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2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乙肝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分为早期肝硬化组34例和非肝硬化组76例,对两组同时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早期肝硬化组彩超半定量总评分为16.74±1.07,非肝硬化组总评分为8.56±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肝硬化组肝脏实质回声、肝脏表面被膜、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脾脏面积、胆囊壁、肝内韧带等参数评分均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超诊断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9.47%.结论 彩超半定量评分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筛检早期肝硬化较灵敏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临床荟萃》1995,10(20):922-923
超声对于腹部许多脏器病变的诊断是常规方法。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和慢性进行性肝硬化,超声均有特征声像图改变。然而,在肝脏实质内弥漫性病变如肝炎后肝硬化,超声检查却缺乏特征性,因而诊断较困难,超声在诊断这类疾病的价值现今仍未获得肯定。本文对超声在早期肝硬化诊断发展近况进行综述,旨在总结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1 早期肝硬化的B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 早期肝硬化是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其声像图表现为:肝脏常有肿大,肝脏各切面和径线有相应的增大、增厚;肝脏形态失常,表面欠平整;肝内声像图由于病理改变不同而呈现多样化,回声可以是变弱、增强、增粗,光点密度也可出现增加、减低,光点改变可呈局限性、散在性、不规则状,亦可呈不同的网络状、云雾状,这些声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经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2例,均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且根据结果将其分为非肝硬化组54例以及早期肝硬化组38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早期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实质回声、肝脏表面被膜、肝静脉清晰度、肝脏边缘形态、脾脏面积、胆囊壁以及肝内韧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各指标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肝活检与彩超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肝脏超声波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及其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我们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超声波检查及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级。  相似文献   

5.
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而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的常见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组织学改变,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通过对HA、PcⅢ、LN及CⅣ检测结果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水平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肝癌在肝硬化背景下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态过程,这一过程处于相邻阶段的高级退变结节及早期肝癌具有发展为下一阶段肝癌的高风险性,因此早期发现并准确诊断高危患者的这些结节具有重要意义。钆塞酸二钠(Gd-EOB-DTPA,Primovist)是一种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因具有细胞内外双重对比剂效应,从而能更多地检出肝脏小病灶(2 cm,尤其是1 cm)并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这有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总结回顾并重点阐述退变结节及早期肝癌在动态演变过程中,其相应微观病理及功能改变,可通过GdEOB-DTPA联合其他MRI序列应用予以识别观测,用于肝硬化相关结节的鉴别诊断及其转归评价。  相似文献   

7.
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超声评分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超声评分诊断研究李海燕①赵武麒超声对于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和慢性进行性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达90%以上[1],但对弥漫性肝病变特别是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却较困难[2],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促进良好预后和转归,对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MRI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肝患者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7例及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对照组)18例行MR轴位T1W、T2W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边缘变钝、胆囊窝扩大、肝脏右后切迹征及再生结节能提示肝硬化(P<0.05),以其中任一种阳性诊断肝硬化,敏感度为99.85%,以其中任两种同时阳性诊断肝硬化,特异度为98.80%~99.96%;上述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肝脏边缘变钝提示早期肝硬化(P<0.05),其余各指标在对照组和慢性乙肝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显示的肝脏形态变化能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晏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70-670,672
目的探讨超声波评分系统对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5例慢性肝病患者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空腹肝脏B型超声波观察肝硬化声像改变并对肝实质回声、肝表面、肝脏边缘、肝静脉、脾脏面积等7项参数综合评分。结果超声波评分系统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87.18%。结论超声波评分系统可作为筛检代偿性肝硬化较灵敏的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3组共122例受检者(慢性乙型肝炎组51例,早期肝硬化组39例,健康对照组32例)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VTQ值.结果 3组受检者肝脏VTQ值有显著差异(P=0.000);VTQ技术区分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早期肝硬化组的VTQ值cut-off 值为1.84 m/s,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84.3%.结论 VTQ技术能够定量反映肝组织硬度信息,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患者在肝脏病理活检前或后2 d内行超声检查,依超声对肝脏表面、边缘、实质和肝内静脉四方面检查的综合积分评价肝脏硬化程度,并与病理分期作对比。结果不同病理分期超声检查肝脏硬化综合积分值显著不同(F=130.25,P<0.01),病理分期越高,积分值也越大;肝脏硬化的超声检查综合积分值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1),根据经验公式Y=X/2-2,由已知的肝硬化综合积分值(X)便可得出病理分期(Y)的程度;曲线分析方法显示肝硬化综合积分值等于10为诊断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最佳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7.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地评价肝硬化的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弥漫性肝脏硬化性疾病(cirrhosis of liver)是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进一步发生肝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肝血液循环发生改建、紊乱,致使肝脏变形、变硬、肝叶萎缩或增大,肝功能不全或丧失,同时合并门脉高压等一系列合并症的一系列肝脏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及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性肝硬化。不同类型的肝硬化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特点,特别是CDFI对血流诊断方面的意义。可对上述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做出一定的鉴别分析.从而为临床弥漫性肝脏硬化性疾病的诊断起到一定意义上的帮助。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述不同类型的肝硬化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加以分析。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弥漫性肝脏硬化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及价值。关键词弥漫性肝脏硬化性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4.
正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肝硬化期肝脏可出现弥漫性损害,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很可能导致肝脏发生癌变[1],本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2],有文献显示,原发性肝癌9.2%-28.6%是由肝硬化引起[3,4],因此,对于肝硬化的治疗和预后而言,越早期的诊断分级越有临床意义。磁共振加权成像(MR)是诊断肝硬化并对肝硬化进行分级的一种有  相似文献   

15.
王艳  李兵顺  王建彬 《临床荟萃》2007,22(19):1402-1404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对早期干预和逆转肝纤维化以及终止或延缓肝硬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肝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有出血、感染等危险。因此,建立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肝脏病理学分期与超声检查的定量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具体指标项作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脏功能试验异常为主要表现。由于该疾病在国内较为少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病例较多。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可防止或推迟其进入肝硬化,避免进行肝移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收集临床慢性肝病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数据为训练样本集,以肝脏组织病理学活检作为金标准 ,建立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同时,将另外收集的慢性肝病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数据通过神经网络进行仿真运算,得到网络诊断输出,评价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早期肝硬化超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以统计学选出的参数作为输入层参数的三层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8 4.6%,准确度87.9%,尤登指数0.687.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可能为肝硬化早期诊断提供又一实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以致有些患者已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明显黄疸仍未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是应用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肝脏组织中质子的T1及T2弛豫时间,特别是在肝脏有实质占位性病变时,如:肝血管瘤、肝转移癌的早期、肝癌术后的复发、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1]时,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以达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2]的目的。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1182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比较并评估常规DWI和DTI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经典四氯化碳方法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只、早期肝硬化模型5只,正常对照组6只(该实验经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1.5 T超导型MRI系统及腕关节线圈肝脏MR扫描,包括DWI、DTI序列。扫描参数:DWI b值为0,500 s/mm2;DTI b值为500 s/mm2,在6个正交方向施加扩散梯度。层厚3 mm,矩阵192×128,激励次数(NEX)为4。在ADW 4.4工作站上分别对DWI及DTI进行后处理,重建出ADC图及FA图(DTI)。分别测量肝脏右叶的ADC值及FA值。应用秩和检验分析DWI的ADC值及DTI的ADC值、FA值与正常、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DWI的ADC值在正常组(0.001545±0.00013)、肝纤维化组(0.001116±0.00014)、早期肝硬化组(0.000791±0.00018)中呈递减趋势,正常组与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纤维化组与早期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序列中,正常组ADC值(0.017175±0.00097)±10-7高于肝纤维化组(0.011510±0.00080)±10-7和早期肝硬化组(0.010556±0.0019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组与早期肝硬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正常组(0.2278±0.0123)、肝纤维化组(0.3088±0.1509)与早期肝硬化组(0.4216±0.0388)中呈递增趋势,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DWI与DTI的ADC值均可用于对肝脏纤维化性病变的评估,但对区分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有限。D T I的FA值不但能区分正常与肝脏纤维化性病变,而且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