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应用内关、人中、三阴交、尺泽、极泉、委中为其主穴,历经3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此6穴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穴位配伍使用治疗中风病之外的疾病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中风病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60例按中风病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 ,发病率居首位 ,死亡率高 ,致残率更高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 ,全国各医疗机构及科研部门 ,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 ,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 ,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下面将我们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 15 0例 ,均为缺血性中风。其中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10 0例 (包括在天津中医学院进修期间所治 5 0例 ,因为没有配合补阳还五汤故不列入统计之中 ,实际列入治疗组中仅为 5 0例 ) ,对…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取穴的针刺方法[1]。尿潴留为中风病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癃闭病名源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之"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临床治疗2例中风后癃闭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中风病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对160例中风病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及药物内服外治的早期综合疗法,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改善神经修复,促进血液循环,解除患侧肢体的局部肌肉痉挛和关节功能的障碍,明显促进肢体功能及言语的恢复.结论 醒脑开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和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颇为一致。是死亡率、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的一大疾病。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治疗中风的新方法 ,笔者近年来对 66例中风患者进行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66例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及神经内科病房 ,其中门诊患者 2 8例 ,住院患者 3 8例。将 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 2组。醒脑开窍组 3 6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3 8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7岁。病程最短者 5天 ,最长三个月。经头颅CT…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市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在中风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其卓越的疗效。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纷纷来津学习,各地报道甚多。笔者随从石学敏教授从医5年,现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证治疗中风病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此期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灵龟八法开穴按压配合康复治疗中风患者152例为治疗组;150例中风患者采用常规取穴、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优于对照组的89.3%(χ2=4.9,P<0.05).结论灵龟八法治疗中风病有很好的疗效,可能与经络腧穴气血盛衰及时间相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风病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及电体针治疗;对照组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传统电体针治疗。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比传统针刺治疗中风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风病为例,对“通玄府”与“醒脑开窍”这种治疗原则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把“通玄府”之法在针灸治疗中推广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述“醒脑开窍”针法(以下简称“醒法”)为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治疗卒中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对卒中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深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科研人员以“醒法”治疗缺血性脑病为题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系统完整的“醒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科学基础,对阐释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机制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风病的病因病理分析探讨,认为调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疗中风病必须以调气、调肝为主,通补兼施,身心并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3,(11):1726-1728
目的:探讨中医开窍法在防治中风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通过查阅主要中医经典及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结果:醒脑开窍法、通腑开窍法、补肾开窍法、通络开窍法、发汗开窍法等为中医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为中医药防治中风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结论:开窍法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风的防治中,开窍法不能仅限于醒脑开窍,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开窍法。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70年代初,针对中风的基本病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导致的"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提出的针刺治疗中风的法则,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8.56%,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现将近10年相关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证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对古代中风病的认识和现代对中风病证侯分型的研究,发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中风辨证的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痰瘀的辨证应向深层次发展.中风病辨证应与客观指标如IMT、血脂、血流变等相关指标结合.  相似文献   

17.
假球麻痹是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言语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将其归于“中风”“音痱”“喉痹”等范畴。在治疗上,以醒脑开窍为主方,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石学敏院士多年治疗实践之总结,是治疗中风病具有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方法 方便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00例,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5月,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口舌功能评分/神智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85.23±3.67)分/肢体功能评分(70.99±3.67)分/口舌功能评分(80.34±2.1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愈的有23例/好转的有62例/未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85.00%.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的高致残率是当今医疗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其中手功能的改善又是决定中风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针灸临床工作中,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针刺中渚穴治疗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方法:均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能明显减轻中风病的症状,总有效率75.7%.疗效与疗程、病情相关.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风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