疗效。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党参、麦冬、熟地、山萸肉、茯苓,水煎服,每  相似文献   

20.
牛蒡     
正牛蒡又名大力子、狗宝、黑萝卜、白肌人参等,为菊科2年生的草本植物,为药食两用食物,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牛蒡花、牛蒡叶也可入药。其性味甘、凉,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之功,适用于感冒咽痛、咽喉不利等。中医学认为,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解毒透疹、止痛消肿之功,可治热毒或湿毒所致疮疡肿痛,效果明显。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