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儿家庭教育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癫痫住院患儿家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试验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根据其提出的问题,做简单、必要的解释。用问卷调查对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患儿家长进行癫痫知识调查并评分,观察两组患儿遵医行为依从性及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癫痫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试验组癫痫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遵医行为、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可提高癫痫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对癫痫患儿父母施实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给癫痫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癫痫住院患儿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根据其所提问题,做简单、必要的解释。用问卷调查对患儿家长入院后、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进行癫痫知识问卷调查并评分,观察两组患儿遵医依从性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遵医依从性、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癫痫患儿的父母实施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癫痫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亦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宁  刘妍妍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8-130,13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指导对癫痫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按人院先后登记秩序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性、分阶段、个性化的系统健康指导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方式,观察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癫痫再发作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刘娟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5):377-378
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将100例小儿癫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多种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半年后家长对癫痫的认识程度和患者的发病次数、外伤的发生次数等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接受健康教育方式的观察组中患者及其家长对癫痫的认知水平、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都明显比采用传统方式护理的对照组要好很多(P<0.05)。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及家长对癫痫的认识水平,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出院后患者的外伤发生率和癫痫的发作次数都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癫痫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癫痫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对他们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了1999年5月~2003年5月开展健康教育后37例癫痫患儿的治疗情况,并与1997年1月~1999年5月未开展健康教育的57例癫痫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癫痫患儿能有效避免诱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其得到正规的用药治疗,明显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本病的认识,同时改善了他们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依从性的对策。方法对小儿消化内科已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依从性好与差两组在担心药物副作用、对治疗信心程度、对疾病知晓度、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宣教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出院患儿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使患儿及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患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这60例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进行护理服务。结果 60例患儿及家长可以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60例患儿经过实施延续性护理后,病情全部康复。结论延续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出院患儿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助于病情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出院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接受“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制定的出院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延续现在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干预组出院后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及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后复发诱因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长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出院后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χ2=17.30、6.04、4.09,P<0.05)。观察组患儿在遮盖、训练、用眼习惯及认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1、8.92、6.92、22.91,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对弱视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弱视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将哮喘患儿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组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的知识评分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能力和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稳定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大叶性肺炎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本院收治76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4岁1个月,对患儿及家属除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外,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大部分大叶性肺炎患儿来院前,有外院治疗的病史,患儿入院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病程,预后知识掌握,焦虑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大叶性肺炎的治疗过程、疾病的进展及预后的知识的掌握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家属掌握了疾病恢复期及居家护理知识,能定期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回访家长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应用抗癫痫药治疗癫痫的患儿进行随访10~24个月,并给予心理治疗。结果患儿依从性45.2%,经采取干预措施后提高到92.3%。结论癫痫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要提高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就必须重视癫痫患儿的依从性。给家长辅导和对患儿做心理治疗,是提高依从性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彭聪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9-2280
目的: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热性惊厥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程序化健康教育组家长掌握相关知识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教育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小儿热性惊厥防治知识,为积极应对疾病提供了帮助,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家长及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参与性。方法入院时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评估,根据缺乏程度制订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在出院前再次评估后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结果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全面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本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家长和患儿的参与性,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常规健康教育与交互式健康教育)对家长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研究组,进行交互式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应于患儿的护理方案,并于此过程中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简单进行呼吸机操作、给药方法、出院指导等一次性说明,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及患儿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患儿家长对配合治疗的依从率研究组(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入院患儿比例研究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交互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哮喘门诊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的风险,综合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建议临床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16.
刘翠莹  朱菲 《贵州医药》2024,(1):167-168
目的 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发热患儿家长疾病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发热患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各53例,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依从性及护理前后家长疾病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组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外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发热患儿家长的疾病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照组(n=53)患儿及家长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n=5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信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恢复情况及对疾病控制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来说,实施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同时在提高患儿肺功能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后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x2=26.25、15.57、35.05,均P<0.05),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明显变化(x2=3.11、0.06、0.28,均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30、6.04、4.09,均P<0.05),相关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 =6.04,P<0.05).观察组患儿在遮盖、训练、用眼习惯及认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x2 =4.61、8.92、6.92、22.91,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弱视患儿及相关人群获取弱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门诊对弱视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弱视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行包皮术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行包皮术患儿健康教育前后进行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与教育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患儿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比较,在掌握相关知识、未按时休息、未按时换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促进包皮术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倪慧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30-1231
目的:了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病程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治的哮喘患儿建立医疗档案。急性发作期患儿接受治疗的同时对家长给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缓解期发放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方案。结果:接受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后,家长对哮喘疾病的了解以及重视程度,寻找诱因,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意识普遍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提高了哮喘患儿以及家长对哮喘病防治能力的"知、信、行"程度,对儿童哮喘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