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促泌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并一直沿用至今,仍为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一线药物。现再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3.
血糖控制良好能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几类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降糖药是最常用的一种。磺脲类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次为促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常用的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IAsp30和OHD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BI-Asp30组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OHD组(P<0.01),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OH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每日两次注射BIAsp30强化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有报告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仅用饮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标准达1~3年。  相似文献   

6.
口服降糖药协助2型糖尿病有缺陷的生理性分泌胰岛素发挥作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衰竭期要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都必须了解全天各个时段血糖的所有变化,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这样才能把一天的血糖控制好。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是在胰岛素抵抗(IR)的基础上,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出现进行性衰变所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何种方案对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尚待解决。本研究对我院的T2DM患者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加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加二甲双胍强化治疗3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有病友提问:我在某保健品展会上听一位特邀专家说,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降糖药物是促进已经患病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是“鞭打病牛,会促使胰岛B细胞功能更快衰竭”,从此我就不敢用这种药了;前两天去药店买药,一个卖药的小姑娘又跟我推荐这个药,说它的作用就像使胰岛细胞“像铁锹越用越光滑,不生锈一样”,不但不会促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反而会使胰岛细胞功能“越用越好”,非常适合我。这两种键锋相对的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  相似文献   

9.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中的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此类药物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长期严重高血糖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出现细胞凋亡〔1〕。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2〕。本文选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糖适平是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通用名为格列喹酮,它通过诱导胰岛细胞产生适量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在医院遇到的王先生就是糖适平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51例2猁糖尿病(TgDM)患者FBG≥15mmol/L者,分别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其血清C肽浓度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治疗4天血糖达标后血清C肽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变化,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半年后明显升高(P〈0.001)。口服降糖药组亦有改善(P〈0.01)。但半年后两组结果显示:应用胰岛素组优于口服降糖药组(P〈O.001)。结论胰岛素泉数日快速控制严重高血糖不能消除高血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对新诊断的FBG≥14mmol/L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应废持续数月以期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之友》2008,(9):80-80
我目前在用药物治疗,最近查血糖都基本达标。但我作为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了保护胰岛功能和身体的各个器官,是应该打胰岛素还是服用口服降糖药?是早打胰岛素好?还是晚打胰岛素好?胰岛素对机体有哪些危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之友》2011,(1):63-63
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岁以上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这一“糖衣炮弹”会引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不断侵蚀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口服降糖药是糖尿病早期治疗的常用手段,但随着疾病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各种口服降糖药均会逐步失去对血糖的控制。胰岛素替代治疗,不仅是口服降糖药失效患者控制血糖的唯一手段,而且其早期应用,更是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增加血糖平稳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之友》2012,(1):64-64
我今年67岁,患2型糖尿病11年了。5年前,因为口服降糖药已经不能控制血糖了,于是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改了治疗方案,开始注射胰岛素。可最近血糖值忽高忽低,经医生指导添加了胰岛素促泌剂。我想请问专家:是不是患病时间长了就必须要打胰岛素,增加促泌剂会使自身胰岛功能减退吗?  相似文献   

16.
胰升糖素—C肽释放试验对指导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64例NIDDM、17例IDDM患者进行胰升糖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显示注射胰升糖素后6分钟C肽值可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6分钟C肽值≥0.6nmol/L者,临床可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符合率95%;<0.6nmol/L者,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符合率83%。提示该试验对糖尿病分型和指导治疗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1.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 ,其分泌和释放主要决定因素受血糖浓度调节 ,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状应包括基础和受刺激物兴奋时的分泌能力。β细胞对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在狭窄的生理范围内较小的变化极为敏感 ,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 5 mmol/L时 ,不  相似文献   

19.
据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将初诊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天、30天、60天、90天4组,观察治疗后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好转,60天组、90天组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改善更显著。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15天可改善胰岛β细胞晚相分泌,30天可进一步改善早时相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或中效精蛋白人胰岛素(NPH)后的疗效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2004-05—2004-11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并分别睡前注射IG(20例)或NPH(32例),观察16周内多点空腹血糖变化及16周前后HbA1c、餐后血糖、空腹和餐后C肽。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所用剂量相近,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且治疗后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而NPH组C肽无变化。结论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人胰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联用甘精胰岛素可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