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两种构型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倒、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骨折的股骨标本,并采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比较两种空间构型的抗压、抗扭转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所得实验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抗压及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应选用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其生物力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两种构型三枚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两种构型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 ,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倒、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骨折的股骨标本 ,并采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比较两种空间构型的抗压、抗扭转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 ,所得实验数据均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抗压及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应选用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 ,其生物力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种方法固定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24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制成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标本。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具标本,分别为A组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后内侧防滑钢板固定,B组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前内侧限制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LGDGP)固定,C组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内侧半针外固定架固定。对不同内固定组进行抗载荷、抗扭转和抗剪切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B组抗载荷、抗扭转和抗剪切性力学性能优于A组,C组最差,统计显示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组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前内侧LCDCP固定组生物力学性能好,对于固定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AO 空心加压螺钉、游离髂骨块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随机分入植骨组和对照组。所有标本均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对照组采用3枚 AO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植骨组采用3枚 AO 空心加压螺钉及游离髂骨块固定,空心钉呈正等腰三角型分布,髂骨块从大转子向股骨头前下方置入,与空心钉成30°角。所有标本均应用 Electroforce 3520-AT 生物力学实验机进行抗扭转、抗压、循环载荷及极限载荷实验。结果抗扭转实验中使股骨头扭转3°和5°时,植骨组的扭矩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抗压实验中在700 N 和1000 N 的垂直载荷下,植骨组位移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在最大载荷方面,植骨组的最大载荷平均为(2583±354)N,对照组平均为(2475±253)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角度植入髂骨块后,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抗旋转能力增强,抗压能力无改变,生物力学稳定性没有降低。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此手术方法可用于临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用3具成人新鲜股骨上段标本,制成内收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用2孔动力髋螺钉(danamic hip screw DHS)加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固定,对照组为正常未骨折组(Intact bone IB).用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各种固定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载荷-应变值,头下沉位移和偏轴位移,股骨的轴向刚度以及应力遮挡率.结果 实验组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如股骨颈张力侧、压力侧载荷-应变值,股骨头水平及下沉载荷-位移曲线,股骨的轴向刚度及应力遮挡率均与对照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孔动力髋螺钉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检测在股骨距内侧骨折线处置入抗剪切阻挡螺钉,配合三枚常规空心钉对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 采用大体股骨标本,制成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B、C 3组,分别予抗剪切阻挡螺钉+空心钉、横向螺钉+空心钉及距部支撑钢板+空心钉,固定骨折的3组模型,分别施予加压疲劳试验,采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标本1中抗剪切阻挡螺钉+空心钉组的轴向压缩刚度(331.53±64.67)N/mm,横向螺钉+空心钉组(267.05±50.88)N/mm,距部支撑钢板+空心钉组(471.85±49.96)N/mm;标本2中抗剪切阻挡螺钉+空心钉组的轴向压缩刚度(138.75.53±30.26)N/mm。结论 抗剪切阻挡螺钉+空心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加强骨折端的稳定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9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随机分入0°角植骨组和30°角植骨组。所有标本均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采用3枚空心钉及髂骨块固定,空心钉呈正等腰三角型分布,髂骨块越过骨折线约1 e.5 cm,其中0°角植骨组髂骨块位于三枚空心钉中间,并与其平行,30°角植骨组髂骨块与空心钉成30°角。2组标本均应用Electro-force 3520-AT生物力学实验机进行抗扭转、抗压、循环载荷及极限载荷实验。结果抗扭转实验中使股骨头扭转3°和5°时,30°角植骨组扭矩值均大于0°角植骨组( P均<0.05);抗压实验中在700 N和1000 N的垂直载荷下,30°角植骨组位移值均小于0°角植骨组( P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30°角植骨组能够承受的极限载荷比0°角植骨组大11.7%( P <0.05)。结论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时,30°角植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0°角植骨,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最佳的植骨方式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力学分析方法对三种掌骨、指骨骨折内固定方式进行力学分析,以求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以国人新鲜尸体手部为标本,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使用三种固定方式的标本进行力学测试,并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学分级。结果采用了钢板内固定的实验组标本在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及骨粘弹性试验方面较其他两组更具有优势。结论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手部骨折的方法较克氏针固定骨折的方法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手部骨折的尽早愈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布局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丹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05,31(9):646-648
目的探讨在采用三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时,不同空间布局的螺钉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方法采集24具尸体股骨标本,模拟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标本,用三枚空心加压螺钉以4种不同的三角形布局排列固定:(1)上三角形,上1枚,下2枚;(2)下三角形,上2枚,下1枚;(3)前三角形,上下2枚偏后,中间1枚偏前;(4)后三角形,上下2枚偏前,中间1枚偏后。测定并计算各组载荷下的应变值、股骨头位移、刚度、断面张开角,并进行扭转试验和极限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三枚空心加压螺钉采用上2枚,下1枚的三角形布局排列时,生物力学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采用三枚空心加压螺钉以下三角形空间布局固定比其它布局形式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几种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唐天驷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03,29(2):122-125
目的对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种常用内固定物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方法用7具成人新鲜股骨上段标本分成(1)正常组。(2)动力加压螺钉组。(3)对照组(弹簧钉、三翼钉、双头中空加压螺钉)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动力加压螺钉抗压性能好,承载能力强,固定牢靠(p值<0.01),同时发现动力加压螺钉的应力遮挡率小,对骨折断端有持续较大的压应力刺激。结论动力加压螺钉是当今治疗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应用,对其生物力学进行了对比,并且分析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选内固定材料不同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内固定物生物力学效应。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愈合良好。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和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再手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负载试验中骨折远近端无滑移,但是两组内固定方法不同压力下位移-扭矩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交锁髓内针运用于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抗压作用,已经抗旋转作用,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更加有效和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10具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去除软组织后,制备成AO C3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及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组,每组5具。分别行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及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行轴向压缩试验及三点弯曲试验,观察两组轴向载荷时桡骨位移变化及弯曲载荷时桡骨桡度变化。结果在轴向压缩试验中,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轴向压缩强度大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组(P〈0.05,P〈0.01);在三点弯曲试验中,跨腕关节支撑钢板固定组较跨关节外固定支架组桡度变化小、稳定性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跨腕关节支撑钢板抗压缩及抗弯曲性能优于跨关节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测试3种内固定器械治疗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取12根成人新鲜股骨标本,依据Evans-Jensen分型Ⅲ型制作骨折模型,其中小粗隆部分的骨折向上波及到股骨颈中部。将骨折复位随机分成3组,每组4例,依据标准技术分别予以股骨近端锁定板、动力髋、PFN固定。将各组固定模型置试验机上测试骨断端的张开角、应力分布。结果:股骨近端锁定板骨断端的张开角明显小于动力髋组及PFN组。骨折端应力分布,股骨近端锁定板组包括张力侧各点均为压应力,动力髋及PFN固定组在外侧测试点为拉应力。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的各项生物力学性能均优于动力髋、PFN固定。  相似文献   

14.
梁熙  倪卫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50-1451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误诊进行分析。方法:近六年来我科收治12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年龄17~52岁,平均34.5岁,初步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后修正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予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或逆向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颈予三枚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年,骨折均愈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凡强大暴力及有扭转暴力者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易误诊,术前股骨颈内旋位摄片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程玉达  王键  郝明  彭阿钦 《河北医药》2012,34(9):1305-1306
目的 研究胫骨近端骨折应用普通双钢板与单一胫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方法 选用6对防腐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在AO-41、AO-42的过渡区进行截骨形成胫骨近端骨折模型.左侧标本用普通双钢板固定(即DP组),右侧用单一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即LCP组).分别进行轴向负载和扭转实验,记录轴向载荷达350 N时骨折端位移数值及扭矩为8 Nm时所对应的扭转角度数值.结果 轴向负荷实验中,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所有的标本均可看到线性弹性形变.经过加载实验后,全部标本完好无损.DP组的轴向位移与L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的扭转角度与L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胫骨近端骨折,普通双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强于单一外侧锁定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成功应用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的基础上,研制出胜骨髓内分叉固定器,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胫骨有关解剖学测量,为设计及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日后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方法:取成人湿胫骨10根及干燥胫骨10根,进行胫骨形态解剖结构研究,测量其长度,松质骨区和非松质骨区的范围,髓腔大小,峡部范围及大小等。另取36根成人胫骨湿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9根胫骨,每根胫骨人为造成中下1/3交界处横行骨折。第一组胫骨骨折标本用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固定,导钉直径8mm,固定外直径2.4mm;第二组用双矩形弹性髓内钉固定,钉宽度8mm;第三级用两根Ender针固定,钉直径4mm;第四组用梅花钉固定,钉直径8mm。固定后,胫骨与内固定器构筑成一个整体,在WD-10电子万能试验机和T-9型旋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弯曲实验和轴向拉伸试验,每组每项实验标本均为3个,记录测得的数据,采用美国SASDATA软件在微机上将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胫骨形态学研究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适合胫骨髓腔内固定。扭转实验结果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的抗扭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扭强度大小依次为: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矩形钉、Ender钉、梅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自1985年8月以来使用单臂式外固定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单臂式外固定器结构与固定原理一、固定器的结构见图1。图1 单臂式外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情况图2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髋内翻的力学分析二、生物力学分析与固定原理。正常股骨颈干部是由股骨干与头颈部皮质和内负重系统组成,其内负重系统之压力及张力骨小梁的力学特征,近似于力臂式起重机,从而保持颈干部力学平衡和颈干角恒定。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干部皮质和内负重系统被破坏,使其丧失承重作用(见图2)。患者直立  相似文献   

18.
骨水泥强化对不同骨质动力髋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对正常骨密度和严重骨质疏松两种骨质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将48对符合本试验要求的成年股骨上段标本分成正常骨密度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每组各24对,均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固定.每对标本中,右侧骨水泥强化,左侧作为对照.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破坏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结果 弯曲强度试验中正常骨密度组位移减少(0.3959±0.1311)mm,严重骨质疏松组位移减少(2.4134±0.1913)mm;破坏试验中2组负荷升高分别为(149.1935±105.1737)N和(910.5200±174.4108)N;扭转强度试验中标本顺时针方向扭转到8.8Nm,2组转角减少分别为(2.7189±0.1274)°和(4.4568±0.3816)°,3种实验数据显示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对骨质疏松骨折稳定性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的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锁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42例。结果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无1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金属疲劳断裂、髓内钉下沉等。结论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特性,兼有轴向加压、抗分离和抗旋转的功能,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治疗胫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髋部骨折最常见的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治疗方式为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具有较强抗扭转能力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常出现退钉、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微创化已经成为潮流,Chow在2010年结合通道技术提出的Superpath技术,其具有不切断外旋肌群和结合通道技术减少损害等特点,近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老年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