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手足外科将血循环观察护理小组进行设立的具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血循环观察护理小组设立前60例手足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血循环观察护理小组设立后60例手足外科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较低,两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手足外科设立血循环观察护理小组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部分足拇趾再造缺损指尖术后血管危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房部分足拇趾再造缺损指尖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42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手足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足拇趾再造缺损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3例,动静脉危象3例,干预组动脉危象0例,静脉危象1例,动静脉危象1例,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管危象明显下降(X2=-10.66,P〈0.01);对照组术后早期血管危象5例,术后晚期血管危象3例,干预组术后早期血管危象2例,术后晚期血管危象0例,干预组术后早期和晚期血管危象均明显减少(x^2=4.10,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12.53+2.14)d,干预组住院时间(8.17±2.0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30,P〈0.01),对照组住院费用(18983.53±1391.14)元,干预组住院费用(15362.02±1281.37)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27,P〈0.01);对照组病人满意24例,不满意18例,干预组病人满意度31例,不满意9例,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0,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足拇趾再造缺损指尖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疼痛教育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行显微手术的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术前常规护理和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有效率、疼痛认知情况、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认知情况及疼痛控制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术前疼痛教育有助于减轻手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树立对疼痛的正确认知,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接受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知识的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89%,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4.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断指再植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8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概率以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的危象发生率为8.75%,对照组的危象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的危象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再植成活率为93.75%,对照组的再植成活率为80.00%,观察组的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断指再植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等危险因素可造成治疗效果减弱,因此需采取具有预见性的措施,以防止血管危象发生,从而提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放血护理在末节断指再植动静脉危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手足外科病房末节断指再植动静脉危象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挑拨”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121放血。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及再次手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住院天数为(18.23±6.14)d,再次手术发生率为33.3%(17/51),感染和坏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12/51)和17.6%(9/5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76±4.59)d,再次手术发生率为17.6%(9/51),感染和坏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5/51)和7.8%(4/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情况比较,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11例,发生率为21.6%;再植指成活数35例,发生率为68.6%;患者满意度76.5%(39/51);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3例,发生率为5.9%;再植指成活数49例,发生率为96.1%;患者满意度94.1%(48/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放血护理能够减少末节断指再植动静脉危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再次手术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住院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间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手术患者术后满意程度。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同时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更能控制手术室感染,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生理、心理、社会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12,P <0.05),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132,P <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谢菁 《大家健康》2016,(4):248-248
目的:探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112例鼻窦炎手术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明显提高鼻窦炎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道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具有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缓解开腹手术病人术后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我院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211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清醒状态时都有所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术后2 d观察组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情况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疼痛护理能有效地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CNP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806,5.6967,P〈0.05)。结论对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实施CNP,能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护理差错;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断指患者84例共84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例,前者给予基础术前及术后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对比预后。结果:干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1.90%、血管危象救治失败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23.81%,患者满意度83.33%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治疗与基础护理外,存在其它因素可致血管危象,通过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有助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及时发现、处置危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袁焕玲 《大家健康》2016,(4):252-253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畅 《大家健康》2016,(2):252-25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3%(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管海梅 《大家健康》2016,(7):221-222
目的:研究分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疼痛进行护理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2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 >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及评估,并针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患者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医院设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护理门诊的效果及改进。方法设立PICC护理门诊,制定责任规范,完善坐诊制度,进行多科室合作及质量控制,比较PICC护理门诊患者(观察组)及护士长轮流坐诊的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90%,对照组为5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设立PICC护理门诊能够明显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品管圈活动)小组在我院ICU设立的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2例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活动小组成立前后为时间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为0,有创通气时间为(8.15±3.16)d;对照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1.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8%,有创通气时间为(12.82±3.49)d,两组再插管率和有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6/36),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89%(1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83.33%(3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77.78%(2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可明显减少脑干出血患者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