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复方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构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成药处方的规范化数据库,利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主要的证型、中药加以分析。结果 构建了含169个中成药处方的规范化数据库,涉及中医证候33类、中药362种。频次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慢性肝炎以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为主要证型,中药性味以苦、寒、甘、温为主,主要归肝、脾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茵陈、黄芪、丹参等,关联规则总结出主要药对13对,利用复杂网络筛选出了3个主要证型的核心处方,并将不同证型的核心处方加以比较,绘制了韦恩图。结论 中成药治疗慢性肝炎的基本治法包括清热利湿、益气养血、理气活血等方面,其中核心治法为扶正祛瘀,还应重视清热利湿药物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依据证型病机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王念  冷媛媛  刘骏  顾浩  王忠 《中草药》2022,53(6):1801-1809
目的 分析已上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方法 收集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症状分类,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证型及主要症状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发现与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筛选出138种中成药,含203味中药,涉及11个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查找“消渴”“糖尿病”等关键词,找出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处方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中医医案知识服务共享系统、复杂网络分析软件(Liquorice软件)对所涉及中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71种,涉及中药158味,得出了这些药物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特征及组方规律;得到71种中成药的核心处方;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内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燥热兼气虚血瘀证,并分别得到5个证型的核心处方及相应配伍。结论: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已上市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进行组方分析,得出其用药规律及和核心处方,可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岭南地区医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规范为痰瘀互结、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肾两虚证,提取有疗效的处方的中药,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各证型用药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7首,涉及药物127味,其中痰瘀互结证的处方有34首,湿浊内停证30首,肝郁脾虚证15首,湿热蕴结证12首,脾肾两虚证6首。结论:总结出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方为山楂、丹参、茯苓、泽泻、柴胡、白术,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中药配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董湘玉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常用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挖掘临床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泄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筛选董老接诊患者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泄泻者,对处方进行整理,录入系统,分析董老治疗肝郁脾虚泄泻的常用药物,常用药对,核心组合,提取新方。结果:通过收集明确治疗肝郁脾虚泄泻处方162张,包含中药89味。统计药物出现频次,计算常用药对36对,得出规则19条,演化3~4味药核心组合30个,并形成新方7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可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处方经验,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岭南名中医治疗脾虚证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万方及VIP中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治疗脾虚证的方剂184首,涉及中药282味,出现频次≥15的药物共有29味;进而演化出2~4味药的核心组合57个,形成新处方12个。结论通过对岭南名中医治疗脾虚证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健脾化湿法为岭南脾虚证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临床治疗脾虚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治疗腹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其现代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腹泻的所有中成药,收集各处方用药、功能主治等信息,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的主治证候、主治西医疾病、中药性味及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对所有治疗腹泻的中成药处方及其高频证候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并得出候选处方。结果一共纳入治疗腹泻中成药处方250个,包含主治西医疾病12种,使用频率最多的疾病为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主治证候59种,使用频率最多的证候为胃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湿困脾胃证;处方共涉及中药369味,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24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甘味,其次为辛味、苦味,主要归脾、胃、肺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13、23、11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54、46、24条。治疗胃肠湿热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香连丸合黄芩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异功散,治疗食积证/脾虚食积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健脾丸加减。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与5首新处方。结论基于治疗腹泻中成药处方分析,腹泻基本病机为脾虚湿滞,基本治则为运脾化湿,核心组方为异功散,湿热甚者加用香连丸合黄芩汤加减,食积甚者加用保和丸加减,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以期对名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从而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有效处方128首,并将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利用频次频率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以及无监督熵聚类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28首有效处方中,共涉及中药92味,其中以补虚、利湿、活血药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1首核心处方;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算法,得核心中药组合34条。结论: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标本兼顾,注重病证结合,圆机活法,在益气养阴以扶正的同时,不忘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袪邪。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方案的病机与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卫生主管部门以中医专家共识性的病因病机分析为依据,制定了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对预防、治疗、恢复等3个阶段不同证型推荐了指导性处方。为有效总结各方案对病机的认识以及各类处方的组方规律,本研究以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49种中医防治方案为依据,对其中308种中药处方进行了分期整理(治疗期处方151种、预防期处方118种、恢复期处方39种)。进一步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各阶段处方进行处理,总结出常见证型频次、常用中药用药频次,提炼各阶段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其关联规则,初步总结了COVID-19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治疗期主要证型为内闭外脱、疫毒闭肺、寒湿郁肺、邪热壅肺,共涉及187味药材,单味频次20次的共29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苦杏仁,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石膏-苦杏仁,核心组方为麻杏石甘汤,主要病机为寒、湿、热。预防期无统一证型,共涉及119味药材,单味频次20次的共13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黄芪,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黄芪-防风,核心组方为玉屏风散,主要病机为气虚。恢复期主要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共涉及113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共12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茯苓,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陈皮-茯苓,核心组方为二陈汤、生脉饮,主要病机为脾气虚、阴虚。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中医药参与疫情救治思路的共性,旨在为加强临床精准施治、提高中医救治效果、推进中药防控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脾虚型泄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3),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利用熵聚类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所筛选出的1185首方剂、815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33味、常用药对50个,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组合29个,对支持度≥20%、置信度≥0.9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19对及19个候选新处方;以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进行方剂匹配,相似度阈值为0.5,得出17首匹配处方。结论治疗脾虚型泄泻组方多以健脾益气为主,温阳渗湿止泻为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治疗肝炎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肝炎中成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其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11个,主治西医疾病9种,常见的为慢性肝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主治中医证候25种,常见的为肝胆湿热证、热毒瘀肝证、气滞血瘀证。共涉及中药226味,其单味中药出现频率≥5%的共35味。药性主要为寒性,其次为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肝、脾、胃经。在支持度10%、置信度0.6的条件下,核心用药组合为15个,药物间关联规则为8条。基于复杂熵聚类运算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肝炎核心证候为肝胆湿热证、热毒瘀肝证,基本病机为湿、热、毒、瘀,病理基础为肝郁、脾虚,治法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炎中成药处方中,以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合舒肝饮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挖掘痛风湿热蕴结证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收集CNKI中关于痛风湿热蕴结证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配伍和新处方;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配伍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发现,在筛选出的136首处方中,挖掘出6个核心药物配伍和3首新处方。临床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的核心中药配伍黄柏、牛膝、苍术,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是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所以,中药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以清热燥湿、利水消肿、祛风除湿为主,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并总结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药处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文献,筛选并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痛风性肾病处方共166首,涉及中药219味,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将支持度设置为24,得出常用药物组合34个,演化出核心组合43个,新处方10首。结论:CNKI中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以健脾益肾、清热祛湿化痰、泄浊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组方用药规律,阐述其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及选取马伟明主任中医师临床治疗GERD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组方规律;并分析及阐述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经验。结果:纳入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46首处方,明确其常用药物10个、核心组合10组及新处方4首。将病案分为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脾虚湿热、痰气交阻、瘀血阻络及肝胃阴虚6个证型,确定6个证型的常用药物。以上结果,均绘制其网络图进行展现。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提出马师治疗GERD以"和、清、通、降"为四大常法;并体现其"用药轻润,注意顾护脾胃""病久痰瘀论治"的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版,探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当代中医使用中药治疗IgA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用药规律。结果:CNKI中名老中医治疗IgA肾病方剂共118首,包含中药227种。其中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茯苓。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IgA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清热利咽、滋阴补肾活血为主,同时不忘顾护脾肾。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挖掘痛风湿热蕴结证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收集CNKI中关于痛风湿热蕴结证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配伍和新处方;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配伍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发现,在筛选出的136首处方中,挖掘出6个核心药物配伍和3首新处方。临床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的核心中药配伍黄柏、牛膝、苍术,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是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所以,中药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以清热燥湿、利水消肿、祛风除湿为主,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17-2021
目的: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郁证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郁证病例703份,运用频数、频率、构成比、相关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703份郁证病例的病位主要在肝,其次在脾、心和肾;病理性质主要为气滞、气虚、火、热和痰;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和心肝火旺证。郁证常用中药53味,其中肝郁脾虚证相关中药14味,肝郁气滞证相关中药14味,心肝火旺证常用中药15味,并挖掘郁证核心药对24对。结论: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郁证的规律,有助于更好的传承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药证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19年12月31日知网、万方、维普及SinoMed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用方,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6篇文献,89个中药处方,其中4种高频描述的证型为脾虚湿盛证、乳食积滞证、脾虚湿困证、脾虚肝郁证,共记载中药112味,常用药物组合共3对,新方组合共6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俞建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的用药规律,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7月俞建教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肾病门诊诊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案资料,应用R语言版本3.4.4对收集到的处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分析其组方配伍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463首方,涉及中药共90种,其中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有37味药物,包括白茯苓、生甘草、生白术、生黄芪、太子参、菟丝子、山药、芡实、青连翘等;强关联规则显示白茯苓、生甘草、生白术、生黄芪是俞建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用药组方配伍的核心中药;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俞建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大肠癌脾虚证的核心症状与核心方药,为临床大肠癌脾虚证的辨证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搜集大肠癌病例255例,筛选出97例脾虚证病例,通过Python语言与Gephi软件构建大肠癌脾虚证中医临床症状与方药的二分网络,运算网络拓扑性质参数,分析大肠癌脾虚证的中医临床核心症状、中药并得出核心处方。结果:大肠癌脾虚证的核心症状有纳差、腹胀、苔薄腻、舌淡、腹痛、脉弦、苔薄白、舌红、恶心、乏力、呕吐、夜寐差、脉弦滑、便溏等;核心中药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芪、仙鹤草、陈皮、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山药、麦芽、党参、厚朴、谷芽、半夏等;核心处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其中出现频次最多、加权度值最高的节点为纳差,且与纳差关联度最为紧密的11个中药节点与核心中药的前11味仅有一味不同,得出纳差为大肠癌脾虚证辨证治疗的主要依据。结论:研究所得核心症状、核心方药与临床经验大致相符,可为临床大肠癌脾虚证尤其是术后患者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