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较多,但难以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较为完美的术式,每种术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及缺点,但讨论热点大都集中在选择怎样的代胃贮袋及是否需要保留十二指肠径路方面。通过回顾目前各国相关的临床试验可以看出:代胃贮袋可以使患者术后早期体重下降及营养吸收不良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但保留十二指肠径路是否能使患者获益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证明。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是常见的胃癌根治术之一。尽管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繁多,但何种最好尚无定论。经检索近年来有关全胃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临床研究报道,主要介绍不同空肠肠袋、Roux-en-Y重建术式的优劣。结果表明,空肠肠袋、Roux—en—Y重建术式并不显著增加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改善术后早期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多数报道认为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肠袋重建并未增加手术的风险,而且在早期能改善食物摄入,增加体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患者术后长期效果,由于其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广,如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等,故要得出一精确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就非十二指肠径路的主要方式及效果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全胃切除手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论文所见甚多。迄今 ,文献报告的重建术式不下 70种。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有几种分类方法。按重建所用的肠段可分为小肠重建和结肠重建 ;按有无制作贮袋可分为贮袋重建和非贮袋重建 ;按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无间置肠段可分为保持和弃置十二指肠连续性重建 ;按有无预防反流的功能可分为抗反流和非抗反流重建。理论上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应该符合下列基本原则 :(1)形成食物贮库 ;(2 )保持十二指肠食物通道的连续性 ;(3)防止反流性食管炎 ;(4 )食物贮库向小肠呈梯度排空。迄今 ,业已报告的重建术式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重建:循证医学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全胃切除手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论文所见甚多。迄今,文献报告的重建术式不下70种。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有几种分类方法。按重建所用的肠段可分为小肠重建和结肠重建;按有无制作贮袋可分为贮袋重建和非贮袋重建;按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无间置肠段可分为保持和弃置十二指肠连续性重建;按有无预防反流的功能可分为抗反流和非抗反流重建。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2001年9月至2004年11月对19例胃底贲门癌和肠径路及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术式是否繁琐及患者的具体情况[1]。Hoksch等[2]也强调了消化道重建的3点意见:(1)空肠储袋要具有抗反流的屏障功能;(2)食物经十二指肠径路有利于和胆汁、胰液混合促进消化;(3)食物经十二指肠后能激发和协调肠道活动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我们对全胃切除后的患者施行了“围领式”的连续性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满足了上述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围领式”的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由于在吻合口的背腹两面都有健康的空肠浆膜肠壁覆盖,且无张力,保证了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代胃术式。方法 对 15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后距Treitz韧带 15~ 2 0cm间横断空肠 ,行空肠侧侧吻合建造空肠袋 ;自食管下端 3~ 5cm横断食管 ,放入吻合器蘑菇头并固定 ,将中心杆自空肠袋顶打洞放入 ,自空肠断端引出 ,将吻合器沿中心杆放入空肠囊袋内完成食管空肠袋吻合 ;近端空肠在空肠囊袋下 15cm处端侧吻合并同步缝合 10cm ,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无 1例手术死亡与吻合口瘘 ,短期恢复良好 ,无梗噎、上腹痛、饱胀、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及腹泻、倾倒综合征等症状出现。术后病人营养满意 ,体重不同程度增加 ,有 8例病人术后 1月钡餐透视监测 ,囊袋容量 40 0ml以上 ,无明显排空过快或延迟。术后 1年死亡 4例 ,2年死亡 5例 ,3年死亡 4例 ,1例胃癌术后 5年余仍健在 ,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生存期。结论 此改良Roux en y空肠双腔贮袋代胃术操作简便、代胃功能良好 ,可作为全胃切除后的通常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7.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研究现状及其功能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胃切除术已经有 10 0多年的历史 ,为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从而创造了60余种消化道重建手术 :严重意义上讲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后 ,食物经由十二指肠通路的称为代胃术 ,否则只能称为储袋重建。代胃或储袋重建后比单纯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重建方式。重建后消化道功能的各种检测方法 ,从不同角度提示了重建术后的消化道功能 ,对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研究现状及其功能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胃切除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创造了60余种消化道重建手术:严重意义上讲,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后,食物经由十二指肠通路的称为代胃术,否则只能称为储袋重建。代胃或储袋重建后比单纯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重建方式。重建后消化道功能的各种检测方法,从不同角度提示了重建术后的消化道功能,对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是常见的胃癌根治术之一,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繁多,空肠肠袋和保留十二指肠径路术式并不显著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能改善食物摄入,增加体重,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现状和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自从Schlatter在1897年完成世界首例全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后,已经报道了60余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对于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何种方式重建消化道,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国际上认为,重建之消化道应当符合的要求是:具备正常消化道之生理功能、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保证生活质量。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虽多,但其基本概念只有两点:(1)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径路。通常认为保留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的过程,可以使食糜与胆汁、胰液混合,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残余小肠的刺激作用。此外,由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较好,钙和铁的吸…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胃癌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残胃复发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可以达到50%。复发性胃癌或残胃癌手术多采取全残胃切除术,全残胃切除术后最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是Roux-en-Y(RY)术式。RY+空肠贮袋也是备选方法之一,小贮袋(7~15 cm)具有更明显的临床优势。间置空肠作为全残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推荐术式仅适用于Billroth I式重建后,且残胃复发于非吻合口残胃并获得R0切除的病例。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86例中 ,胃癌 76例 ,恶性淋巴瘤 8例 ,平滑肌肉瘤 2例。Ⅱ期 17例 ,Ⅲ期48例 ,Ⅳ期 2 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 48例 ,姑息性全胃切除 3 8例 ,联合脏器切除 2 8例。肝动脉置MT药泵 2 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 :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12例 ,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 15例 ,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2 9例 ,间置空肠加袋术 3 0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 18例 ,其中吻合口漏 3例 ,胰漏 1例。术后症状 :烧心 2 1例 ,倾倒综合征 18例 ,餐后上腹饱胀 15例 ,腹泻 12例 ,吞咽困难 9例。结论 全胃切除后 ,间置空肠加袋术在改善病人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3.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胃癌76例,恶性淋巴瘤8例,平滑肌肉瘤2例;Ⅱ期17例,Ⅲ期48例,Ⅳ期2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48例,姑息性全胃切除38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28例,肝动脉置MT药泵2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食道十二指肠吻合术12例,食道空肠袢式吻合术15例,食道空肠Roux en Y吻合术29例,间置空肠加袋术30例。术后并发症18例,其中吻合口漏3例,胰瘘1例。术后症状:烧心21例,倾倒综合症18例,餐后上腹饱胀15例,腹泻12例,吞咽困难9例。结论:全胃切除后,间置空肠加袋术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 ,我科于 1992年1月至 1998年 6月对 5 0例胃底、胃体癌行全胃切除空肠P袢(单通道消化道重建 )和空肠间置袢式代胃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按术式分为 2组 ,行全胃切除空肠Ρ袢组 2 5例 ,行空肠间置袢式代胃组 2 5例。空肠间置袢式代胃组平均年龄为 5 6岁 ,平均手术时间 3 2h ,术中出血40 0ml,术后无吻合口瘘 ,术后进食时间为 7d。2 手术方法 :空肠间置袢式代胃术式 :全胃切除后 ,将空肠距屈氏韧带 2 0~ 40cm处切断 ,将吻合器经空肠远端置入 ,于 70~ 80cm处与近端肠管行…  相似文献   

15.
任培土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858-859
胃切除术常用于治疗难治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的恶性肿瘤。胃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繁多,胃大部切除后多以Billroth—Ⅱ式吻合法重建,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多采用Longmire—Lahey式或Roux—Y式吻合法。胃切除术后继发急性肠扭转、肠坏死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199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胃溃疡及胃恶性肿瘤4316例,其中发生肠扭转、肠坏死21例(0.48%),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效果。方法 124例中Moynihan式空肠襻式代胃术28例,"P"形空肠代胃术33例,使用吻合器、荷包钳、缝合器行Orr式Roux-en-y空肠代胃术63例。结果 Moynihan式空肠代胃和"P"型空肠代胃术后各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引流冲洗及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周、5周治愈。术后3年复诊,3种术式进食量基本相同,消化道症状均基本消失。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2%、1.5%。结论 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方法简单、可基本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有关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的问题和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能更好地改善因全胃切除后产生的摄食减少、代谢障碍、体重减轻等营养不良,以及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迄今已有很多种消化道重建术应用于临床.其术式大致可按是否构建空肠袋与食管吻合,是采用代胃Roux-en-Y抑或行代胃间置术予以分类。虽然目前对各种术式评价不一,但多数外科医师倾向于采用构建J形空肠袋与食管行Roux-en-Y吻合[1]。由于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即导致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应的改变,因此,在临床选用某种术式时,应考虑这些改变在消化道重建术中所涉及的以下几个有关问题。 一、空肠袋代…  相似文献   

18.
对Vater’s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按传统的方法行胆肠、胰肠吻合,行胃空肠端侧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近20年来不断有人探索施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1~3]。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尚无定型的术式。1992~1997年,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方法 对 1987~ 1999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恶性肿瘤 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 2 1例 ,间置结肠代胃 2 4例 ,观察术后并发症、Visick指数、血浆营养参数、全血细胞计数、代胃的储存及排空功能、体重变化。结果 术后体重恢复好 ,血浆营养参数高。 88.9%的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Ⅱ ,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术有更高存留时间 ,更少的食管返流。结论 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结肠代胃保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结肠代胃是较理想的术式 ,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更佳。  相似文献   

20.
胃癌作全胃切除后用小肠代胃术式甚多,但术后进餐症状和营养状况不尽人意.日本大阪Kansai医科大学第二外科在1988年11月至1993年2月,对胃癌作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重建术式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试从中选择最佳术式.病人和方法:30位年龄小于70岁在该院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Ⅳ期病例除外,按随机化原则分3组,每组10人,计有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RY)、空肠袋Roux-en-Y组(PR)和空肠袋及空肠间置组(PI).年龄、性别、病程分期、淋巴清除、器官联合切除和术后并发症三组无明显差异.RY重建:屈氏韧带下20cm切断空肠,结肠后提出,关闭肠腔与食管作端侧吻合,距断端40cm再与近端空肠作端侧吻合.PR重建:先作Hunt-Lawrence袋,空肠在屈氏韧带下切断,结肠后提出.距断端20cm处返折,食管与折顶处空肠行端侧吻合,折叠空肠在系膜对侧缘用自动线状吻合器作侧侧吻合,关闭残端并检查有无渗漏,最后距袋下缘20cm完成Roux吻合.PI重建空肠袋如PR一样,袋下20cm作空肠十二指肠端端吻合,屈氏韧带下20Cm完成Roux吻合.术后均禁食7天,静脉高价营养,进食前X线检查以防有漏.Ⅱ、Ⅲ期病人术后6~12月口服氟尿嘧啶类药,Ⅲ期患者另加MMC或ADM.观察12个月,在RY、PR和PI组无复发分别有8、9和6人.经血清肿瘤标记、内窥镜.CT和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