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心功能Ⅱ-Ⅳ级(NYHA)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血浆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 BNP)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D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 BNP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2.41%,对照组51.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血浆BNP下降,均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 rh BNP能明显改善DHF患者的心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6月。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并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月后患者LVEDD、LVESD缩小,LVEF增加,NT-proBNP、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住院次数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介入组25例,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①对照组、介入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及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介入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同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51,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进行介入治疗,可使血浆脑钠素水平下降,并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5.
选择7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其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0%以上;患者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BNP明显降低。提示动态监测CHF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可判断其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未通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3例AMI冠脉未通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地高辛组40例、rhBNP治疗组40例,并于AMI后1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分析,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了解rhBNP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①AMI后24周时rhBNP组与常规治疗组和地高辛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地高辛组与常规治疗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MI后1周时,地高辛组和rhBNP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24周时,rhBNP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较同时间点常规治疗组和地高辛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E/A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rhBNP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6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患者及40例正常人左室结构(LVR)、收缩舒张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AMI后患者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面积增大;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A峰面积则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AMI后患者心脏不同程度的发生了LVR及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
梁通流 《内科》2012,7(3):241-242
目的观察与评价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对两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对照组在治疗后4个月,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降低(P〈0.05);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升高(P〈0.05)。治疗后4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降低,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升高(P〈0.05);6个月、12个月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49)。结论在严格掌握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前提下,此类药物治疗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脑钠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改变,了解BNP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探讨血浆BNP测定可否作为预测AMI早期心室重塑的方法.方法 AMI组AMI患者37例,仅接受强化内科保守治疗;正常组为3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在AMI后72 h、1个月及3个月,采用免疫荧光测定血浆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射血分数(EF)、左室快速充盈速度(VE)、左房收缩峰值速度(VA)及VE/VA比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不同时期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MI后72 h、1个月、3个月血浆BNP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AMI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 72 h内血浆BNP水平与AMI后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与EF、VE/VA表现为负相关,与LVEDd、LVEDV均表现为正向变化.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的血浆BNP与近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1个月、3个月)EF、VE/VA呈负相关,而与LVEDd、LVEDV呈正相关.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MI近期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N乙-酰半胱氨酸对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AMI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NAC组NA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MI组相比,NAC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T-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凋亡率明显降低。提示NAC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前后心脏结构及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经导管ASD封堵术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6例ASD患者封堵治疗前、治疗后1d、1月、3月、6月心脏结构参数,并分别测定相应时段血浆心钠肽、脑钠肽的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同术前相比,术后1d、1月、3月、6月,右房、右室内径明显缩小(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1月、3月明显增大(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前及术后没有明显变化。ASD组ANP、BNP水平在封堵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封堵1d后开始显著逐渐下降,到6月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均〈0.05)。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房、右室内径明显缩小,也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室的几何构型,血浆ANP、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经导管ASD封堵术对心脏容量负荷影响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5例,在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LVEDd、LVEF以及LVFS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24 h对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LVEDd变小程度以及LVEF和LVFS增大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血浆BN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康复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动态观察AMI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彩萍  徐承 《山东医药》2011,51(35):80-8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疗效。方法将57例HFNE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口服,均用药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与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HFNEF疗效优于单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室重构、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同时测定BNP、CRP浓度和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缩小(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同时BNP、CRP浓度降低(P〈0.01)。结论芪参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改善ACS患者的左室重构,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同时对改善心功能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并进行康复运动,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包括脑钠肽(BN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单纯服用芪苈强心胶囊临床疗效更优,可改善病人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心室重构的关系,探讨BNP在急诊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08-06-2009-02,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入院即时及出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7 d的BN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 ng/L,B组为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及心室重构.结果:BNP水平与AMI病变范围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3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BNP增加的程度与梗死的范围呈正相关;AMI患者急诊PCI后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能可以作为患者左室功能及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4),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BNP、hsCRP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治疗1个月下降明显、治疗6个月降低速度减慢,治疗组治疗1个月、6个月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下降,对照组、治疗组与同组前一时间段相比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及hsCRP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0例AMI患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依那普利组(n=30)及卡维地洛组(n=30)在AMI后1周,24周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3组病人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膈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计算左室重量(LWM),左室重量质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后24周,卡维地洛组和依那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LA,LVDd,IVDs均明显缩小,IVSd,LVPWd,LVM及LVMI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升高(P<0.01),以上指标卡维地洛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防治AMI后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与依那普利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患者出院后随访1~3年,观察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者与正常者死亡情况、年平均住院次数及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而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组患者病死率高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年平均住院次数多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年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省陆川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实验组(3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心率水平、BNP(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hs-CPR(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且能够积极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